秦蕾蕾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合并白內障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方法 92例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與治療組(47例)。對照組行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治療組行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視力、眼房角開放程度、眼壓及并發癥等多種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術后視力、眼房角開放程度、眼壓及并發癥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合并白內障閉角型青光眼的治療, 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相比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效果更好, 且安全可靠, 患者恢復快, 并發癥較少,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超聲乳化;房角分離術;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合并白內障閉角型青光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56
白內障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 臨床表現為單側或雙側前期視力減退, 近視度數增加, 患者可伴有炫光感或者單眼復視。合并白內障閉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常見類型, 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多表現為慢性發展過程, 繼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則多表現為急性發展過程[1]。目前, 臨床上用于治療合并白內障閉角型青光眼的方法主要是超聲乳化吸除和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本次研究就本院收治的92例患者分別行不同手術方式, 觀察其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92例, 患者年齡44~69歲, 平均年齡(56.5±7.5)歲, 男48例, 女44例。92例患者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晶狀體渾濁、皮質膨脹, 并根據LOCSII白內障分級標準[2]確診并分級, 盡可能現則房角關閉<180°的患者。按照患者情況和意愿分為對照組(45例)與治療組(4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根據患者房角關閉情況采用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 術前采用復方托品酰胺眼液(北京雙鶴現代醫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1021793)進行散瞳。行表面麻醉, 在眼上方偏右位置切開3.2 mm的切口, 環形連續撕囊5~6 mm, 水化分離時將囊、皮質粘連完全分層, 根據術前核硬度分級使用不同吸除術, 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體后將粘彈劑注入房角進行鈍性分離[3]。
對照組患者在術前3 d給予抗生素眼液滴眼, 然后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給予患者復方托吡卡胺眼液(沈陽圣元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7919)滴眼5次散瞳, 行局部麻醉, 借助顯微鏡在患者角膜緣后2 mm處作水平隧道式切口, 并在3點處行角膜輔助切口, 以環形撕囊方式將晶體皮質與核分開。分別用超聲乳化將固體擊碎并實施分割切除, 當囊內乳化完全脊髓后, 吸除殘留皮質對晶狀體皮質進行注洗, 并在囊袋內植入折疊人工晶狀體。最后, 用電將其固定形成結膜瓣, 清洗患者眼邊緣沾粘劑, 涂典必殊眼膏并進行覆蓋操作。
1. 3 觀察指標 隨訪6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視力、眼房角開放程度、眼壓及并發癥(包括瞳孔阻滯、房角狹窄、手術感染)等指標并進行對比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隨訪6個月, 治療組患者術后視力眼房角開放程度、眼壓及并發癥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閉角型青光眼主要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 原發性是指沒有任何其他眼病存在, 單由患者房角結構先天擁擠導致前房角關閉、房水流出受阻的情況。而繼發性多表現為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患者往往伴有明顯的眼睛脹痛、虹視、視物模糊[4]。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能夠一次性治愈手術, 避免給患者帶來二次損傷, 且術后視力恢復快, 對于緩解患者瞳孔阻滯效果明顯, 重新開放房角。
但仍需注意, 這種手術并非萬能手術, 在實際的手術過程中, 需要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手術的類型。對于>270°的患者, 可以實施白內障以及青光眼的三聯手術。由于前房角觀察的局限性, 對于房角中小梁網和虹膜相貼難以區分, 因此目前也有學者認為, 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 粘連時間是一個較為有效的參考因素。雖然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聯合房角分離手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能夠及時有效地對患者的眼壓進行控制, 但是在為患者實施手術前仍需仔細的檢查, 避免粘連時間過長、患者眼壓無法控制的情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組患者術后視力、眼房角開放程度、眼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且治療組并發癥總發生率2.13%顯著低于對照組13.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 利用<1.0 mm厚的人工晶體替代以往>5 mm厚的人眼晶狀體, 患者的瞳孔緣與晶體接觸面發生了后移現象, 有效的避免了瞳孔阻滯的問題, 重新開放房角。利用這種治療方式, 不會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且并發癥發生率較小, 得到了李鐵兵[5]的認可。
綜上所述, 針對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的治療, 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相比超聲乳化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效果更好, 且安全可靠, 患者恢復快, 并發癥較少,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海梅.超聲乳化及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療效對比.河北醫學, 2011, 17(4):441-443.
[2] 賴飛明, 余娟鳳.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效果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29):22-24.
[3] 梁海靜.超聲乳化及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閉角型青光眼療效對比.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3, 23(11): 6399-6400.
[4] 李硯彬.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及青光眼白內障聯合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效果的對比研究.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12(33):111-112.
[5] 李鐵兵.超聲乳化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合并閉角型青光眼白內障42例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31):104-105.
[收稿日期: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