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遠平
血栓前體蛋白和心肌肌鈣蛋白I聯合檢測在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臨床價值
江遠平
目的 研究血清血栓前體蛋白(TpP)、心肌肌鈣蛋白I(cTnI)聯合檢測在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09年5年—2014年5月于我院心內科住院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93例,根據臨床癥狀分為急性心肌梗死組(A組)、不穩定型心絞痛組(B組),隨機選取同時期于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40名(C組),分別測定發作6 h內及發病24 h的血清血栓前體蛋白、心肌肌鈣蛋白I含量。結果 在發病的6 h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血栓前體蛋白和心肌肌鈣蛋白I有明顯升高(P<0.05);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心肌肌鈣蛋白I有明顯升高(P<0.05);且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鈣蛋白I升高程度高于不穩定心絞痛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病24 h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血栓前體蛋白(TpP)已恢復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絞痛病人心肌肌鈣蛋白I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血栓前體蛋白、心肌肌鈣蛋白I聯合診斷有助于提高診斷速度和準確率,對于該病的臨床防治工作有重要意義。
急性冠脈綜合征;血栓前體蛋白;心肌肌鈣蛋白;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其主要的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1-2]。此病作為內科急癥,猝死率高,是否迅速診斷和治療對預后有重要影響[3]。本研究評估血栓前體蛋白(TpP)和心肌肌鈣蛋白I(cTnI)聯合檢測在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已確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病人93例為觀察組,選取我院同時期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40名為對照組。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診斷標準,根據胸痛等典型癥狀、心電圖(ECG)、心肌標記物等輔助檢查,將觀察組分為急性心肌梗死(AMI)組(A組)和不穩定型心絞痛(UA)組(B組)。根據X線、D-二聚體檢測等手段排除急性肺動脈栓塞、主動脈夾層等鑒別疾病。A組48例,男23例(47.92%),女25例(52.08%),年齡52歲~79歲(64.0歲±12.4歲);B組45例,男29例(64.44%),女16例(35.56%),年齡49歲~80歲(59.0歲±14.1歲)。隨機選取同時期于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40名(C組),男17名(42.50%),女23名(57.50%),年齡44歲~79歲(49.0歲±18.4歲)。3組間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檢測方法 疼痛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最先出現的癥狀,對住院病人的血清進行急診檢測,在其出現癥狀的6 h內采取靜脈血。離心后提取血清,檢測血清血栓前體蛋白(TpP)和心肌肌鈣蛋白I(cTnI)含量。在病人發病24 h時,再次抽取靜脈血做血清血栓前體蛋白和心肌肌鈣蛋白I含量的檢測。對于對照組,也進行上述項目的檢測。
2.1 3組6 h TpP、cTnI檢測結果比較 與C組比較,A組血清血栓前體蛋白、心肌肌鈣蛋白I明顯升高(P<0.05);B組心肌肌鈣蛋白I明顯升高(P<0.05),A組心肌肌鈣蛋白I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3組6 h TpP、cTnI檢測結果比較(±s)
2.2 3組24 h TpP、cTnI檢測結果比較 與C組比較,A組、B組心肌肌鈣蛋白I明顯升高(P<0.05)。詳見表2。
表2 3組24 h TpP、cTnI檢測結果比較(±s)
急性冠脈綜合征分為AMI和UA[4]。兩種疾病的治療原則和預后不同。其中AMI的猝死率很高,嚴重威脅著病人生命,病人多在起病一周甚至數小時內猝死。目前對于AMI的治療原則主要有溶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抗栓、抗凝等治療,對于UA常使用抗栓溶栓治療手段[5]。因此,如何及時有效地對急性冠脈綜合征進行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血清血栓前體蛋白是一種可溶性纖維蛋白的多聚體[6]。升高提示著有急性血栓形成的風險。這意味著與心肌酶、心肌肌鈣蛋白等在心肌梗死發生后出現升高相比,此項指標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之前就出現了升高,且具有一定的特異性,為進行抗栓抗凝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改善了預后[7]。因此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防治血清血栓前體蛋白的作用無可取代。心肌肌鈣蛋白I是肌鈣蛋白的一種亞基[8]。由于其特異性、敏感性高、升高時間短的特點,已逐步取代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診斷地位[9]。由于心肌肌鈣蛋白反應的是心肌受損的情況,因此,在某些病人臨床癥狀不明顯的情況下也能通過該指標檢測提示發生冠狀動脈綜合征的風險,降低了臨床的誤診率[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發病的6 h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血栓前體蛋白和心肌肌鈣蛋白I有明顯升高(P<0.05);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心肌肌鈣蛋白I有明顯升高(P<0.05);且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鈣蛋白I升高程度高于不穩定心絞痛病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病24 h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血栓前體蛋白已恢復正常;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絞痛病人心肌肌鈣蛋白I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病人,血栓前體蛋白的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6 h內出現明顯升高,心肌肌鈣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絞痛病人發生6 h內出現升高,且前者程度更高[11];在發病24 h時,血栓前體蛋白恢復正常,而肌鈣蛋白持續升高[12]。因此,二者的聯合診斷有助于提高診斷速度和準確率,對于該病的臨床防治工作有重要意義。
[1] 林斐.ACS患者血栓前體蛋白檢測的意義[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66-67.
[2] Bass A,Patterson JH,Atams KF Jr.Perspective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oponin in the heart failure and states of cardiac injury[J].Heart Fail Rev,2010,15(4):305-317.
[3] 張廣慧,鄧琳,費愛華,等.增強型心肌肌鈣蛋白I檢測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2012,27(5):345-348.
[4] 張惠軍,郭喜朝,馬長生,等.ACS患者血栓前體蛋白檢測的意義[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7):553-555.
[5] 楊碩,懷偉,劉桂花,等.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4,37(2):150-154.
[6] Reiter M,Twerenbold R,Reichlin T,et al.Early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assays[J].Eur Heart J,2012,33:988-997.
[7] 何水生,曾艷.肌紅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鈣蛋白聯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1):34-35.
[8] 馬文學,江志羔,古玉燕,等.瑞舒伐他汀和阿伐他汀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脂、超敏C-反應蛋白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再狹窄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9):30-31.
[9] 劉兆奕,劉麗敏.血栓前體蛋白與P選擇素對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預測價值[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1):10-12.
[10] Gassenmaier T,Buchner S,Birner C,et al.High-sensitive Troponin I in acute cardiac conditions:implications of baseline and sequential measurements for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Atherosclerosis,2012,222:116-122.
[11] 楊偉民,李紹波.三種心肌標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9):1236-1238.
[12] 李繼紅,鄒佳.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J].武警醫學,2012,23(7):638-639.
(本文編輯郭懷印)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廣西梧州 543002),
E-mail:jiangyuanping120@163.com
R541.4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04.025
1672-1349(2016)04-0411-02
201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