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秀媚,陳麗燕,馮冰霞,周 芬,林麗霞
?
急診HIV初篩陽性患者的護理及職業防護
邱秀媚,陳麗燕,馮冰霞,周芬,林麗霞
急診;HIV;陽性;職業防護;護理
近年來HIV感染率及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導致醫務人員HIV職業暴露的危險性增加[2]。急診科護士不可避免地會遇到HIV感染患者,并且第一時間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等,增加了HIV職業暴露的機會。因此,對急診HIV感染患者進行規范化護理,同時采取嚴格的職業防護,是每名急診科護士必備的技能。為此,我院急診科于2010年8月制定并實施了《急診HIV初篩陽性患者職業防護措施及護理管理》,實施5年來,既保證了患者的規范化護理,同時又減少了急診科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無護理人員院內感染HIV。現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報告如下。
1.1急診科基本情況我院急診科護理人員共56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30人,護士10人。
1.2急診HIV初篩陽性患者資料2010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急診科就診的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HIV陽性患者共26例,在急診首診時均不知道HIV初篩陽性,而是在就診后經檢查發現HIV初篩陽性。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齡21~68歲;職業:干部2例,工人4例,農民6例,自由工作者10例,無業游民4例;首診癥狀為發熱6例,咳嗽4例,腹痛2例,外傷14例。
1.3職業防護及護理管理由急診科護士長牽頭,遵照原國家衛生部頒布的《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聯合我院護理部及醫務部制定《急診HIV初篩陽性患者職業防護措施及護理流程》,主要內容包括:(1)急診護士的職業防護管理:對HIV初篩陽性患者設置專門隔離間,并于床頭牌上粘貼藍色標識,一切醫護操作均在隔離間內進行。所有急診護士均接受HIV職業防護規范培訓,達到合格后方可上崗。加強急診護士防護措施,對HIV初篩陽性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必須穿戴一次性隔離衣,戴手套、口罩、眼罩。專門設置銳器收集箱,并且有明顯警告標志,位置固定。職業暴露后處理,急診護士操作中若意外接觸到血液或體液,要迅速用清水反復沖洗;如有皮膚損傷,要立即將血液擠出,然后用碘伏消毒。(2)急診護理管理:一旦發現HIV初篩陽性,首診時與患者接觸過的護士都要詳細回顧是否存在職業暴露,是否與患者血液、體液直接接觸,如有職業暴露即嚴格按照職業暴露后處置方案進行,并對首診醫護人員及就診環境進行必要的洗消。首診護士立即將患者帶至隔離間,盡量減少患者活動。安排專職護士進行各項護理操作,不得對患者產生歧視,不得拒絕、推諉患者。告知患者初篩結果陽性需要進一步鑒定,進行心理疏導,避免患者過度恐慌。對采取的防護性措施要對患者進行解釋,取得患者配合,同時嚴格保密原則。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衣服寬松柔軟,剪短指甲,防止皮膚破損。(3)污染物品的管理:對患者血標本及血液污染的物品置于可焚燒的密閉容器內,并有顯著標識,移交廢物處理中心時特別提醒。對患者所用的被服、中單、手術單等一切污染廢物及生活垃圾放入黃色塑料袋內,做好特殊標記并焚燒。對患者手術器械先放入0.2%過氧乙酸液內浸泡30min,然后清洗,高壓消毒。(4)急診環境的終末消毒:患者離開急診科后,對患者接觸的地方如門把手、水龍頭等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對隔離間采用0.5%過氧乙酸加熱熏蒸。
26例患者血液標本均送至我市疾病控制中心進一步確診檢驗,最終確診HIV感染22例,送疾控中心治療。急診留觀時間1~4 d,共有24名護士與患者直接接觸,共完成抽血28例次、靜脈穿刺18例次、靜脈輸液18例次、肌肉注射22例次、備皮8例次、皮試16例次、清創縫合12例次、配合急診手術8例次、導尿6例次、下胃管4例次,所有護士均無職業暴露,并且無院內感染HIV發生。
由于急診患者往往病情急,多需要急診處理,在緊急狀況下,急診護士容易忽視個人防護,面對HIV感染患者,增加了職業暴露甚至院內感染的機會,使HIV的職業防護及護理難度增加。為了做好急診護士HIV的職業防護及護理,我科通過制定《急診HIV初篩陽性患者職業防護措施及護理管理》,并組織專題培訓,增強了急診護士的個人防護意識,嚴格了職業防護措施,規范了急診護理流程。實施5年來,對26例HIV初篩陽性患者進行了嚴格的職業防護和護理,無護士發生職業暴露,并且無院內感染HIV發生,效果顯著。
我們體會,急診HIV初篩陽性患者的職業防護重點是增強護理人員個人防護意識,嚴格防護措施。只要HIV初篩陽性,即將患者視為HIV感染源,進行嚴格隔離,所有護理操作均在嚴格的防護措施下進行,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職業暴露機會[3]。我們對HIV初篩陽性患者設置專門的房間進行隔離,減少了其活動空間,同時安排專職護士進行護理操作,盡量減少了與患者直接接觸人員。對HIV初篩陽性患者的任何護理操作均在嚴格防護的基礎上進行,避免了職業暴露[4]。另外,對污染物尤其是患者血液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患者接觸的環境進行嚴格消毒,嚴防院內感染或交叉感染發生[5]。
[1]汪寧,鐘平.中國HIV分子流行病學30年[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36(6):541-546.
[2]徐麗楠.醫務人員的HIV職業暴露與預防[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1):1-2.
[3]史寶玉.急診手術患者中HIV初篩陽性者的感染防控管理[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5,33(2):205-207.
[4]歐陽明月,蘇麗西,陳英,等.護理人員HIV/AIDS職業暴露與職業防護研究[J].全科護理,2015(20):1921-1924.
[5]任海燕.手術室護士HIV職業暴露危險因素調查與防護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14(30):4089-4090.
[6]趙英.醫務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及防護現狀調查[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5,36(1):151-153,156.
[7]張秀,劉麗英,吳丹,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3(11):84-86.
[8]陳美紅.心理護理干預對HIV陽性手術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的改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7):1796-1797.
R 473.5
A
1004-0188(2016)03-0318-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3.033
570102海口,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邱秀媚,馮冰霞,周芬,林麗霞),護理部(陳麗燕)
面對HIV感染患者,醫務人員往往存在一定的恐慌,約65.3%的醫務人員不愿與其繼續交往[6]。我們要求急診護士在面對HIV初篩陽性患者時不必過度恐慌,更不應該歧視、拒絕或推諉患者。患者得知自身HIV陽性后,尤其是在醫務人員嚴格地防護下,往往會出現一定的恐慌、焦慮、甚至厭世或仇恨等不良心理,因此,對HIV初篩陽性患者應進行積極的心理護理[7-8]。急診護士應履行告知義務,同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另外應進行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導。
總之,急診護士對HIV初篩陽性患者應在嚴格的個人防護基礎上,給予積極護理,減少職業暴露及院內HIV感染的發生。
(201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