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一田,韓君英,沈 雙
1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天津 300193;2 天津中醫藥大學
中藥貼敷治療慢性腎臟病的研究進展
竇一田1,韓君英2,沈 雙2
1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天津 300193;2 天津中醫藥大學
通過分析、概括近年來的相關文獻,從中藥貼敷防治慢性腎臟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及中藥貼敷治療作用機制等兩個方面就中藥貼敷治療CKD的研究現狀進行闡述,旨在指導臨床。
腎臟病,慢性;中藥貼敷;綜述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為全球范圍內亟待解決的衛生問題。目前,我國CKD發病率達10.8%,成為加劇社會運行成本負擔、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1-2]。盡管現代醫學在CKD防治領域取得長足發展,但單純西醫治療的臨床療效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尋找有效干預CKD的綜合治療方案已成為當前臨床與科學研究熱點。近年來,中醫藥由于其臨床療效確切、作用范圍廣泛、使用費用低廉等優點,日益為腎臟疾病專業領域所接受與重視。誠如吳師機《理瀹駢文》云:“外治佐內治,能兩精者,乃無一失”,中醫外治療法已成為中醫藥防治CKD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貼敷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辨證施藥,于相應穴位貼敷透皮,循經絡、入臟腑,實現歸經及療效的中醫外治療法[3]。目前認為,中藥敷貼源自宋代王執《針灸資生經》之天灸。由于人體皮膚汗腺密布,血管豐富,體表皮膚面積較大,總面積與腎小球濾過面積相當,貼敷治療一定程度上可模仿腎臟功能,參與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代謝產物排泄。且無首過效應、血藥濃度穩定、生物利用率高、操作簡便易行。因此,合理有效地運用中藥貼敷對防治CKD具有重要意義[4]。現將近年來中藥貼敷治療CKD的臨床與基礎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近年來,以中藥貼敷干預防治CKD進展的臨床研究已有報道。其中,以慢性腎功能衰竭(CRF)、糖尿病腎病(DN)為多。常規治療方案基礎上采用中藥貼敷聯合其他中醫藥治療途徑聯合治療是該外治療法防治CKD相關研究中常見的治療方法與報道內容。隨著相關研究的逐步深入,目前認為中藥貼敷與其他中醫藥途徑聯合治療可有效擴大適用范圍,縮短起效時間,提高整體療效。同時,對中藥貼敷的辨證施治亦開展有益探索。
1.1 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防治
1.1.1 中藥貼敷常規治療 孫西照等[5]運用腎康袋治療CRF,結果表明,基礎治療聯合應用腎康袋貼敷可部分改善CRF臨床表現,提高食欲,糾正貧血與營養不良,并促進腸道排毒、保護殘腎功能。葉釗[6]觀察中藥制劑外敷腎俞、神闕穴對CRF患者腎功能的定量變化。經治療Scr、BUN、UA、24 h Upro均較對照組下降明顯(P<0.05)。
1.1.2 外治療法聯合應用
1.1.2.1 聯合中藥灌腸 孫曉紅等[7]以中藥高位灌腸聯合中藥穴位貼敷CRF,結果總有效率(78.1%)明顯高于對照組(43.3%)(P<0.05)。同時,治療組較之對照組BUN、Scr明顯下降(P<0.05),Ccr顯著上調(P<0.05)。
1.1.2.2 多聯療法合用 楊俊等[8]觀察經中醫綜合療法治療CRF患者,治療結果表明,中藥散劑敷臍聯合多途徑中醫療法綜合治療可有效降低24 h Upro定量,且優于對照組。
1.1.3 聯合中藥內服治療 周慶華等[9]在CRF常規治療基礎上內服益氣清利化瘀方治療CRF,結果表明,癥狀改善平均起效時間治療組(8.3天)優于對照組 (27.6天);且治療組總有效率(83.3%)亦優于對照組(46.7%)。
1.2 對糖尿病腎病的防治
1.2.1 內外治法合用 張麗琴等[10]采用滋陰通絡湯聯合中藥貼敷治療早期DN患者。結果表明,治療組較之對照組,可顯著下調24 小時尿蛋白排泄量,且血肌酐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余海源等[11]研究表明,口服益腎湯聯合腎俞穴外敷活腎散可有效降低脾腎氣(陽)虛、瘀血阻絡型DN患者尿蛋白、調整血脂及血液流變學指標,且主要癥狀、中醫證候療效及綜合療效均優于對照組。
1.2.2 外治療法聯用
1.2.2.1 聯合灌腸外治 寧澤璞[12]以穴位貼敷聯合中藥灌腸治療DN患者。結果提示穴位貼敷聯合中藥灌腸較之單純西醫基礎及對癥治療,臨床有效率顯著提高、腎功能改善明顯。
