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娜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糧食安全背景下的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
Ecological Safety and Food Saf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ain Safety
安 娜
(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350)
經濟在飛速地發展,農業也在發展,使用農藥及化肥的情況也逐漸嚴重[1]。合理且科學地使用農藥和化肥是提高農業產量的重要措施,但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超量使用,糧食受到的危害會顯示出來,從而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因此,有必要分析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和糧食安全三者之間的關系。
我國的糧食安全以改革開放為分界線,可分為兩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前,我國人口的增加逐漸加快,糧食的需求量也在相應地增長,但糧食產量由于受農業種植的科技等影響,無法滿足過多的人口需求,使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難以解決[2]。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和其他的國家有了密切的聯系,隨著國家的發展,糧食的產量也在不斷地增加,但在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和化肥的情況也逐漸增多,糧食安全問題十分突出,并引發食品和生態的安全問題。
(1)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對于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都會產生嚴重的威脅。農作物生產過程中使用化肥和農藥都是化學產品,作用是改變土壤中的元素比例和含量,從而使土壤更加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但從生態角度,無論是保證土壤各種元素的平衡性,還是水資源因空氣導致的影響,都不能忽略[3]。另外,在當前的食品安全中,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農作物的重金屬超標,在人們食用的過程中,長期攝入重金屬會對人的健康會造成影響。因此,若無法有效地保障糧食安全,影響國民身體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對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也十分不利。
(2)濫用動植物的激素。糧食的安全問題的主要表現是濫用動植物的激素。對于動植物激素,相關部門檢驗的結果表明,當前大多數瓜果和蔬菜都有農藥殘留,在人們食用前,可將殘留的農藥清洗掉,但解決濫用動植物的激素問題卻相對困難。在市場上,反季的蔬菜比較暢銷、利潤也高,有效地提高反季蔬菜產量,能使農民的經濟效益得到更大地提高。對于動物和蔬菜,很多農民選擇用激素縮短生長周期,這十分不利于食品安全的保證[4]。瘦肉精是動物激素的一種,能增加動物的瘦肉量,但如果過量或長期食用,會影響人身體的安全。
在糧食安全的背景下,為有效解決食品和生態安全的問題,必須要進一步規劃三者的關系。糧食安全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是食品和生態安全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從有效保證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解決上述的問題。
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針對使用農藥和化肥量過大的問題,不僅要控制農藥的銷售,還要減少農民對農藥和化肥量的購買。應加強宣傳使用天然肥料的重要性,在食品中減少農藥殘留的基礎上,減輕生態環境污染。此外,對于使用瘦肉精等激素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加強檢驗食品的力度,實現縮減激素市場的目的,保證食品、生態和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的內涵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獲取充足的糧食,但若將犧牲生態環境作為獲得糧食的代價,就不能看作是糧食安全;若以犧牲糧食質量作為數量的代價,對食品安全是風險源,也不能看作是糧食安全,無論是生態環境的犧牲還是質量風險的承擔,都是被迫而沒有辦法的選擇。在解決溫飽的問題后,人們開始重視食品的質量問題,對于供給糧食數量的可持續問題也在反思,因而從前后兩個方向延伸了糧食安全概念,生態安全是向前延伸,食品安全則是向后延伸。
從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生態安全,在生態生產的潛力中,供給糧食是否超出是主要的關注點,供給糧食是否會對生態系統造成脅迫,使生態環境的演化向逆向發展,從而影響供給糧食能力的可持續性及穩定性。
從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食品安全,在石油農業中,食品安全系統性的風險產生是主要的關注點。從當前來看,農業環境惡化十分嚴重,為維持增加供給糧食的總量,必須要加強發展石油農業,在農業生產中,更多地引入石化產品[5]。因此,在農業生產的各環節大量地注入農藥、化肥、除草劑和動植物激素等,它們存在食物鏈內循環和表面殘留,形成食品安全系統性的風險。
農業可持續發展不但要以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作為基礎,還要以改革機構及技術調整作為方向,使當代人及后代人能持續得到足夠的所需農產品。
從當前來看,食品、生態和糧食安全的問題漸漸突出,既造成生態環境的影響,又對人們身體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在解決糧食安全的背景下,有效地保證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因此,相關人員和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將糧食安全問題作為重點解決的問題,從而保證優化國家整體的環境。
[1]向 濤,綦 勇.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與貿易——基于農藥使用強度的跨國面板數據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4(7):33-41.
[2]陳 釩.糧食安全背景下的生態安全與食品安全[J].食品安全導刊,2016(30):20.
[3]付青葉.生物燃料發展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4]王宇紅.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政府規制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5]宋同飛.責任倫理視角下的食品安全[D].長沙:中南大學,2013.
An Na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350, China)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糧食的供給能力大幅度地提升,有效地推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理性地審視糧食供求的緊張平衡可發現,糧食安全并未擺脫威脅,只是農業在短期內,把糧食的安全轉向食品和生態安全。因此,若只是從微觀視角的監管等方面避開糧食安全的威脅,對食品安全事故也很難解釋。
生態安全;食品安全;糧食安全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grain supply capacity is greatly promoted and improve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effectively. But grain safety is not out of the threat, but the grain safety to food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short term from a rational look at the balance of food supply and demand. Therefore, if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 regulation to avoid the threat of food security, food safety accidents are difficult to explain.
Ecological safety; Food safety; Grain safety
TS201.6
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6.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