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英,郭晟,陳永文,吳玉章
(第三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重慶400038)
免疫學第二課堂探索與實踐*
楊承英,郭晟,陳永文,吳玉章
(第三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重慶400038)
【提要】醫學免疫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其理論知識更新迅速,日新月異,注重基本知識傳授的第一課堂難以滿足學生對新理論、新技術的需求。為彌補第一課堂教學的不足,需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多年來,通過開展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進實驗室、本科生奇思妙想等活動,吸引了學有余力、興趣濃厚的學生,經宣傳報名、師生互選確定課題、匯報篩選、課題實踐、沖擊國家級競賽等過程開展科研型第二課堂,提高了學生文獻閱讀能力,科研實踐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多名學生發表了科學引文索引(SCI)文章、獲大創基金資助、參加全國基礎醫學暨實驗設計大賽并獲獎等。實踐表明,醫學免疫學科研型第二課堂的開展不僅是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變態反應和免疫學/教育;教學;研究;第二課堂
隨著我國科學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對醫學生的培養要求也相應提高,不再拘泥于基礎知識與臨床技能的學習,而是更注重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教科書為核心、注重基本知識傳授的第一課堂難以滿足這種要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注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第二課堂成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學模式[1-3]。醫學免疫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是臨床學科的基礎,與幾乎所有臨床學科均有交叉點。醫學免疫學知識更新迅速,是基礎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為開展第二課堂提供了靈活多樣的教學素材[4]。醫學免疫學第二課堂的開展不僅是對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5]。多年來,作者堅持開展科研型第二課堂,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走進實驗室,參與具體的科研工作,使其文獻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各方面綜合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免疫學是研究免疫系統基本組成及基本功能的科學,從不同角度和水平揭示了免疫系統識別清除有害物質的應答過程及應答規律,并應用這些規律闡釋疾病發生、發展機制,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與其他學科比較,免疫學具有以下特點:(1)免疫學與其他學科聯系緊密。免疫學與幾乎所有的臨床學科均有交叉點,其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術滲透到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各領域,無論學生今后從事臨床工作,還是從事基礎研究均離不開免疫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2)免疫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免疫學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更需培養學生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基礎研究及臨床診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能力。(3)免疫學知識更新迅速。免疫學未知領域多,新知識、新理論不斷開拓,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術發展迅速,日新月異,在有限的學時內不能將所有新知識、新理論均傳授給學生。為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要求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根據這一要求,本教研室選派了多名教學經驗豐富、科研實力強勁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借鑒國內外優秀大學的教學模式,在本教研室師資力量充足、科研實力強勁的優勢基礎上,結合免疫學與臨床疾病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學科特點,吸引對醫學免疫學感興趣、學有余力的學生,探索以問題為牽引、課題為核心的第二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師指導下根據科學問題開展文獻閱讀、實驗設計、綜述撰寫,對其中優秀者,匹配優秀師資,指導其進行實驗研究,使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和認識科學研究,了解科研基本思路、方法和技術,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創新思維能力、嚴謹的科學思維方式及團隊協作精神[6-7]。
2.1活動形式多樣化根據“建設一流創新性研究型醫科大學”的辦學目標,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本校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實施“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教學改革,近年來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開展第二課堂活動:(1)本科生導師制。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選擇一名合適的教師作為自己的本科生導師,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隨時向導師請教[8-10]。(2)本科生進實驗室。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實驗室,在實驗室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相關實驗的技術和理論培訓,掌握各種實驗的原理及技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在各實驗室之間輪轉,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且有靈感的科研領域。在實驗室培訓過程中指導教師可讓對科研活動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參與自己的課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獨立研究,進行論文的撰寫及發表。(3)本科生奇思妙想活動。學生如有好的想法并經相關領域專家論證,則為其提供啟動經費、實驗平臺及相關領域指導教師。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開展科研活動,并推薦成績優秀者參加全國“挑戰杯”本科生創新大賽。
