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穩方,楊紹芝
(荔波縣林業局,貴州 荔波 558400)
荔波縣實現油茶種植產業化發展的淺析
莫穩方,楊紹芝
(荔波縣林業局,貴州 荔波 558400)
摘要:介紹了關于加快油茶規模化生產、促進油茶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內容,并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為油茶生產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茶;產業化發展;主要內容;對策
油茶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面對目前我國油茶生產呈現的機遇和強大的發展勢頭 ,回顧建國以來我國油茶的展進程和成就 ,綜合分析當前社會、經濟和技術等各要素與形勢 ,找出解決我縣地域內油茶產業發展的問題和差距 ,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1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分布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與油橄欖、 油棕、 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產地, 全國現有油茶林面積約 400 萬 hm2, 占我國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栽培面積的 80%以上, 年產茶籽約 6 億 kg, 產茶油 1.5 億kg。油茶在我國已有 2 300 多年的栽培歷史, 廣泛分布于我國亞熱帶的南、 中、 北 3 個地帶, 按面積大小依次排列為湖南、江西、 廣西、 浙江等 17 個省 (區) , 1 100 多個縣市。 其中, 油茶林面積在 2萬hm2以上的縣有 37 個, 3.3 萬hm2以上的縣有 17 個。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我國油茶主產區實行了企業連農戶建基地、 戶戶聯營上規模的經營方式。經過林業產業化實踐的發展, 我國一些油茶主產區在實行油茶產業化經營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 各地茶油龍頭生產企業的重組和改造已基本完成。 茶油產品的換代升級, 國內國際貿易市場的進一步開拓, “公司+農戶連基地” 現代企業模式的延伸等, 均為我國油茶產業化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發展平臺。油茶主產區的各級政府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從政策和資金上扶持油茶產業的發展。2009年以來,湖南、廣西、廣東、浙江、云南、重慶、貴州等省(區、市)政府出臺了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文件,明確了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
2分析荔波縣油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由于當地群眾對油茶認識不夠,原有部分零星栽培的茶林,未形成產業化,無龍頭企業帶動,經濟效益差,使得許多本土油茶被采伐,浪費了資源;二是農民缺乏油茶種植技術;三是油茶種植周期長,投入高,群眾主觀能動性不高;四是惠農貸款、扶持政策還不完善,農民抗風險意識弱,只要遇上不可抗力災害,便損失慘重。
3荔波縣油茶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3.1技術扶持
一是常年派專業技術人員進村給每家每戶作指導,從選苗、補苗、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幾個方面給種植大戶進行現場指導, 及時處理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二是舉辦各種油茶種植技術培訓講座,或開展現場技術咨詢會,對農戶適時種植、規范管理、適時采果等實行科學引導,提高油茶種植戶的種植技能。三是大力推行良種良法,對油茶良種種苗生產實行定點生產、統一調劑,從源頭上嚴把種苗質量關,科學地管理油茶基地。
3.2正確引導 ,強化管理 ,部門協調 ,干群互動
油茶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是領導 ,主力軍是廣大林農。 政府部門不僅要正確引導搞產業、走市場 ,而且還要出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 ,充分調動油茶生產的積極性。 要改變過去的粗放管理模式 ,從傳統的小農經濟經營轉變為產業化集約模式經營。 以生產基地為依托 ,以加工企業為龍頭 ,實現產、供、銷一體化 ,多渠道籌集資金 ,并在征收油茶農業特種稅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種植油茶及其精深加工 ,涉及到產業結構的調整 ,涉及到國家、企業和農民的利益分配 ,涉及到科技、林業、農業、土地、財政、稅務等很多部門 ,從育苗、栽種到收購、加工、綜合利用 ,產業鏈很長 ,發展空間巨大。 在搞清當地自然條件的前提下 ,選擇好品種 (這一點筆者認為至關重要 )。 根據可栽種面積和農民的種植習慣 ,準確評估該項目的綜合效益 (包括種植效益、加工效益、深加工效益、生態效益等 )。 在實施步驟上 ,要明確是一步實施 ,還是分期實施。 在實施的方法上 ,要具體明確每個環節的責任主體 ,必要時成立強有力的組織 ,加強領導 ,直接指揮 ,真抓實干 ,把油茶項目論證好 ,規劃好 ,建設好。 真正把它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來抓。
3.3良種與良法的配套研究
由于長期采用自然種實生繁殖 ,油茶林的分化大 ,整體產量很低 ,所以 ,要提高產量、需要走良種化和集約化的道路。 在有機食品愈來愈受到消費者青睞的今天 ,一套能夠確保油茶種性不斷改良的良種繁育體系 ,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油茶有機栽培關鍵技術和有機茶油的生產標準的研究必須加快加強。不同品系間油脂脂肪酸組成及其含量與地理環境也存在相關性;這也要進一步研究。目前我國油茶大面積低產低值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變。所以 ,油茶低產林改造仍然是發展我國油茶生產的首要任務。為了確保油茶良種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必須努力研究和尋找適合于廣大山地的、以生物肥料為中心的油茶林配方施肥技術及系列高效經營技術 ,深入開展以水土保持為中心的生態經濟型油茶有機栽培技術及可持續經營模式的研究。
3.4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拓寬油茶產業投入渠道,壯大油茶產業整體規模
加大對油茶產業建設扶持力度。一是政府每年應從財政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油茶基地建設,以發揮財政資金投入導向作用,吸引農民群眾參與油茶產業開發。二是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吸引外地資金利用該縣山地資源建設高產油茶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國家和省級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契機,盡量將油茶產業發展納入到工程建設中去,走多輪驅動的路子。
總之,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 如能對我國油茶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營造產業化經營環境, 實行產業化經營, 有望實現我國油茶產業的持續、 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奚如春, 鄧小梅.我國油茶產業化發展中的現狀、 要素及其優化[J].經濟林研究, 2015, 23 (1) : 83- 87.
[2]劉世鵬, 周伯川.油茶籽的開發利用[J].中國油脂,2013, 21 (4) : 39- 42.
[3]鐘海雁, 謝碧霞, 王承南.茶油加工研究進展[J].經濟林研究,2014, 17 (2) : 44- 47.
[4]朱小毛.北湖區油茶產業發展的思考[J].中國林業,2012(7):45.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2-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