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珍
(廣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反思中國傳統民族圖案設計的未來
陳福珍
(廣西師范大學研究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摘要:民族圖案具有地域性民族特色,體現一個名族的文化底蘊和內涵。中國民族圖案有自然質樸和含蓄內斂的特征。圖案表達以人的內心、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為寫照。傳統的民族圖案有更加重要的內涵表達,民族圖案反映了民族心理的藝術感受。對民族圖案反思將有利于民族傳統圖案設計的更好結合現代服裝設計來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弘揚傳統民族圖案文化。
關鍵詞:民族圖案;服飾圖案;圖案設計;反思
1傳統民族圖案
傳統民族服飾圖案與現代服裝設計的美學通則有:簡潔與夸張、對比與形式、抽象與象征。傳統民族服飾紋樣常出現在領口、袖口、擺圍、胸口、背部等能較好展示人體美的重要部位,服裝造型所強調的節奏感、韻律感即被創造。傳統民族服飾圖案注重形式美,講究條理、次序、節奏、異色相間、線面結合、松緊有度的形式。傳統民族服飾圖案中的象征符號具有兩大特征,一是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歸納與總結;另一個是它的想象和象征性。象征是傳統民族服飾圖案的重要特征,如石榴象征多子多孫,桃子象征長壽,牡丹象征富貴等。[1]
民族圖案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是附于物質上的主體美的物化形態,是古代社會審美紋樣的表現。傳統植物圖案有梅花、菊花、蘭花、竹子、牡丹、荷花、松樹等,創作上講究神似。傳統動物圖案飛禽走獸有魚、鴨、雞、蝴蝶、獅子、龍鳳等,動物的四肢角、頭、麟、爪的圖案組合富有豐富的內涵,具有威武、莊嚴、尊貴的象征,帝王權威的象征,是古代皇家最具有代表性的裝飾紋樣。傳統人物與其他形態結合的圖案,人物、動物、花卉的組合。人物源于神話故事、傳說、戲曲等。圖案的造型有社會功利性與審美愉悅性,傳統圖案的審美特性是內涵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民族圖案是一門手工繪畫藝術,圖案源于生活,在創作中以生活作為圖案的素材,體現對單純美好生活的向往。[2]
2民族服飾圖案的認同感
服飾首先要起到遮羞保曖的作用,和生活實用性。苗族服飾或者一般的服飾都具備這樣的功能,但是為什么沒有能廣為運用到現代生活的不同民族中?因文化的不同導致審美不同,不能普及,但是為什么苗族服飾能保存在當今的社會且還在使用當中,而別的很多服裝卻消失不見了?
3對民族服飾圖案設計的反思
怎么讓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圖案的結合,應用出現在當今的設計中,且不落俗套又有新時代的感覺,又可以做到易識別易理解圖案的寓意?中國的傳統服飾圖案元素會開發完嗎?社會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也在影響服裝文化,說明時代在變圖案設計也應該改變。中國有國服嗎?單獨的研究某個民族傳統服飾來做設計是否有長久性?每個民族的傳統服飾都不同,單獨研究一個民族的傳統服飾或者服裝圖案是不能代表中國傳統服飾樣式,也不能代表中國的國服。當研究完不同民族服飾或者圖案后,未來的中國傳統服飾圖案設計師該何去何從?如果一直盲目的把民族傳統圖案應用到服飾上,會不會沒起到傳承與保護的作用,反而因傳統民族服飾泛濫而引起受眾的反感。當民族傳統圖案不再流行后,怎么在應用中做到更好想宣傳與保護?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快,生活節奏快,人的審美更新快就如同喜新厭舊的心里。傳統民族服飾圖案設計要結合當今消費者審美與需要來設計,不做花哨的設計,可以多考慮結合功能性方面來做設計,比如在關鍵領子或者袖口做刺繡民族服飾圖案,以局部精致點綴達到雅致的效果,而不是一味的像拿來主義那樣直接用原有的圖案或者寓意來做文章做服裝設計。
4思考傳統民族服裝圖案的未來
未來中國傳統圖案設計應用到服飾上,能不能做到引導消費者去關注設計背后的文化。是否能讓服裝圖案就像音樂的音符一樣,讓不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能看懂其中的意義。圖案設計師是不是考慮多與音樂、舞蹈、考古學、生物植物學、化學等不同學科的學者多接觸與多交流學習?當別的領域找到更好的突破,比如顯微鏡下的植物細胞就很好看,能不能想辦法用來做與傳統服飾圖案結合的圖案設計?或者很有韌性的植物的分子結構會不會設計制造出不會破的布料或衣服?當然設計師的手繪能力很重要,裁縫的手藝與刺繡也重要,面料和印染技術也不言而喻。但最重要的還是了解民族文化,服裝圖案文化,還要了解設計的語言與消費者的社會心里。當圖案設計好,應用到服裝上的款式與形式很關鍵,圖案應用的布局好看與否直接影響到成品的效果呈現。中國傳統服裝圖案的設計與再應用到現代服裝設計的市場大值得研究。多了解中西結合文化,可以多往做傳統民族服飾圖案中西結合設計探討與應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上,才能做到傳承保護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圖案文化。
5總結
學會反思圖案設計。民族圖案源于生活,學會細微的觀察生活,用內心的眼睛看世界,用心感悟生活。要做出有內涵的圖案設計就需要學習文化知識。了解世界藝術史、世界設計史等,那樣才能更好的展示本民族的圖案與欣賞不同文化領域的藝術圖案作品,從而才能更加準確的看懂設計,才能更好的把中國民族圖案應用到設計上,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與圖案設計。從而繼承與發揚的使得民族圖案與現代生活環境相同步。
對民族圖案反思將有利于民族傳統圖案設計的更好結合現代服裝設計來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弘揚傳統民族圖案文化。民族圖案有象征性,做有內涵的有思想的圖案設計,要了解不同材料不同媒介上圖案應用后的效果,學會控制顏色的應用,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群做不同的新的民族圖案應用設計,在滿足視覺盛宴的同時達到具有新時代新意義的目的。作為設計師要有設計師的責任感與社會環境保護意識,而不是像有計劃的廢止制那樣不斷用服裝更新來刺激消費掙錢,要考慮一下舊衣新穿或者環保回收,做到正確引導消費者的心里,改變消費者過度消費與盲目從眾的心里,提倡中華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段衛紅.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圖案與現代服裝設計[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3),31,1.
[2]王蓓.中國傳統民族圖案的藝術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1),6,11.
作者簡介:陳福珍,女,漢族,中國廣西人,研一學生,學歷碩士在讀,就讀于廣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學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J5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