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蘭

【摘要】 目的 分析產后胎盤滯留的原因, 觀察藥物治療臨床療效。方法 60例產后胎盤滯留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聯合氨甲喋呤治療, 對照組患者單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胎盤娩出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產后胎盤滯留主要原因是胎盤粘連、胎盤殘留以及胎盤植入等。觀察組患者的胎盤娩出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3%, 對照組為6.67%,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胎盤滯留患者適宜給予米非司酮聯合氨甲喋呤治療可明顯縮短胎盤娩出時間, 但氨甲喋呤易引起感染以及肝腎功能損傷, 治療中應注意用量, 及時預防。
【關鍵詞】 胎盤滯留;原因;藥物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32
多數情況下胎兒娩出后, 胎盤自然娩出。若在胎兒娩出30 min后, 胎盤仍未娩出則考慮胎盤滯留情況。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就是產后胎盤滯留[1]。導致胎盤滯留的原因繁多, 本文為了探討產后胎盤滯留的原因, 并用藥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 現從本院近5年來收治入院的產后胎盤滯留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患者, 分析其胎盤滯留原因。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 分別給予米非司酮聯合氨甲喋呤和單采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 觀察其臨床療效。具體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2015年近5年來收治入院的60例產后胎盤滯留患者, 年齡21~40歲, 平均年齡(28.6±3.4)歲。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臨床確診的胎盤滯留患者;②患者未合并其他相關的產科疾??;③患者均有保留子宮的要求。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給予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米非司酮口服, 50 mg/次, 每日早晚2次服用。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氨甲喋呤治療。肌內注射氨甲喋呤, 1 mg/kg, 根據體重確定具體劑量。
1. 4 觀察指標 ①胎盤滯留原因;②胎盤娩出時間; ③不良反應發生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產后胎盤滯留原因分析 產后胎盤滯留的常見原因為胎盤粘連、胎盤殘留以及胎盤植入等。本次60例患者中胎盤粘連患者38例, 胎盤滯留率為63.33%, 胎盤殘留患者20例, 胎盤滯留率為33.33%, 胎盤植入患者2例, 胎盤滯留率為3.33%。其中胎盤粘連造成的胎盤滯留率最高, 胎盤植入造成的胎盤滯留率最低。胎盤滯留的引發因素多與孕前流產、子宮內膜炎癥、其他子宮疾病以及保胎治療等有關。
2. 2 兩組患者胎盤娩出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胎盤娩出時間為(10.1±1.3)d, 對照組為(15.7±2.1)d。觀察組患者的胎盤娩出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385, P<0.05)。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3%, 對照組為6.67%,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 產婦分娩時胎盤滯留現象的發生呈逐漸攀升的趨勢, 主要與流產、剖宮產以及子宮內膜感染等有關。臨床上出現胎盤滯留的原因主要是胎盤粘連、胎盤殘留以及胎盤植入等?;颊呒韧羞^子宮內膜的炎癥以及流產史, 或者既往剖宮產留有子宮瘢痕、合并子宮肌瘤等, 患者妊娠后蛻膜發育比較差甚至發育不完全, 著床的受精卵常出現異常的絨毛附著。若絨毛附著在子宮肌層上, 由于蛻膜的缺失, 易發生胎盤粘連;若絨毛附著同時侵入到子宮肌層內, 則出現胎盤植入。另外如果胎盤娩出不完整, 副胎盤等殘存在子宮內則造成胎盤殘留。臨床上, 產婦分娩時消耗體力大, 子宮過度收縮。在分娩至第三產程時, 往往會出現子宮收縮乏力以及子宮收縮不協調的現象, 誘使胎盤滯留的發生[2, 3]。
本文為了探討臨床產后出現胎盤滯留的原因以及處理效果, 現從本院2010~2015年收治入院的產后胎盤滯留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分析產后胎盤滯留原因可知, 多數為胎盤粘連、胎盤殘留以及胎盤植入等。且胎盤粘連造成的滯留最多, 胎盤植入造成的滯留最少。多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保留子宮的要求, 因此常給予藥物治療, 臨床常用藥物包括米非司酮以及氨甲喋呤等。觀察組患者的胎盤娩出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3%, 對照組為6.67%,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給予米非司酮聯合氨甲喋呤治療時, 胎盤娩出時間縮短, 但應用甲氨喋呤時易有感染以及肝腎功能異常等情況的發生, 使用米非司酮聯合氨甲喋呤時應加強對患者的各項監測, 及時預防及控制不良反應。增強婦產科就診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 愛護生命, 盡量降低流產率以及剖宮產率。平時注意查體, 及時處理婦科疾病。在孕前以及產前應加強衛生教育以及相關知識的宣教, 做好相關檢查加以預防。
參考文獻
[1] 李萍. 39例農村產婦胎盤滯留原因分析. 醫藥論壇雜志, 2004, 25(1):54-55.
[2] 郭紅.產后胎盤滯留的預防和處理.基層醫學論壇, 2011, 15(14): 475-476.
[3] 王曉蘭.胎盤滯留的處理體會.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 19(24): 206.
[收稿日期: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