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要】 目的 對黃體酮治療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 84例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對照組給予保胎靈膠囊治療, 觀察組給予黃體酮口服治療, 比較兩組效果。結果 對照組治療成功率為66.7%,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3%;觀察組分別為92.9%、9.5%;觀察組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黃體酮對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孕婦有良好效果, 用藥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黃體功能不全;先兆流產;黃體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37
先兆流產為早期妊娠常見并發癥, 指孕周<28周且胎兒體重<1 kg時妊娠終止者, 是自然流產的一種常見類型[1]。已有調查[2]顯示, 25%~60%的先兆流產患者是因妊娠中黃體功能不全, 導致孕酮分泌不足所致。為分析此類患者治療方法, 作者選取84例患者并展開對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患者84例, 在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基礎上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2例。對照組年齡23~40歲, 平均年齡(28.2±4.5)歲;孕周8~14周, 平均孕周(11.1±2.5)周, 孕次1~4次, 平均孕次(2.0±0.3)次;觀察組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28.5±4.8)歲;孕周7~15周, 平均孕周(11.5±2.8)周, 孕次1~3次, 平均孕次(1.8±0.5)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保胎靈膠囊(甘肅皇甫謐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Z20060004, 規格:0.45 g×24 s)口服治療, 3粒/次, 3次/d。觀察組給予黃體酮(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1902, 規格:50 mg×10 s ×2板)口服治療, 100 mg/次, 2次/d。兩組治療期間均服用維生素復合膠囊, 均連續治療14 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β-HCG進行檢測, 觀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評定治療效果。治療效果評定標準:成功:治療14 d后患者下腹痛及陰道流血癥狀均消失, 經B超檢查可見胚胎存活, 患者繼續妊娠;無效:治療后患者體征及癥狀均未消失, 最終流產。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成功39例, 無效3例, 治療成功率為92.9%;對照組成功28例, 無效14例, 治療成功率為66.7%;觀察組治療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6例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失眠2例, 頭痛1例, 頭暈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3%;觀察組4例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失眠1例, 頭痛1例, 頭暈2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均不影響繼續治療。
2. 2 兩組治療前后β-HCG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β-HCG為(2089.6±223.5)mIU/ml, 對照組為(2100.8±231.6)mIU/ml;治療后為對照組(15289.5±364.7)mIU/ml, 觀察組為(18857.4± 375.1)mIU/ml;兩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均顯著升高, 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先兆流產發生原因十分復雜, 主要包括精神因素、免疫異常、生殖系統疾病、黃體功能不全、染色體異常、環境因素等, 其中以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在臨床中最為常見。黃體功能不全可導致機體內源性孕酮缺乏, 促使子宮平滑肌的興奮程度降低, 對胚胎植入、妊娠維持十分不利, 故易造成先兆流產, 需及時通過有效藥物治療維持妊娠。
臨床通常采用孕激素對孕婦體內的激素水平加以調節, 從而對流產加以預防, 黃體酮為妊娠早期孕激素補充的常用藥物, 黃體酮是由人工合成的一種孕激素, 通過補充外源性孕激素可促使孕婦子宮內膜自增殖期進至分泌期, 確保子宮獲得充足的供氧、供血, 促使子宮易激惹性下降[3]。對于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患者, 既往通常肌內注射黃體酮, 然而肌內注射給藥易引發嚴重變態反應, 導致注射部位出現硬結或紅腫。隨著生產工藝的不斷提高, 顆粒型黃體酮制劑在臨床中逐漸得到應用。黃體酮口服藥物不僅給藥方便, 且療效穩定, 故在患者中的接受度相對較高[4]。在本次研究中, 84例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患者以不同方法進行治療, 對照組采用保胎靈膠囊中成藥治療, 而觀察組則以黃體酮膠囊行口服治療。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治療成功率為66.7%,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3%, 觀察組分別為92.9%、9.5%;觀察組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出, 黃體酮口服給藥不會引發過多不良反應, 用藥安全性較高, 與此同時其保胎成功率明顯較高。通過進一步觀察可知, 治療后兩組β-HCG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黃體酮的應用可促使孕婦β-HCG水平得到有效調節, 對其繼續妊娠十分有利。
綜上所述, 黃體酮對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孕婦有良好效果, 用藥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曾丕蘭.早期先兆流產患者的心理問題分析及其護理干預.中國醫藥科學, 2015, 5(11):90-92.
[2] 趙衛萍.靈活應用黃體酮治療黃體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產的療效分析.中國實用醫刊, 2014, 41(18):69-70.
[3] 楊霄, 曾蔚越, 徐愛群, 等. 黃體酮治療先兆流產對圍生兒結局的影響.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08, 41(3):27-28.
[4] 王敏娜.黃體酮治療早期先兆流產76例臨床分析.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22):17-18.
[收稿日期: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