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瑜,王麗芹,王 蒙
臨床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對策淺析
陳 瑜,王麗芹,王 蒙
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對策
無數實踐證明,臨床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既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難以愈合的痛苦,又給醫護人員心理帶來沖擊和影響;既給主體醫院帶來經濟負擔、輿論壓力,又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不確定因素。由此,各主體醫院、醫護人員要切實認識到,不良事件管理是護理安全的重要一環,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是保護患者得到良好護理和優質服務的基礎,對維護醫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會安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而確保認識和實踐的一致性,不斷提升醫護質量和水平,切實落實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和提高。
臨床護理不良事件是指臨床護理中不在計劃中的、未預計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其發生的事件,如患者墜床、拔管、錯誤服藥等[1]。護理行業技術高、風險大,加之較大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量,客觀上增加了護理人員發生過失行為的風險:美國每年有44 000~98 000例患者死于用藥錯誤,英國的不良事件發生比例占入院患者的10%。因此,預防臨床護理不良事件成為近年來各國致力解決的重要難題。
護理不良事件過去大多定性為“醫療事故",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將其改稱為“護理不良事件"[2]或“醫療錯誤"[3],從叫法上可以看出,近年來醫學界對護理不良事件認識的改變。目前,比較一致的認識是,護理不良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概率性事件,科學的應對方法是加強護理管理,針對性采取預防措施,盡可能減少事件發生,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處罰當事護理人員,來達到杜絕不良事件的目的。所以,注重系統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采取合理措施,消除隱患,才是避免不良事件的關鍵。
護理不良事件呈現的形式多樣,導致的原因各不相同。
2.1 護理制度落實不嚴格 嚴格的醫學護理制度對護理各個環節作出了細致的要求,是杜絕差錯防范不良事件的重要保證,而大多數護理不良事件都是護理制度和規程落實不嚴格所導致。例如醫囑查對流于形式,不按規程處理利器,不按要求佩戴防護眼罩,以及醫囑錯、漏執行,漏打針藥、錯發口服藥、醫學暴露等。
2.2 人力資源不足 隨著社會對醫療服務需求量和標準的提升,護理工作量大大增加,而護理工作具有待遇相對較低、流動性大等特點,不少護理崗位長期處于人手緊缺狀態,現有人員工作量增大,身心疲憊,易導致不良事件發生,如出現呼叫應答不及時、交接班缺陷、安瓿劃傷等[4]。
2.3 護理人員能力素質欠缺 大量文獻報道,發生差錯的大多是工作經歷短的護士。新護士在學校系統學習時,理論功底不牢,進入工作崗位后缺乏實踐經驗,容易導致操作失敗或操作錯誤,而發生護理差錯。
2.4 風險意識淡薄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增長,住院患者中老弱患者增加,患者落實醫囑能力下降,客觀上增加了護理風險。如護理人員對此類患者未引起重視,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未采取對應措施,易導致不良事件發生,例如不能對意識障礙患者實施有效約束,導致患者自行拔管、墜床等。
2.5 監督管理缺失 安全護理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護理質量直接影響到醫療質量、患者的安危、醫院的聲譽。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執行不力,上級對下級的監控缺乏力度,對人力資源的教育、培訓不重視,護理人員缺編,護士的待遇偏低等,都可能導致不安全護理事件的發生。
作為概率事件,人的差錯只在事件原因中占一部分,通過對當事人采取懲罰措施的形式來杜絕不良事件,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讓護理人員人為隱瞞問題,增加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此,預防不良事件,應從完善制度建設、強化硬件設施、改進護理環節等方面著手[5]。
3.1 完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根據醫院特點,制定護理風險預防預案,重點針對發生較多的不良事件,改進護理程序,細化護理步驟;建立多重風險防范體系,構建院領導-護理部 (科室領導)-護士長-小組長的檢查和督導網絡,發動護理人員結成互幫對子,形成層層監督、相互提醒的齊抓共管模式,確保安全制度落實[6];完善自評和風險發現制度,嚴格落實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利用院周會對發現問題進行原因分析、研究對策,并及時反饋科室;問題整改采取掛賬銷號辦法,對問題和采取辦法拉單列表,解決過程定時定人,確保發現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3.2 科學統籌護理工作安排 預防不良事件決定因素還是在于人,科室在進行護理工作分工、排班安排時,應對人員業務素質、工作經驗、脾氣性格、家庭情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盡量采取新老、強弱等互補性搭配,避免護理人員長期處于勞累狀態;及時解決她們個人問題,改善工作環境,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7]。
3.3 強化人員風險意識 長時間未出現不良事件容易導致人員思想麻痹,安全意識淡化。應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講清護理不良事件對患者及其家庭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影響,學習掌握相關法律法規[8],用身邊發生的案例教育護理人員,吸取教訓,加強責任心,時刻緊繃安全弦;避免采取粗暴簡單辦法懲罰出現差錯人員,鼓勵護理人員發現和報告護理安全問題或隱患,及早做好防范。
3.4 操作設置進行人性化改進 對護理工作中細節設置進行改進,盡量避免操作器械、設備出現失誤,例如:英文標示的呼叫器等設備張貼漢語翻譯;新儀器上張貼操作程序,實時提醒護理人員正規操作等。
3.5 加強醫患溝通 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個性化需求,針對性改進護理方法,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操作前,必須與患者講清楚操作要害和意義,對可選擇性操作,務必征求患者意見;認真填寫護理文書,為患者可能的查閱提供方便。
3.6 強化護理人員敬業精神 防止護理人員思想懈怠,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適時開展思想教育和安全護理培訓,不斷加強護理人員工作能力;適當采取獎勵措施,樹立提升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的工作導向。
3.7 完善不良事件應急預案 科室在接收患者時,應對患者住院期間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做出評估,根據結果劃設重點對象,提高重視程度[9];完善出現緊急狀況和發生不良事件后的應急預案,例如發生猝死時,逐級上報的程序、與家屬的解釋疏導工作、請法律支援介入等工作,應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盡量減小不良事件造成的影響[10]。
[1]劉瑋琳,葉文琴.加拿大Megill大學對護理差錯的認識和處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3,4(10):94.
[2]蘭禮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運行中的主要倫理、法律問題探新(上)[J].四川醫學,2004,2:227.
[3]蘭禮吉.醫療安全觀念更新與措施的革命 [J].醫學與哲學,2006,27(6):5-7.
[4]張立平.軍隊醫院管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386.
[5]左月燃.對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191-192.
[6]朱曉萍,萬韋潔,龔美芳.護理安全管理監控網絡的實施[J].護理研究,2005,19(8):1483-1484.
[7]馬憲元,張振榮,鄭桂榮,等.護士長在防止事故差錯中的作用[J].中國醫院管理,2002,22(5):16.
[8]張優琴,張亞娟,錢萍萍,等.舉證責任倒置后護士證據意識狀況調查及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201-203.
[9]樸桂順,董秀英.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8,7(7):5052.
[10] 呂寶玉,施淑玲.148例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1,9(14):54.
R 47
A
1004-0188(2016)10-1208-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0.044
2016-08-23)
100091北京,解放軍309醫院護理部
王麗芹,電話:1371886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