1.2.2.2 聯合熱療外治 汪愛民等[13]在常規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治療基礎上,采用腎俞穴中藥穴位貼敷聯合紅外線烤燈照射治療早期DN可有效保護殘腎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總有效率70.0%。韓韜[14]以腎炎方聯合電烤穴位貼敷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3.33%,完全緩解率優于對照組(P<0.05)。
1.3 其他 曹曉慧[15]辨證施用中藥巴布劑貼敷治療慢性腎臟病。結果表明,經中藥巴布劑貼敷治療,癥狀積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何桂蘭等[16]認為傳統天灸療法藥物依從性差、吸收率低、見效慢,因而采用改良天灸療法治療不同進展階段CKD腎陽虛證患者。結果顯示,采用改良天灸法治療,較之對照組可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證候積分亦顯著改善。
隨著中藥貼敷相關基礎研究的開展,目前認為中藥貼敷可維持CKD患者整體狀態穩定、抑制病理損害進展、干預血流動力改變、調控免疫系統應答。但對于該外治法的治療時機選擇,仍存在較大爭議。
2.1 維持整體狀態穩定 胡赟等[17]制備阿霉素大鼠腎病模型,治療組予神闕穴中藥貼敷藥貼。研究證實中藥穴位貼敷可有效改善腹水癥狀,同時對維持模型動物電解質平衡、降低死亡率等方面較之西藥對照組更優越。
2.2 抑制病理損害進展 李鳴等[18-19]采用腺嘌呤法制備慢性腎衰竭腎陽虛證大鼠模型,治療組采用尿毒清灌胃和保腎1號巴布劑穴位貼敷干預,檢測各組實驗動物腎功能及血漿睪酮、血清一氧化氮并觀察腎臟病理改變。結果表明保腎1號巴布劑可下調模型動物BUN、Scr、UA水平,減輕腺嘌呤對腎臟病理損害。同時,顯著提高血漿睪酮及血清一氧化氮。進一步研究證實,該貼劑尚可下調模型動物ET-1表達,并降低24小時尿蛋白排泄量,從而對抗CRF模型大鼠腎臟纖維化進展。
2.3 干預血流動力改變 周慶華等[20]觀察益氣清利化瘀方內服及利濕化瘀降濁方穴位貼敷對CRF腎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影響。結果提示聯合穴位貼敷可顯著提高舒張末期血流速度、下調腎動脈阻力指數。
2.4 調控免疫系統應答 梅應兵等[21]觀察腎病Ⅰ號膏穴位貼敷聯合常規治療對慢性腎炎陽虛證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腎病Ⅰ號膏可通過上調IgG及中性粒細胞水平、下調CD4+/CD8+比值而參與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調控。張春麗等[22]報道CRF患者經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后C反應蛋白可下調20.07%,進而阻抑CRF微炎癥狀態進展。
2.5 擇時治療療效評價 巴元明等[23]評價不同時令穴位貼敷對CRF患者的臨床效應。其中,三伏當令貼敷者,根據腎陽虛、腎陰虛、腎陰陽兩虛證分型,分別應用保腎膏1號、保腎膏2號、保腎膏3號于每伏第1天穴位貼敷。非三伏貼敷者,僅治療時間在非伏天時令,余同三伏當令貼敷。結果提示使用保腎膏可有效降低BUN、Scr、24 h Upro及Ccr等,且以擇時當令貼敷療效為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黃詠梅等[24]運用慢腎膏擇時穴位貼敷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結果則提示,三伏三九貼敷與非三伏三九貼敷均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腎功能,減少尿蛋白,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藥貼敷療法防治慢性腎臟病在臨床與基礎領域均取得了進展,證實中藥貼敷療法對于CKD療效確切[25-28]。同時,對其相關作用機制的初步闡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盡管如此,仍應看到現有相關研究的缺陷與不足,如以臨床經驗報道為主;納入排除及用藥缺乏標準;忽視安全性評價;基礎研究深度不足等。隨著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廣深入,標準化、規范化已日趨明確地成為中醫藥未來發展的方向與道路[29-33]。盡管既往中藥貼敷治療慢性腎臟病可定性證實其療效,但針對其開展的客觀定量評價尚屬空白,相關研究工作尚有待開展。此外,由于CKD存在皮膚受累及終末期腎臟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全身病變等均可引起皮膚損害,而中醫外治法皮膚損害個案報道亦屢見不鮮。因此,安全性評價亦成為未來著力解決的重要學術問題。
[1] 陳楠.腎臟病防治的關鍵在于早期[J].上海醫學,2012,35(9):729-730.
