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
S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調研報告
陳丹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摘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國政府推行的一項社會福利救助制度,是我國解決城市貧困的一項重要手段,對于保障城市貧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有著重要意義。長期以來,我國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發揮滿足城市弱勢群體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也存在著“福利依賴”、“一保永逸”等諸多問題。本文就S市城市低保的內容、弊端展開論述,并探討解決措施。
關鍵詞:城市低保;問題探討;對策解決
1城市低保的含義
城市低保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簡稱,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以下的人員主要以貨幣補助形式,保障其達到最低生活標準的政府行為,是政府依法對城市貧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差額救助的新型社會救濟政策。
2S市城市低保相關內容介紹
2.1S市城市低保制度最新內容介紹。S市民政局官網上最新發布的《關于印發S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規范(試行)的通知》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1.總則;2.保障標準;3.申請及受理;4.家庭經濟狀況調查;5.民主評議;6.審核與審批;7.低保金的發放;8.日常管理;9.監督等幾個重要方面。
2.2S市政府關于城市低保政策的變化。S市從2006年至今,有關低保政策一直是在發生變化的,通過對相關文件的分析,可以從數字的變化體現出低保政策中有關“低保標準應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居民生活水平變化情況適時調整”這一政策要求;同時通過數據變化我們也發現,城市低保邊緣戶標準也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居民生活水平變化情況適時調整,體現了當地政府的應時代發展需求變化的特點;不僅關注城市低保,也關注城市低保邊緣戶這一特殊群體,不僅關注到了,而且還出臺相關的政策支持。
2.3城市低保邊緣群體。S市政府關注到“城市低保邊緣群體”這一特殊群體,并出臺相關文件來對這一群體進行幫扶,如2007年頒布的《S市對城市低保邊緣群體實施專項救助的方案》規定了救助的標準和項目,在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給予了說明,通過相關政策我們發現城市低保邊緣群體的標準高于城市低保群體,而且政策還規定了像“兩節”救助、突發性意外性臨時救助等特殊情況的處理,體現了政府政策的彈性特點,也體現出政府對這一類群體的特別關注。
3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弊端
3.1福利依賴問題。低保制度在幫助困難群眾緩解基本生活需求問題的同時,也存在低保制度養“懶漢”的情況。由于低保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安全網”,因此,類似社會救助、福利都會向低保群體傾斜,從而造成低保受助者往往同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醫療救助等多項社會福利,這些無償得到的社會福利的總和有時會超過個人勞動獲得的報酬,這就造成許多低保受助者根本沒有就業、改變現狀的想法,反而對低保形成了一種依賴。
其中部分低保人自身沒有就業的意愿,認為自身貧困是由政府造成的,所以理所當然的享受低保;還有一部分是由于自身的一些因素,與相關政策要求發生沖突,造成他們對低保福利的依賴;還有一部分人是侵占低保福利者,雖然低保政策相關文件在實施過程中有嚴格的標準,但是還是讓一部分人鉆了政策漏洞的空子,出現像騙保、利用關系等侵占低保福利。
3.2救助措施單一,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城市低保政策是保障居民的最低生活,但是在滿足基本需求后,他們還有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滿足,如醫療衛生、教育、住房、就業的需要,甚至是更高層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合理的滿足,只會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中,并且無法很好地融入主流社會。S市政府2015年新發布的試行通知中提及到“低保標準要依據當地維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消費品支出費用及各項經濟發展指標確定,適當考慮未成年人義務教育”,僅僅也是維持居民基本生活所需,其他方面的需求沒有涉及;接受低保福利者要接受社區提供的就業機會,但是存在的問題是就業培訓不能實質的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問題,所以難以有效改善貧困居民的生活質量。
4對策
4.1福利依賴問題的解決。首先,對于不主動就業者,要從思想上改變他這種不正確的認識,提高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和信心,社區也要不定期舉辦相關的講座,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培養公民正確的社會福利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福利觀。其次,要完善就業體制,提高低保人與社會的聯系,促進其合理就業。另外對低保福利侵占者要嚴懲,減少此類人對社會的不良影響,建立更加完善的審批、監察、管理等體制,讓真正的低保戶享受應有的福利。
4.2完善以社會救助體系為目標的配套制度。低保制度可以滿足低保人最低生活標準,但是額外的需求無法很好的滿足,所以為了緩解這一問題,需要在低保制度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采取多樣、內容豐富的形式,如提供節假日補貼、糧油補貼或其他的額外補助。S市在對城市低保邊緣群體實施專項救助方案中就涉及到就業、就學、就醫方面的救助,還涉及“兩節”救助、突發性意外性臨時救助等。筆者認為,還需要發動社會力量,通過政府和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和配合,創造出一個利于政策推動、執行的環境,推向制度化、規范化。
4.3發展型低保救助制度的運用。發展型社會政策重視社會政策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重視對社會問題的預防。針對低保人群的社會福利政策不應該僅僅只是事后的消極救助,而更應該采取積極的政策來預防貧困狀況的發生。
低保對象面臨的問題并不是靠簡單的臨時救助就可以解決,所以需要借鑒發展型社會政策的發展思想,運用發展的價值和理念幫助低保戶。改變傳統的觀念,強調個人的發展,相信他們是有能力的,可以發生改變,對他們進行賦權,激發他們的潛能等。
參考文獻:
[1]關信平.社會政策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春麗.我國城市低保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1,(5).
[3]陶玉龍,戚穎穎.發展型社會政策視角下的低保救助制度構建[J].社會觀察,2013,(10).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098-01
作者簡介:陳丹(1987-),女,漢族,山東濰坊市人,現為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