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娟
(廣東財經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我國農村土地征收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
劉曉娟
(廣東財經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摘要: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土地資源的需求量劇增,大量的農村土地被征收。以政府為主體的土地征收本應有序、公平地進行,但是在我國出現多起因土地征收糾紛所引起的沖突事件。主要原因是我國土地征收過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明確,沒有貫徹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指導方針,以及沒有切實維護失地農民的利益。
關鍵詞:土地征收;政府定位;依法行政
1我國農村土地征收現狀
1.1土地征收的概念。發(fā)展中國家在城鎮(zhèn)化過程中,必然要建設大量的公共設施、大力發(fā)展建設項目。而土地的有限性的特征,驅使政府需要通過征收農村土地來滿足需求,農村土地轉化為非農業(yè)用地是不可避免。總的來說,土地征收是國家或政府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通過公權力強制取得土地的所有權并給予補償的行政行為。
1.2農村土地征收的利益沖突。農村土地征收的利益沖突主要是社會公共利益與失地農民的私人利益。在國家土地征收過程中,公共利益相對于個人利益具有優(yōu)先性,這是社會價值所決定的。但是由于我國現行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以及土地征收立法缺陷,造成土地征收過程中公共利益被政府無窮放大,侵害私權的情況日益嚴重,并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因此,政府在平衡公共利益與失地農民私人利益的利益沖突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3我國農村土地征收問題。“3.28”血洗晉寧富有事件、“3.22”山東平度征地焚燒事件等等社會上爆發(fā)的農村流血事件,無不突顯農民在土地征收中束手無策,難以維護自身利益的處境。當前土地征收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都與土地權被濫用、失地農民利益被侵害有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3.1征收泛濫,浪費嚴重。在我國實行國家所有與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雙軌制以來,我國多個省份出現泛濫征收農村土地的情況,甚至有些地區(qū)浪費土地占征收土地40%以上。而國務院也多次出臺要求節(jié)約土地的文件。
1.3.2補償不足,分配不公。在我國《土地管理法》中規(guī)定了較低的補償標準,而由于行政環(huán)節(jié)過多,往往失地農民的實際補償更加不足。根據估算,目前被征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20%-30%;企業(yè)占40%-50%;村級組織占25%-30%;農民僅占5%-10%。
1.3.3行為失范,腐敗頻發(fā)。在土地征收實踐中,違規(guī)操作十分嚴重,廣泛存在違法審批、先征地后審批、征地不公告、賬目不公開等違法現象。而政府與開發(fā)商勾結謀私的情況也頻頻發(fā)生。
2農村土地征收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2.1農村土地征收中我國政府角色定位現狀。顯而易見,我國大部分農村群體事件大多數是開發(fā)商與農民的土地糾紛,而應該作為主導作用的政府卻不見身影。這種程序性錯誤是,而政府的容忍與不作為更是違背其在土地征收過程中的主導性作用。
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用作建設用地,本應先進行建設項目審批,政府進行征收轉為國家所有土地,再進行建設項目建設。但是,現實中往往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即先征收后審批,甚至是先建設后審批的現象。另外,政府與開發(fā)商勾結,由開發(fā)商充當黑面角色進行土地征收也屢見不鮮,此時政府是完全對立于失地農民,更不用談及維護失地農民的利益了。
2.2農村土地征收中我國政府角色定位分析。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于2014年10月23日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針對土地征收過程,主要是政府應該貫徹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法的戰(zhàn)略方針。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取得和行使其土地征收權力,對其后果承擔相應的責任。嚴格執(zhí)法則要求行政機關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堅持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依法行政、嚴格執(zhí)法的規(guī)定,平衡公共利益與失地農民個人利益,保證達到雙贏局勢。農村土地征收過程中政府的具體角色定位應當包括以下:
2.2.1土地征收項目的決策者。土地是稀缺的資源,征收農村土地關乎農民的生存和發(fā)展,也關乎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政府在審批土地征收項目時,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依法依程序進行,必須考慮項目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必須權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2.2.1土地征收程序的制定者。土地征收項目的審批過后,政府必須參與到土地征收程序的制定中,結合本地的風俗習慣與地方特色,保證項目的實施科學、人性化,并且保證農民的失地賠償的有效落實。
2.2.2土地征收的實行者。地方政府作為一個權力機關,相對于開發(fā)商而言,由于有更多監(jiān)督機制的制約,能夠公正、合理地開展土地征收活動。而根據我國法律法規(guī),只有地方政府才是土地征收的唯一主體,決不能將權力轉移到開發(fā)商手中。
2.2.3土地征收的監(jiān)督者。雖然現今土地征收問題被更多公眾所關注監(jiān)督,但是設立獨立的監(jiān)督部門,是能有效防范強行征地、暴力征地的惡性行為的發(fā)生,也能將征地補償的發(fā)放落實到個人上。
3總結
“土地問題”是我國三農問題的核心之一,農村土地征收的有序進行更是影響著社會的穩(wěn)定安寧。農村土地征收是失地農民私人利益對公共利益的讓步,政府應該主導農村土地征收進程,權衡各利益關系,應該以“土地征收項目的決策者”、“土地征收程序的制定者”“土地征收的實行者”、“土地征收的監(jiān)督者”的角色維護失地農民的利益,將土地征收控制在依法治國框架中。
參考文獻:
[1]張昕. 論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與政府角色的定位[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 (5) :90-93.
[2]佟麗華.中國農村法治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10,24.
[3]陶信平,李江鴻.土地征收中公益性目的被泛化的根源及對策[J].國土資源情報,2006,(2): 45.
[4]馮樂坤.對我國土地征用補償方式的反思—一種社會保障的視角[J].法商研究,2005,(5): 65-68.
[5]竇衍瑞,王珍行.論我國農村土地征用程序的法治化[J].法學論壇, 2007,(2) : 58-58.
作者簡介:劉曉娟(1991-),女,漢,廣東東莞,研究生,廣東財經大學,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