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祥
【摘要】 目的 分析介入時機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心功能的影響。方法 98例STEMI患者, 按介入治療時機不同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 對照組行擇期PCI治療, 比較兩組左心功能指標及心功能分級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指數(LVEDVI)、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LVESVI)均比對照組低, 射血分數(LVEF)、心輸出量(CO)、每搏輸出量(SV)均比對照組高, 且心功能Ⅰ級比率比對照組高,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PCI治療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具促進作用, 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 提高心肌功能, 具推廣使用價值。
【關鍵詞】 介入時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086
臨床治療STEMI首選方法為PCI, 因不可預知患者起病時間, 且搶救時間不受控制, 導致患者介入治療時機不同, 對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各異[1]。為探討介入時機對STE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 本研究以回顧性方式分析本院98例STEMI患者臨床資料,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STEMI患者臨床資料, 按介入治療時機不同分為觀察組(54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6∶28, 年齡50~75歲, 平均年齡(57.2±10.6)歲;梗死相關血管(IRA):23例左前降支, 11左回旋支, 20例右冠狀動脈。對照組中男女比例27∶17, 年齡52~76歲, 平均年齡(59.2±11.6)歲;IRA:18例左前降支, 12左回旋支, 14例右冠狀動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在發病12~24 h內行擇期PCI治療, 觀察組在發病12 h內行急診PCI治療。PCI方法:兩組均行冠脈造影, PCI術中僅對多支病變患者行IRA處理。術前注入5000 U低分子肝素, 1次/12 h, 75 mg氯吡格雷, 300 mg阿司匹林, 均1次/d, 經橈動脈入徑, 行Seldinger動脈插管, 經冠狀動脈病變區置入導絲, 造影清晰者置入支架, 模糊者經球囊擴張后置入, 所用手術管均置于藥物洗脫架, 術后行IRA再通處理并行抗凝、抗血小板、降壓及斑塊穩定等治療。
1. 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2] 觀察兩組術后左心功能指標:LVEDVI、LVESVI、LVEF、CO、SV。比較兩組術后心功能Killip分級, Ⅰ級:無肺部啰音、第三心音;Ⅱ級:肺部有啰音, 啰音范圍<1/2肺野;Ⅲ級:肺部啰音范圍>1/2肺野;Ⅳ級:休克。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左心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后LVEDVI為(64.2± 10.7)ml/m2、LVESVI(28.6±10.2)ml/m2, 均比對照組的(70.4±16.6)ml/m2、(33.6±9.4)ml/m2低;LVEF為(58.3±5.5)%、CO為(6.9±2.2)L、SV為(87.9±19.3)ml, 均比對照組的(53.7± 6.7)%、(5.7±1.8)L、(79.2±17.3)ml高,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心功能Killip分級比較 觀察組心功能Ⅰ級35例, Ⅱ級12例, >Ⅱ級7例;對照組心功能Ⅰ級13例, Ⅱ級6例, >Ⅱ級25例;觀察組術后心功能Ⅰ級比率為64.8%(35/54), 高于對照組的29.5%(13/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后LVEDVI為(64.2±10.7)ml/m2、LVESVI為(28.6±10.2)ml/m2, 均比對照組的(70.4±16.6)ml/m2、(33.6±9.4)ml/m2低;LVEF為(58.3±5.5)%、CO為(6.9±2.2)L, 均比對照組的(53.7±6.7)%、(5.7±1.8)高, 且術后心功能Ⅰ級比率為64.8%, 比對照組的29.5%高(P<0.05), 說明急診PCI治療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狀態, 促進其心功能提高。分析原因可能為:STEMI患者伴有心肌頓抑的現象, 發病后24 h內即出現左心重建現象, 缺血區域心肌拉長發生壞死、心室壁薄度降低、左心室增大等病理改變, 在發病12 h內行急診PCI治療, 可及時促使前向血流恢復正常, 進而阻礙心肌梗死及左心重建加快發展, 改善心肌功能, 加之縮短血管閉塞時間, 提高心肌再灌注率, 縮短心肌缺血時間, 從而減少無復流發生, 促使LVEDVI、LVESVI指標減小, 繼而提高LVEF[3, 4]。此外, 患者經急診PCI術治療可加快縮小梗死范圍, 對缺血心肌組織予以充分灌注, 減小缺血發生可逆性損傷, 從而保證心肌組織的微循環結構具完整性。若閉塞血管時間越長, 則會破壞微血管與微循環, 患者再行IRA開放處理, 心肌無法充分再灌注, 進而無法改善左心功能, 因此STEMI患者應及早接受PCI治療, 以便缺血心肌組織再灌注充分, 促進微循環功能, 增加微循環血流量, 挽救瀕臨壞死心肌, 恢復左室舒縮功能[5]。
綜上所述, 急診PCI治療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具促進作用, 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 提高心肌功能, 具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獻明, 曾波, 許春平, 等.介入時機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3):16-18.
[2] 朵杰.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時機對左心功能的影響.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5, 36(5):551-552.
[3] 朱桂平, 雷達, 曾智桓, 等.不同時間窗延遲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4, 20(5):571-574.
[4] 廉玉蓉, 楊風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時間對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及遠期預后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1(12):1441-1443.
[5] 杜英, 蘭軍, 陳杰民, 等.急診冠狀動脈介入療法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響.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 28(6):714-715.
[收稿日期: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