[2] 張路霞,王梅,王海燕.慢性腎臟病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腎臟雜志,2005,21(7):425-428.
[3] 饒曉明,蔡潯遠,趙紀生.中醫外治法治療慢性腎衰竭研究態勢[J].中醫藥學刊,2004,22(1):162-164.
[4] 楊梅香.“冬病夏治”運用三伏藥貼之體會[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7,13(3):225-226.
[5] 孫西照,王傳德,陳瑋,等.中藥腎康袋敷臍治療慢性腎衰竭50例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6,7(3):151-153.
[6] 葉釗.穴位貼敷治療慢性腎衰竭4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6):65-66.
[7] 孫曉紅,李保華,韓斐,等.纈沙坦配合中藥灌腸及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8,9(4):353-354.
[8] 楊俊,熊國良,易無庸,等.中藥敷臍為主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08,17(11):1530-1531.
[9] 周慶華,鮑玉芳,朱愛國,等.益氣清利化瘀方內服配合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0例[J].中醫雜志,2010,51(10):918-919.
[10]張麗琴,高艷軍,李玉棉,等.滋陰通絡湯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30例[J].中醫藥導報,2014,20(4):121-122.
[11]余海源,王衛平,張穎,等.益腎湯口服聯合活腎散外敷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0,5(11):483-485.
[12]寧澤璞.穴位貼敷合中藥灌腸治療糖尿病腎病36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1,43(7):34-35.
[13]汪愛民,尹紅,徐芳.中藥穴位敷貼透皮給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3,5(6):483-485.
[14]韓韜.腎炎方聯合電烤穴位貼敷治療普通型慢性腎小球腎炎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3,27(3):26-27.
[15]曹曉慧.穴位敷貼治療慢性腎臟病腎陽虛證、腎陰虛證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4):80-81.
[16]何桂蘭,袁申平,柯曉英.改良天灸法治療慢性腎臟病腎陽虛證的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2011,33(11):1680-1682.
[17]胡赟,詹繼紅.敷臍消水方外敷神闕穴治療腎性腹水的實驗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7,29(3):12-14.
[18]李鳴,李成銀,巴元明.保腎1號巴布劑對慢性腎衰竭大鼠ET-1干預的機理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1):22-23.
[19]李鳴,巴元明,李成銀.保腎1號巴布劑治療大鼠慢性腎衰竭腎陽虛證的機理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11,33(11):5-7.
[20]周慶華,何立群,鄧躍毅,等.中藥內服及穴位敷貼對慢性腎衰竭腎臟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雜,2010,44(12):50-52.
[21]梅應兵,聶衛群,盧祖禮,等.腎病1號膏外敷治療慢性腎炎陽虛證40例臨床觀察[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5,24(4):15-18.
[22]張春麗,何艷英,馬曉燕,等.尿毒清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微炎癥狀態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1):108-109.
[23]巴元明,向俊,邵朝弟,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06,28(3):17-18.
[24]黃詠梅,趙亞偉,李紅慢.腎膏擇時穴位貼敷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33例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9):1450-1451.
[25]吳玥露.白細胞介素-6在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作用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2,25(11):113-116.
[26]曹桂芬.中醫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論治[J].河北中醫,1989,11(F12):37.
[27]代麗娟,朱曉明,劉春燕,等.中醫特色療法治療慢性腎衰竭[J].中醫藥信息,2015,32(4):124-126.
[28]曾湘杰,顏日陽.芪軍溫膽湯對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4,27(11):102-104.
[29]鐘建,王仕琦,唐農.“濁毒”理論在慢性腎衰竭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3,26(7):121-123.
[30]趙紅.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中醫治療(三)[J].河北中醫,2002,24(12):952-955.
[31]宋立群,裴春鵬,劉東慧,等.尿毒清顆粒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信息,2009,26(2):59-61.
[32]肖烈鋼,何本夫,朱成全.尿毒凈液與腎康注射液治療慢性腎衰竭的比較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4,27(10):84-85.
[33]李佑富.慢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中醫藥治療進展[J].河北中醫,2001,23(1):72-74.
Research Progress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OU Yitian1,HAN Junying2,SHEN Shuang2
1 Nephrology Department,No.1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2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KD treatment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 was described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from two aspects: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 and i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with the aim of guid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idney disease, chronic;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s; overview
R692
A
1004-6852(2016)12-0143-03
2016-08-27
竇一田(1982—),男,博士學位,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腎臟疾病的中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