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
綠色貿易壁壘下中國農產品出口現狀研究
楊靜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摘要:綠色貿易壁壘能把環境保護和農業生產結合起來,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綠色貿易壁壘是以環境為借口而設立的,國家為了適應綠色貿易壁壘必定會采取有利于環保的措施。這不僅有利于我國環境保護,同時也對世界環境的改善有著積極作用。企業為了使出口產品與國際標準接軌,為了與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要求相接近,也會提高產品環保性能,這不僅刺激了企業的環保意識,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在接受綠色產品的同時,也將大大提高環保的社會意識。
關鍵詞: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技術壁壘 的權威解釋
1.1農產品的含義。農產品是一大宗商品,包含商品種類繁多,國際上對其范圍的規定和理解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可將其分為廣義農產品和狹義農產品兩類。廣義農產品包括:農作物(糧食和經濟作物)、水產品、畜產品、林產品;狹義農產品不包括林產品和經濟作物中的橡膠纖維等氣。[1]
1.2綠色貿易壁壘的含義。綠色貿易壁壘,就是一種新型關稅壁壘,它通過制定一系列復雜苛刻的環保制度和標準來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并且設置障礙來限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及服務的進口,其本質就是保護本國市場。[2]
2研究背景
縱觀整個農產品貿易行業,我國農產品的產業結構存在問題,應該積極調整。目前,我國農產品貿易主要是初級產品,其中出口經營的非專業化,非規模化,非集團化。一體化程度低都是很嚴峻的問題,這就導致我國農產品貿易同世界各國的國際標準接軌還不夠。對此,努力調整產業結構是我國農產品貿易的重點任務,我國應致力于提高優質農產品的比重,降低初級農產品生產比重,強化對出口經營企業的聯合,建立具有專業化,規模化,集團化水平的集團公司,增強市場開拓能力。[3]
3貿易壁壘現狀研究
通過比較分析各種文獻得出:農產品技術貿易壁壘是當今發達國家采取的最常見貿易保護政策。技術性貿易壁壘在推動我國農產品出口價格上漲的同時,也會導致其它農產品出口大國通過貿易轉移擠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市場份額。從長遠角度分析,技術性貿易壁壘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可以找到解決措施的,是暫時的,但它帶來的正面影響卻是長遠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能強化企業的綠色意識,這樣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保護了公眾的健康。在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實施的過程中,我國所找到的對策可以促進農業資源合理配置并將之有效利用,使得我國農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于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綠色壁壘以環境保護為借口,以綠色標準制度和國際公約為依據,以隱蔽的形式歧視國外商品,其各種復雜且不斷更新的檢驗標準和檢驗程序使出口國難以應對。與傳統的非關稅壁壘相比,綠色壁壘隨意性的特征具有更大的隱蔽性和破壞性。[4]
4綠色貿易壁壘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4.1積極影響。目前綠色貿易壁壘的實質是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但是不可否認綠色貿易壁壘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會帶來積極作用:第一,綠色貿易壁壘促使各國正視日益惡化的環境,采取積極的環保措施,促使環境與經濟和諧發展,保障人類的安全和健康;第二,綠色貿易壁壘中所采用的技術標準通常是以先進的環保技術為基礎的,通過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可以促進各國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加快本國產業的發展;第三,通過綠色貿易壁壘的實施,可以促進各國發揮其生產和技術上的優勢,根據比較利益原則,合理配置和利用資源,改善產品結構,最終實現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4.2負面影響。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造成的負面影響有以下方面:1.減弱了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2.提高了我國農產品生產成本,降低農民收入水平。3.綠色貿易壁壘易引發貿易爭端,影響雙邊和多邊貿易關系。
5針對上述問題的應對措施
應對未來可能形式迥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必須從以下方面實現突破:第一,加大復合成本投入,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技術差距是屢屢遭遇壁壘的根源,只有技術創新才是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間技術差距,突破壁壘的重要途徑。第二,加強質量安全監管,采用高標準嚴要。質量安全監管應該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消費者多方合力,形成政府規制,行業協會自律,企業自控,消費者監督的有效機制。在標準的選擇上,積極向國際標準靠攏,從高從嚴要求。第三,加快市場信息反饋,調整新思路新戰略。對于必須直面的重重壁壘,必須做到事前預警,事中調整,事后磋商。[5]
6“綠色貿易壁壘”前景展望
“綠色壁壘”給我國帶來的挑戰遠大于機遇,但是只要我國的政府、行業、企業從各自的立場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并同時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來抵制綠色貿易壁壘,就一定能使我國的農產品順利的進入國際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出口貿易的順利發展。從長期來看,“綠色”也是我國的長遠利益之所在,以辯證的眼光看待綠色貿易壁壘問題,在規避它給我國帶來經濟損失的同時看到它可以促進綠色產品與環保產業的興起的積極的一面,同時我國能夠加強和完善農業法、環境法、外貿法相關法規的建設,強化農產品的全程監管,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計劃,走生態農業道路,實施綠色營銷戰略,這未嘗不是將挑戰轉化為機遇的一個良好機會。
綠色產業具有日益增長的永久的經濟意義。從產業發展前景的角度來看,隨著末端控制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環境破壞問題將會得到緩解、治理和恢復,社會對此的需求將會下降。但對于綠色產業而言,它的社會需求是沒有限制的。根據對21世紀世界經濟結構、規模與消費特點變化的預測,綠色產業具有日益增長的發展前景,會成為全球經濟中日益重要的支柱。[6]
參考文獻:
[1]林玉潔.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與對策分析[J].對外經貿,2012,(11):24-26.
[2]徐維,賈金榮.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基于自貿區視角的實證研究[J].中國商貿,2013,(01):33-37.
[3]王曉旭,王萍.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商業經濟,2013,(03):71-72.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4-0085-01
作者簡介:楊靜(1994-),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學歷,單位:重慶工商大學,專業:國貿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