2.2實施內容及方案第二課堂是以學生興趣為起點,旨在通過第二課堂的實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11]。按照“興趣化、小型化、精品化”原則,第二課堂的實施分以下幾個階段:(1)宣傳、報名及篩選。免疫學開課2周后本教研室組織專題活動,各指導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作科普講座并與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提問,吸引學生對科技創新產生興趣,講座結束后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報名。(2)雙向選擇、課題確定和實踐。師生進一步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科研興趣方向選擇合適的教師,并依據教師提出的科學問題進行文獻調研和課題設計。教師在理論、文獻閱讀技巧等方面給予指導,啟發、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課題設計。(3)匯報及篩選階段。學生對相關領域的文獻進行整理討論并以PPT(PowerPoint)形式匯報文獻調研進展及課題設計思路,教師點評并篩選優秀者進入后期科研實踐階段。(4)實踐階段。對文獻調研優秀學生進一步指導其完成綜述撰寫并資助優秀稿件發表;對實驗設計優秀者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科學研究,總結成文并發表。(5)沖擊國家級競賽。活動結束后如學生愿意繼續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爭取培養出沖擊“挑戰杯”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優秀苗子。
2.3成果顯著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第二課堂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好評,取得了豐碩成果:(1)學生文獻閱讀、撰寫綜述能力全面提升。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學會了從不同途徑獲取文獻資料的能力,熟練掌握了從Google學術、Pubmed及圖書館查閱文獻的技能,通過文獻閱讀、小組討論等環節極大提高了學生閱讀文獻的能力,通過綜述的撰寫,極大提高了學生文獻總結綜述的能力。(2)學生科研實踐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對科研實踐的全面培訓,讓學生全程參與科研選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結果分析總結及論文撰寫等過程,使學生學會了免疫學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初步具備了科研設計、實施、總結及思考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興趣與素養。(3)提高了學生批判性科學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科研過程中通過對相關科學問題的討論,對經典文獻的閱讀討論,全面提高了學生設計實驗,批判性對待實驗結果的科學思維能力。通過綜述的撰寫、科研思路匯報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第二課堂活動很多本科生成了本教研室科研隊伍的一支生力軍,發表了多篇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錄的論著及綜述,且論文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單篇影響因子高達8以上,有部分學生還發表了2篇以上SCI收錄論文。其中部分優秀學生獲得了本校大學生創新基金的資助,參與了本科生學術年會并獲得獎項,參加“全國大學生技術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并獲二等獎。因此,舉辦本科生第二課堂活動不僅使學生受益匪淺,同時也對教研室的科研實力作出了重要貢獻,達到了雙贏。
經過多年的努力,本科生第二課堂活動雖然取得了不錯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解決的問題:(1)師資力量不足。第二課堂的開展需教師的指導,但本校沒有專職的指導教師,只能由第一課堂教師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而感興趣的學生較多,指導教師又少,造成了一名教師指導幾名甚至十幾名學生的情況。在教師平時的科研、教學任務本來就較重的情況下很難兼顧到每一名學生,進而影響了第二課堂活動的效果。(2)經費投入不足。充足的科研經費是滿足第二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和根本保證。隨著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生逐漸增多,平均到每名學生的投入就相對減少,因此,需學校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3)學生時間有限。作為軍事醫學院校的本科學生,平時軍事訓練、課程繁重,只能利用課后的零碎時間或節假日到實驗室,這與指導教師的作息時間矛盾,因此,需探索更合理的措施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協調。
總之,本教研室免疫學第二課堂雖已開展多年,取得了不錯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需進一步完善,更好地為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服務。
[1]楊新華,王紅,趙美玲,等.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11(5):455-456.
[2]楊柳群,侯俊霞.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創新實踐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2):19-21.
[3]王楊凱,王偉忠.批判性文獻導讀在醫學生第二課堂活動中的作用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3):546-549.
[4]何海洋,吳玉章.醫學本科生第二課堂教學實踐與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2):1885-1886.
[5]劉書遜,劉娟,于益芝,等.從醫學免疫學本科教學塑造學術型人才的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1-3.
[6]徐建平,劉揚.醫學院第二課堂教育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13(5):125-126.
[7]張婷,糜漫天,朱俊東,等.以第二課堂為載體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1):986-987.
[8]田謀利,李永華,傅海龍,等.醫學院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660.
[9]郭波,許桂蓮,吳玉章.探討軍醫大學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實施[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2):1901-1903.
[10]李兆英.普通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181-182.
[11]梁永麗.基于優化第二課堂活動設計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想[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7):35-36.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2.062
C
1009-5519(2016)12-1929-02
重慶市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項目(2013053)。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