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軍虎
參芪益氣活血方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
嚴軍虎
目的 評價參芪益氣活血方對冠心病心絞痛(氣虛血瘀型)的療效及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舌脈及心電圖指標變化。方法 將82例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采用西藥抗心絞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壓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常規治療的同時采用參芪益氣活血方治療,治療2個月后評價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舌脈改善情況,觀察服藥前后心電圖變化等。結果 治療組在臨床癥狀改善方面優于對照組(P<0. 05);治療組心電圖明顯改善優于對照組(P<0. 05)。結論 參芪益氣活血方聯合西醫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能延緩病情進展,明顯改善病人癥狀。
冠心病;心絞痛;氣虛血瘀型;參芪益氣活血方;胸痹;心痛
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胸痹、心痛病”范疇,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最為嚴重的常見病之一。中醫認為,本病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以臟腑虧虛為本,以心氣虛為主;標實包括痰濁、血瘀、寒凝、氣滯,其中又以血瘀證為主,病理產物之間往往互相兼雜,氣虛血瘀就是最常見的病機之一,近年來很多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研究運用參芪益氣活血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觀察用藥前后癥狀、中醫證候的改善、心電圖以及實驗室指標變化,旨在探討其對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1.1 臨床資料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冠心病病病人82例,西醫診斷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發布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中醫病名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82例冠心病心絞痛病人中,男36例,女46例;年齡42歲~78歲;病程2年~13年。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治療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齡58.654歲±5.324歲;對照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61.196歲±6.142歲。兩組在年齡、性別、血壓、血脂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予常規二級預防藥物治療,合并其他疾病根據病情需要可繼續服用西藥治療,包括抗心絞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壓等常規治療;治療組在二級預防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口服參芪益氣活血方:西洋參15 g,黃芪25 g,桃仁10 g,川芎10 g,雞血藤15 g,紅花10 g,當歸15 g,赤芍10 g,薤白15 g,郁金10 g。中藥統一由本院藥劑科提供,每劑加水500 mL,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次100 mL。兩組均以2個月為1個療程,共觀察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在病人入組、治療2周、4周、8周時,于上午至我院內科門診或病房進行生存質量調查,心電圖由我院功能科固定醫師檢查。觀察兩組治療前后主要臨床癥狀如:心悸、胸悶、氣短、神疲乏力、胸痛、納呆脘脹、頭身困重、惡心嘔吐諸癥及舌脈象的改善情況;觀察靜息心電圖:NST(常規12導聯中ST段壓低的導聯數,可估計心肌缺血的范圍)、EST (ST段壓低的總和,可估計心肌缺血的程度)、NT(T波改變的導聯數)。
1.4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200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按照中醫證候改善情況,對心悸、胸悶、氣短、神疲乏力、胸痛、納呆脘脹、頭身困重、惡心嘔吐諸癥及舌脈象進行等級區分。心電圖療效標準參照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座談會制訂的《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范圍;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發作程度減輕,心電圖下移的ST段治療后回升>0.05 mV,但仍未恢復正常,或主要導聯倒置的T波變淺>50%,或T波由平坦變為直立;無效: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程度均無減輕,心電圖亦無改變。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主要癥狀及舌脈改善情況 參芪益氣活血方對心悸、胸悶、氣短、神疲乏力、胸痛、納呆脘脹、頭身困重、惡心嘔吐諸癥及舌脈象等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組間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 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主要癥狀及舌脈改善情況 例
