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杰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兒使用呼吸機誘發肺炎的感染因素及護理對策, 以便為今后預防與治療相關疾病提供數據支持。方法 111例重癥監護室內使用過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 將未罹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新生兒選為對照組(82例), 患病新生兒選為研究組(29例), 研究兩組年齡、性別與呼吸機通氣相關參數等數據, 借此找出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主要因素。結果 研究組新生兒懷孕周期、出生體重、呼吸機持續通氣時間、反復氣管插管情況、吸痰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懷孕周期、出生體重、呼吸機持續通氣時間、反復氣管插管、吸痰情況等是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主要因素, 針對其發生原因進行積極防治及護理, 對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值得目前業界的研究與重視。
【關鍵詞】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因素;護理對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56
新生兒誕生之初由于身體虛弱易受到多種疾病的威脅與侵害, 其中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指新生兒在誕生之后借助呼吸機輔助通氣的過程中, 由于機械通氣而引起的肺炎癥狀。這類病癥在機械通氣過程中屬于易發、高危并發癥, 其危害得到醫學界普遍關注[1]。呼吸機類機械通氣設備在新生兒疾病治療過程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與推廣, 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則是使用呼吸機新生兒的易感病癥。因此, 為降低該并發癥發生率, 本研究針對本院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情況進行了調查, 并且研究相關的發病因素, 找出相對應的護理對策,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重癥監護室內新生兒111例, 對其相關資料進行了系統的整理。111例新生兒全部接受了呼吸機機械通氣治療>48 h, 其中男73例, 女38例;其孕周29~39周, 平均孕周(31.3±4.6)周;體重1008~3714 g, 平均體重(2849±514)g;原發疾?。盒律鷥褐舷?1例, 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13例, 新生兒呼吸暫停25例,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疾病22例。分析全部111例新生兒病歷, 將未引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兒作為對照組(82例), 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兒選為研究組(29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對患兒的性別、懷孕周期、出生體重、呼吸機持續通氣時間、吸痰情況、反復氣管插管情況等因素進行分析, 從而探究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主要因素, 并針對各種因素制訂相應的護理對策。
1. 3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確診標準[2] 呼吸機持續通氣時間>48 h, X光胸片顯現全新或發展性陰影;患者高熱, 氣管、支氣管痰液分泌增多, 其培養物顯陽性, 并可提取出病原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肺炎患病比率 111例新生兒中,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29例(即研究組), 占整體患兒的26.12%, 其中男16例, 占55.17%;女13例, 占44.82%;患兒平均孕周(28.9±4.5)周;呼吸機通氣平均時長為(118.4±19.5)h。
2. 2 兩組感染因素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新生兒懷孕周期、出生體重、呼吸機持續通氣時間、反復氣管插管情況、吸痰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 研究人員研究發現新生兒出生之初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 同時, 其呼吸道黏膜吸收性卻較高, 從而導致了病原體入侵, 造成了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現象產生[3], 本研究數據顯示,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幾率高達26.12%, 嚴重威脅了新生兒的身體機能健康, 是目前較為嚴重的新生兒呼吸系統合并癥之一。研究結果顯示,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了懷孕周期、出生體重、呼吸機持續通氣時間、反復氣管插管情況、吸痰操作無菌原則執行等內容。新生兒懷孕周期越充足, 其體重越符合正常標準, 新生兒觸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幾率將會越低。相對的體重較輕、懷孕周期不足的早產兒, 觸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的幾率越高。另外, 反復氣管插管與吸痰作為其外部侵入治療, 也影響著新生兒的呼吸系統黏膜, 容易造成呼吸系統感染, 從而導致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現象的產生。
制訂嚴格的監護室管理制度, 用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3次/d, 必要時可增加消毒次數, 每月進行空氣細菌學培養;嚴格執行護理技術無菌操作原則, 醫務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必須有效洗手;加強對呼吸機管路消毒的管理, 呼吸管路容易被細菌寄居, 特別是管路中的濕化裝置;呼吸機管路及濕化裝置均要滅菌后使用, 并由專人負責保管并登記;保持患兒仰臥姿勢科學, 采用抬高頭部這一體位能夠有效防止誤吸, 以避免由此引發的肺內感染;最后, 注重營養護理, 為使用呼吸機患兒補充各種靜脈及腸道營養, 以提高患兒的抵抗力, 以減少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
綜上所述, 做好新生兒呼吸機使用期間各項護理工作, 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感染合并癥的產生, 從而保證了新生兒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曹立杰, 于金玲, 段彩玲.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 黑龍江醫藥, 2010(6):1000-1001.
[2] 葉春燕, 韓玉昆.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研究進展.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2(4):17-19.
[3] 黃志宇.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當代醫學, 2014(14):40.
[收稿日期:201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