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江仁禮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
傳統服裝色彩與數字化配色
——以關中婚俗服飾色彩為例
劉翔,江仁禮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2.咸陽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地域傳統文化資源的服裝專題設計研究-以關中婚俗服飾為例(編號:2015019)
3.咸陽師范學院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地域傳統文化資源的服裝專題設計研究-以關中婚俗服飾為例(編號:201510722637)
摘要:針對目前數字化在服裝設計領域的發展,在傳統服飾的設計中也應該融入數字化的理念,充分利用數字化的先進性與實用性,更好的為服裝設計服務。關中地區婚俗服飾十分具有特色,其禮服色彩的表現有其獨到之處。
關鍵詞:服裝;數字化;色彩;關中;婚俗
服裝業是走在時尚前沿的行業,傳統元素的服裝設計受時尚流行的影響更新換代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與服裝相關的數字化技術也越來越先進,服裝設計充分的利用現有的服裝數字化技術,能夠更好的表現設計內容和設計效果。
1關中婚俗服裝與配色
1.1傳統配色習慣。傳統的婚禮服飾中有著習慣性的配色。色彩本身具有一些效應,在婚禮儀式中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些效應,將會使婚禮現場別具魅力,并使婚禮大放異彩。以純色對比為主是中國傳統婚俗服飾色彩文化的一個特征。中國傳統婚俗服飾色彩文化不但喜歡使用原色,而且還喜歡將對比或互補的純色配合使用,從而達到強烈對比的明快的色彩效果。如在民間藝人中流傳的配色口訣紅靠黃、亮晃晃、紅間綠、花簇簇、粉籠、勝增光。在民間婚俗中穿著的服飾中紅色的相似配色,以營造結婚時的火爆喜慶和幸福的氣氛。歷代宮中特別是明清以來的服飾,尤其是皇帝、貴妃的服飾,更以黃綠紅為主色搭配,顯得豪華和霸氣。中國傳統婚俗服飾色彩文化追求高純度強對比。中國傳統婚俗服飾色彩文化則主要是表現一種東方之美。
1.2傳統配色形式。漢傳統婚俗禮服在顏色的選擇上大多以紅色系為主,紅色給人感覺喜慶又顯氣質。大紅色可以顯出新娘的喜慶之感,提亮膚色;玫紅色適合比較外向活潑的新娘,玫紅色給人感覺很“跳”,更能突顯新娘的青春俏麗。紅色總體來說屬于較為艷麗的顏色,無論是膚色白皙還是膚色較黑一點的新娘都能夠搭配出不一樣的韻味。近年來,金色和紫色等充滿貴族氣質的色彩也經常出現在現代婚俗禮服的穿搭上。這些顏色給人感覺莊重大氣,富貴華麗,配上合身的改良旗袍等款式的婚俗禮服,可以很好的張揚新娘的個性,突出玲瓏的身材。
婚禮服共同點大多是注重色彩,搭配上對比強烈、色彩鮮明,并加上奪目的配飾。中國人的婚禮主色是紅色,男女婚服,皆應是大紅色。紅色在中國是幸福、吉祥、喜慶的顏色,意味著幸運、幸福、威嚴、生命、興旺、愛情、熱烈,是傳統性的用于喜慶活動的顏色。歷朝女式婚服顏色多為大紅色,男式的唐宋至明也都是紅色,但秦漢是黑色。紅色婚服起源于準庶人著絳紗袍親迎的先例。直到宋代,宮廷命婦的婚服還是青色。漢代以前大多是周制婚禮,玄黑色和纁黃色的婚禮服,象征著天地的神秘色彩。到了現代,婚禮服的色彩更加繽紛,沒有了嚴格的限制,出現粉紅、紫色、寶藍、金黃、橘紅等顏色。新娘如穿旗袍、西式衣裙、中式襖褲,幾乎都是紅色,例如大紅、粉紅、桃紅等。新郎的西裝的大多是深色,像深藍、藍色、灰色和白色。傳統婚禮服圖案多種多樣,異彩紛呈,有龍鳳呈祥、戲水鴛鴦等,圖案本身也很有講究,對襟是完整的對稱感,且在中國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稱、合美的意思,象征和和美美,團團圓圓,成雙成對,或五子登科,象征早生貴子。
漢傳統婚品以紅、金為主流色,剔除繁縟的裝飾,糅合綢緞,絲綢,棉麻等不同材質的裝飾。流蘇,中國結,中式盤扣等顏色元素的加入,少而精的保留了民俗韻味。精致中式紅喜帖,紅剪紙,紅刺繡等傳統藝術元素中統而不失時尚感。
2數字色彩與服裝色彩
數字色彩系統由相關的計算機色彩模型構成。我們常用的數字色彩體系有,Lab色彩,RGB色彩,CMYK色彩,HSV色彩等,計算機屏顯示顏色的方式是RGB。印刷色彩模式以CMYK居多,它與我們用顏料進行的設計色彩最為接近。數字色彩的表達方式,我們在服裝設計的時候通過滑快進行選擇,也數字來輸入去確定色彩的顏色,或者選區模型(圖片)進行提色選取法,當然也可以直接在色板或者色盤里進行選取。
關中傳統婚俗服飾的色彩元素繁多,尤其其中有大量的刺繡圖案、配飾出現,從色彩的分析來看,這對服裝設計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手繪設計中的色彩通常就是幾十種、最多也就一百多種顏料,在調和的過程中顏色的數量和效果都遠不如數字化色彩。很多顏色在設計中較難用手繪準確表現。只是通過肉眼進行簡單的辨別。
3數字色彩的運用
從數字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角度來看,服裝中的面料、輔料以及配飾等顏色,從視覺角度來看,數字色彩可以更準確的識別其色彩。主題性的服裝設計可以收集圖案資料,并通過計算機進行數字色彩提取和分析歸類,可以建立主題性的數字色彩的資料庫。一方面,有助于設計時配色運用,另一方面,可以設計出多種視覺效果的圖案與面料的顏色,模擬性強。
參考文獻:
[1]李桂梅,禹芳琴.試論中國傳統婚姻習俗的文化內涵[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4).
[2]胡斌.服裝設計中時尚女裝的數字化表現研究與實現[D].山東大學,2011.
[3]張寧寧.虛擬服裝設計系統的相關技術研究[D].東華大學,2010.
[4]袁利,孔祥梅.淺談色彩調和理論量化在服裝色彩中的運用[J].大舞臺,2010年12期.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042-01
基金項目:1.咸陽師范學院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地域傳統文化資源的服裝專題設計研究-以關中婚俗服飾為例(編號:2107)
作者簡介:劉翔(1983-),女,陜西西安人,咸陽師范學院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
江仁禮(1994-),咸陽師范學院設計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