2.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治療組心電圖明顯改善優于對照組(P<0. 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現代醫學認為,心絞痛是冠心病的常見類型,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的暫時性缺血以及缺氧,從而引起了發作性的胸痛現象[1]。其與祖國傳統醫學關于本病病機的痰、瘀有形之邪阻礙血液運行機制相一致。關于本病的病因病機,中醫界在總結歷代醫家防治本病經驗的基礎上,認為主要是氣血痰濁瘀滯、痹阻心脈發為本病。心主血脈,肺朝百脈而主治節,司呼吸,助心行血;肺氣虛弱,水道通調不利,水飲內停或痰濕內阻,影響血液運行而致心血瘀阻。氣為血之帥,肺氣虛則血行無力,繼而出現心血瘀阻證候。就臨床所見,本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年過半百,腎氣漸衰,不能鼓舞心陽,而致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氣虛血瘀,發為胸痹。
參芪益氣活血方以桃紅四物湯為基礎方,方中西洋參、黃芪為君藥,西洋參有補氣養陰之功效,可以補助氣分兼能補益血分,黃芪為補氣要藥,不僅可以補氣生血還可以扶助正氣,因此西洋參配伍黃芪能夠增強補益元氣的功效故為君藥。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為臣藥,此五藥配合能夠泄血滯,化血瘀,為活血通絡祛瘀之要藥,相須配伍共為臣藥。佐以雞血藤、薤白、郁金。雞血藤能夠增強活血化瘀之功效,薤白益氣通陽,郁金解郁,雙管齊下,不但改善了病人胸悶、乏力等癥狀,同時也改善了病人的心理狀態,從而起到改善生存質量的作用。
現代藥理而言,桃紅四物湯能顯著延長血栓形成時間及凝血時間,能顯著降低全血比黏度、血漿比黏度及血清比黏度,具有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2],單味藥中黃芪主要成分黃芪皂苷有明顯正性肌力作用,能夠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黏度。使心臟收縮幅度增大而達到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3]。對心肌缺血有拮抗作用,并可降低心肌耗氧量,保護缺氧心肌,對垂體后葉素導致的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4]。黃芪的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可以減輕應激狀態下自身免疫系統在缺血缺氧情況下對靶器官的進一步損傷[5]。西洋參二醇組皂苷(PDQS)能加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的活力,并減少脂質氧化物(LPO)的生成,表明它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6]。中醫學認為桃仁、紅花、川芎、赤芍、當歸諸藥能夠活血化瘀,郁金具有活血化瘀、清心解郁、行氣止痛的功效。雞血藤的現代研究中,崔艷君等[7]認為其通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與脂蛋白,能夠增加卵磷脂膽固醇酸基轉移酶(LCAT)的活性,從而達到防治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過程。王秀華等[8]認為雞血藤對血小板聚集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具有顯著的抗血栓作用。吳波等[9]認為薤白提取物可有效保護束縛應激所致抑郁狀態導致的血管內皮結構和分泌功能損傷,并具有擴張血管和保護心肌的作用。
本研究證實,參芪益氣活血方具有益氣活血,化瘀解郁之效,對改善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的心悸、胸悶、氣短、神疲乏力、胸痛、納呆脘脹、頭身困重、惡心嘔吐諸癥及舌脈象等有明顯的療效,且能夠明顯改善冠心病心絞痛病人的心電圖,有效延緩病人病情,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1] 胡春申,廖震.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9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8,26(2):301.
[2] 韓嵐,許釩,章小兵,等.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作用的實驗研究[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7,26(1):36-37.
[3] 任志萍.黃芪現代藥理學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3):35.
[4] 李季泓.黃芪的藥理作用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4):188-189.
[5] 尹鑫鑫,黃榮.黃芪的免疫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6:8.
[6] 馬寶蘭,秦緒花,史載祥.西洋參臨床藥理研究進展(2004-2010)[J]. 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23(5):88-92.
[7] 崔艷君,陳若蕓.雞血藤化學和藥理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2(4):72-78.
[8] 王秀華,劉愛東,徐彩云.雞血藤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5(4):41.
[9] 吳波,陳思維,曹虹,等.薤白提取物對心肌缺氧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心肌損傷的保護作用[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1,18(2):131-133.
(本文編輯郭懷印)
陜西師范大學醫院(西安 710062),E-mail:yanzi19772@sina.com
R541.4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04.020
1672-1349(2016)04-0398-03
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