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羽,孫廣曉,符瓊燕,陳葉丹,王春麗
小兒腹腔鏡手術中低體溫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林素羽,孫廣曉,符瓊燕,陳葉丹,王春麗
小兒;腹腔鏡;低體溫;原因;護理
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切口小的優勢,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隨著腔鏡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在小兒外科中的應用范疇更加廣泛[1]。但腹腔鏡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影響手術的療效、并發癥及術后康復[2],而良好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減少術中低體溫的發生,保證手術質量[3]。目前,有關小兒腹腔鏡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原因及護理對策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探討了小兒腹腔鏡手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原因及護理對策,旨在為小兒腹腔鏡術中低體溫的防治提供參考。
1.1 病例資料 以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86例小兒患者為觀察對象,年齡6個月~14歲,男性102例,女性84例。其中闌尾切除術92例,腹股溝斜疝結扎術50例,膽囊切除術26例,隱睪下降固定術18例。以術中鼻咽溫度低于36℃診斷為低體溫,共計100例術中出現低體溫(低體溫組),86例術中未出現低體溫(對照組)。所有患兒具有腹腔鏡手術治療指征,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鏡手術。
1.2 方法 收集患兒的年齡、體重、基礎體溫、總二氧化碳用量、麻醉時間、手術時間、術中補液量、術中出血量等臨床資料,比較不同類型手術下低體溫的發生率以及低體溫組與對照組的差別。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類型手術情況及術中低體溫發生率分析 不同類型手術患者的麻醉時間、手術時間、CO2用量、補液量及出血量均不相同(P<0.05),其中麻醉時間及手術時間隱睪下降固定術最長,腹股溝斜疝結扎術最短;CO2用量、補液量及出血量也是隱睪下降固定術最多,腹股溝斜疝結扎術最少。同時不同類型手術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隱睪下降固定術最高(77.8%),腹股溝斜疝結扎術最低(40.0%),見表1。
2.2 術中低體溫原因分析 本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為53.8%(100/186)。兩組的年齡、性別、體重、平均動脈壓、基礎體溫均無統計學差異 (P>0.05),但低體溫組麻醉時間、手術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延長(P<0.01),總CO2用量、術中補液量及出血量均較對照組顯著增多 (P<0.01),見表2。
術中低體溫是指在麻醉和手術期間,人體出現不可調控的體溫下降至<36℃。腹腔鏡手術術中低體溫相關因素包括手術室低溫環境、層流狀態,術中補液、輸血或液體灌注造成的冷稀釋作用,消毒液造成皮膚散熱過多,二氧化碳氣腹的影響以及全身麻醉后機體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機體代謝降低,散熱增加等[4-5]。然而,部分手術室護士對術中低體溫的重視程度不足,需提高認識水平,加強護理措施[6]。尤其是小兒處于發育階段,機體體溫調節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易出現術中低體溫。本組資料顯示,小兒腹腔鏡手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為53.8%,低于任保連等[7]報道的膽結石腹腔鏡手術低體溫發生率(88.12%),但與于普鷹等[8]報道的腹腔鏡胃腸手術中低體溫發生率(52.73%)相近。低體溫可影響小兒機體代謝、凝血功能、腎臟功能及心肌收縮力,增強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小兒危害較大[9]。因此,應充分了解小兒腹腔鏡手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原因,并且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為此,本研究對小兒腹腔鏡手術中低體溫發生的可能原因進行了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型小兒腹腔鏡手術的麻醉時間、手術時間、術中補液量、出血量及CO2用量不盡相同,我們發現術中麻醉時間及手術時間越長、術中補液量、出血量及CO2用量越高的手術類型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越高。另外,術中發生低體溫的患兒麻醉時間及手術時間延長,術中補液量、出血量及CO2用量增加。因此認為,麻醉時間及手術時間延長,術中補液量、出血量及CO2用量增加是導致小兒腹腔鏡術中低體溫的可能原因。另外,術中補液量及CO2用量增多導致機體散熱增多,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增高。同時,術中出血量的增加,使帶走的熱量增加。因此,麻醉時間及手術時間延長、術中補液量、出血量及CO2用量增加導致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率增高。

表1 不同類型手術情況及術中低體溫發生率比較

表2 術中低體溫原因分析
有報道指出,護理干預可減少小兒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有助于改善患者術中生理功能、手術質量及預后[10]。針對上述術中低體溫的原因,我們采取了相應的護理對策:首先,與麻醉醫生和手術醫師充分溝通,在保證手術順利完成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麻醉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手術操作,提高手術效率,減少手術時間。其次,術中補液時將液體事先加溫至37℃左右,并在輸注過程中注意輸液瓶及輸注血管的保溫。如術中需輸庫存血,盡量將其加溫至36~37℃左右后再輸注。另外,還應該對CO2及吸入氧氣應用呼吸蒸發器加熱,以減少熱量的散失。第三,消毒液事先加溫至36~37℃后再進行皮膚消毒,避免直接應用同環境溫度的消毒液直接消毒皮膚。第四,注意保證手術間的溫度在22~24℃,尤其在手術第1 h內保證手術間溫度。術中盡可能減少患者身體暴露面積及時間,對患者采取保溫措施,如四肢套棉套、穿戴帽子、棉襪等。
總之,小兒腹腔鏡手術低體溫的發生率較高,手術時間延長,術中補液量、輸血量、出血量及CO2用量增加,是導致小兒腹腔鏡術中低體溫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綜合護理措施,有助于減少術中低體溫的發生。
[1]盧宗耀,馮力.腹腔鏡技術在小兒外科的臨床應用進展[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18(9):717-718.
[2]蔡薈,李秀儒.腹腔鏡術中低體溫對機體的影響及預防措施[J].中國醫藥科學,2015,9(12):108-109,112.
[3]張仙夢,王淑茹,李莉.腹腔鏡婦科手術中低體溫的預防性護理[J].微創醫學,2015,10(3):411-412.
[4]顧梅,龔榮花,尹恩靜.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相關因素及其護理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878-880.
[5]馬杜豐.淺談腹腔鏡胃腸術中低體溫的危險因素[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5):125-126.
[6]劉剛,蘇曉曼,閆秋菊,等.手術室護士對術中低體溫認知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 [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8):3383-3385.
[7]任保連,陳海連.膽結石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低體溫影響因素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8):998-999.
[8]普鷹,龔錦,岑剛,等.腹腔鏡胃腸術中低體溫的危險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31):2871-2872.
[9]馬瑤瑤,凌賓芳,吳堯.小兒肝臟移植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及相應護理措施[J].實用醫藥雜志,2013,30(4):359-360.
[10] 陳鷗.護理干預對預防小兒術中低體溫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5):108-109.
R 473.72
A
1004-0188(2016)10-1211-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0.046
2016-03-13)
570103海口,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手術室(林素羽,符瓊燕,陳葉丹,王春麗),重癥醫學科(孫廣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