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芬,白 寧,郭 嬌(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西安710068)
多元化教學法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的應用
徐瑞芬,白寧,郭嬌(陜西省人民醫院,陜西西安710068)
【提要】根據臨床麻醉學的特點,將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模式、多項思維的培養與訓練、網絡教學、新技術的培訓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的應用相結合,PBL改變了醫學教育普遍存在的灌注式教學方式,是以臨床問題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同時,加強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不僅提高了麻醉學的教學質量,還幫助學生開闊了眼界與視野,適應了現代教育的需要。
教學方法;麻醉;多元化
近十年來,麻醉學實現了飛躍式發展,進一步拓展了外延,從短暫的圍術期延伸到了患者的長期恢復與預后,麻醉學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對如何當好一名麻醉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開闊眼界、拓展思路成為每名麻醉醫生的自我要求。千川入海,方能聚成廣闊大海。結合臨床教學、微信、網站等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學生適應不斷進步的現代醫學需求,當好一名麻醉醫生,不當旁觀者,只做參與者,麻醉學科的未來才會蓬勃發展。作者總結了本院帶教實習方法,努力培養具有良好思想素質、較高學術水平、孜孜不倦奮斗精神、較強協作精神等綜合能力的麻醉醫生。
PBL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其改變了醫學教育普遍存在的灌注式教學方式,是以臨床問題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1-2]。而臨床麻醉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作者采用PBL教學法,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全身麻醉的實施主要采取全憑靜脈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和靜吸復合麻醉2種方式。TIVA麻醉誘導起效快、患者復蘇迅速且平穩,可通過靶控輸注設定參數控制血藥濃度,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恢復。而吸入麻醉藥同時具有鎮靜、鎮痛和肌肉松弛作用,降低了術中知曉發生率。吸入麻醉藥對心臟和肝臟手術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在臨床麻醉中究竟選用哪種麻醉方法?本院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思考,提出麻醉預案,再與帶教教師共同討論。
多向思維是發散思維最重要的形式,表現為思維不受點、線、面的限制,不局限于一種模式,從多方面思考同一個問題,也可以從同一思維起點出發,讓思路呈輻射狀,形成諸多系列[3-4]。這種教學方式最直接的效果是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如老年患者術后常見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手術、麻醉相關的認知功能退化包括記憶、注意力、處理信息度的輕微退化,發生率較高。POCD的發生與年齡、神經藥物毒性、術中低灌注性缺血缺氧性損傷、手術刺激、外科炎癥導致的延遲性神經炎癥等多種因素有關。在臨床老年患者麻醉中指導學生多重因素綜合干預降低術后POCD的發生:(1)慎用抗膽堿藥物、苯二氮類藥物及吸入性氟化類麻醉藥(異氟醚等),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2)術中防止低血壓的發生十分重要,可在保障適當血容量的前提下給予低劑量升壓藥,實時監測,保證腦組織氧供需平衡;(3)積極控制外科炎癥,術前給予抗感染藥物干預,給予抗應激藥物等。
網絡教學是應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實施的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教學方法[5]。本院建立了系統的網絡教學平臺,充分整合麻醉學教學資源,既有基礎知識,也有最新的專家共識指南。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與動畫等相結合的方式,使復雜、難懂的麻醉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且統一規范臨床技術操作。教學平臺鏈接國內全文文獻檢索系統,方便學生實時查找相關文獻,了解最新醫學前沿熱點。同時,將麻醉培訓網絡平臺與心內科、放射科、呼吸科等專科網絡課程鏈接,學習相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了解麻醉學以外更廣的醫學領域,適應不斷進步的現代醫學需求[6-7]。
但這種教學模式并不能替代課堂教育及臨床實習,本院建立該網絡教學平臺的目的是輔助教學,麻醉醫生必須接受包括術前評估、手術室麻醉操作、疼痛管理、危重醫學、手術室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訓,增加臨床操作經驗。
隨著學科交叉的發展,超聲引導下中心靜脈穿刺、動脈穿刺、神經阻滯及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技術已廣泛用于臨床工作中,不僅減少了傷害、降低了穿刺并發癥的發生,改善了患者的體驗,且對心臟手術、急重癥患者的麻醉管理產生了重要影響。本院要求到麻醉科實習的學生均要初步掌握超聲技術。在帶教過程中要求學生:(1)結合臨床實踐,勤加練習。(2)不必像超聲科醫生精確地測量出數據,主要判斷“有”或“無”疾病,快速做出正確的判斷,如當患者出現血壓低、心率快時可通過超聲技術鑒別病因,如在超聲下觀察到下腔靜脈塌陷、寬度低于正常、隨呼吸運動改變大、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低,可判斷為低血容量;反之,下腔靜脈增寬、張力高、心室容積大,可判斷為心力衰竭。雖然通過補液試驗也可鑒別病因,但補液試驗對處于心力衰竭邊緣的患者非常危險,所以,麻醉醫生掌握超聲技術更符合精準醫學的要求。
在麻醉教學中注重對醫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包括臨床和科研能力的訓練。科研能力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9]。實驗是培養科研思維能力的最好途徑。本院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完成實驗設計,自己實踐操作,集麻醉醫生的智慧、才干、學術為一體,培養具有知識儲備、消化實踐、應用創新的人才。
總之,當下麻醉學的發展需要的已不僅是單方面的臨床型人才或科研型人才,而且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復合型人才,這對麻醉醫生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作為教師,還需要加強交流、不斷學習、精益求精,使麻醉學的發展得以傳承。
[1]郭林杰,吳浩,唐承薇.PBL教學方式探討[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0(3):215.
[2]劉軍,陳生弟.PBL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與前景[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5-6.
[3]陸媛,于德華,張斌,等.PBL教學模式在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實踐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6):1880-1883.
[4]徐明鋒,周慧,張秀娟,等.醫學生網絡教學資源使用現狀與分析[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10):938-940.
[5]高婭,王錦帆.醫學教育早期臨床實踐現狀與趨勢[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1):72-74.
[6]劉壯志.《病理生理學》課程啟發式教學策略探討[J].吉林醫學,2011,32(17):3613-3614.
[7]Norman GR,Wenghofer E,KlassD.Predicting doctor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curriculum interventions: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ntinuing competence[J].Med Educ,2008,42(8):794-799.
[8]劉紅,吳靜,林香春.PBL教學法對消化科實習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6):61-64.
[9] 林鴻程,梁馨云,吳柱國,等.某校臨床技能虛擬仿真培訓中心建設的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2):1903-1905.
[10]鄧華菲,馬瑩煊,姚芳,等.校園網絡環境下的病理生理學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1):37-40.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7.063
C
1009-5519(2016)17-2768-02
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