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牡丹江師范學院西方語言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
中學外語教學跨文化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于素梅
(牡丹江師范學院西方語言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涉及如何理解外國語言中的內在文化含義、如何減少和消除語用失誤現象等。本文從跨文化的內涵著手,探討在高中外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教育的意義及途徑,發現文化教育與語言教學相輔相成,實施文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交際和語言運用能力。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應做到語言技能與文化教學相統一。
關鍵詞:中學外語教學;語言;文化;跨文化教育
1中學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中學外語教學往往注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對目的語國家文化缺少重視。體現在教學方式上,則語言輸入多,文化現象輸入少,課堂知識輸入多,課外知識輸入少,缺少對實際交際能力的重視。在教學內容上,重視語法,語篇結構,忽視文化及非語言因素,這會束縛學生外語能力的提高,進而影響外語教學的發展。因此,教授語言同時要兼顧文化教學,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1文化差異造成交際失敗。“學習外語的人有一種傾向,即容易把自己的母語和本族文化形式和意義分布并轉移到外語和外族文化中去,由此易引起交際失誤”(R.Lado,2001)。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認識文化的過程。由于缺乏西方文化意識,學生往往借助自己的母語背景來推斷外語文化,結果造成語用失誤。
1.2了解文化是語言理解的關鍵。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而有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就具備了交際能力。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認為“語法性、實際操作性、適合性、得體性”是衡量語言運用的四個標準,其中適合性和得體性便指向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N.Wolfson(2003)曾指出:“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于他的語言和語法錯誤往往比較寬容,與此相比,違反說話原則則被認為不夠禮貌,因為本族人不大可能認識到社會語言學的相對性。”在實際交往中,出現文化錯誤的后果要比出現語言錯誤嚴重得多。因此,進行跨文化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中學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內容
2.1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新課標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有明確規定,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體發展基礎上”(新課標,2005:6)。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導入文化教學內容。通過擴大學生接觸西方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文化視野而達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標。
2.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文化之間必然存在差異,若缺少相互間的理解,沖突便時有發生。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學生體驗和感知外語文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消除文化障礙從而真正提高外語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外語學科自身特點,中學外語教師應具備足夠的外語文化知識、較強的文化感知能力、理解力及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從而有利于跨文化的交往,準確地理解外國文化。
3中學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實踐途徑
研究表明,文化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關,跨要正確認識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跨文化意識培養,通過營造真實語言環境,采取多變的教學方法等實現語言與文化教學的統一。
3.1完善中學外語學科中跨文化教育的教學教材。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承載跨文化教育的基礎工具。因此,外語教材應做到:盡可能全面準確地介紹目的語國家文化知識;分析典型的跨文化交往事件,使學生形成平等、寬容、客觀以及尊重的跨文化態度;教師在授課時,可將文章中涉及到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加以解釋,指出其文化含義,利用語篇的文化信息,思想內涵,傳授歷史背景,價值觀念,人際交往等相關內容,使學生在獲得語言的同時,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
3.2采用文化導入的課堂教學策略。針對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缺失現象,要在課堂中加強文化教育,培養學生英語思維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西方文學作品,期刊雜志等材料,拓寬學生文化視野,提高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充分發揮外教在文化教學中的作用,通過言傳身教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適當引入相關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英文影片,觀看英文辯論和演講,使學生置身真實的英語環境,更為直觀的體驗西方文化意識形態和日常交際活動,了解其文化藝術,習俗觀念等,提高英語語言文化意識。
3.3運用課堂活動創造真實語境。外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時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語文化帶來的負遷移干擾而出現文化失誤,文化失誤比語法失誤更為嚴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分析學生的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文化差異,獲得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
英語教學時,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和方法,創設真實語言環境,使課堂成為學生培養英語思維和提高語言技能的地方,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學會在語境中運用語言。如模擬真實情景,角色扮演,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快掌握語言知識,積累交際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交際能力。另外,可以舉辦英語角,口語比賽等,既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4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跨文化教育與中學英語教學的關系,實施跨文化教學的意義,及途徑等。發現文化與語言教學二者缺一不可,實施文化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習興趣,交際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應做到語言技能與文化教學相統一。
在中學外語教學中實施跨文化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判斷不同文化間的關系及差異性,養成外語思維及行為模式,提高個人外語水平。同時,通過掌握一定的文化交際原則,可以幫助學生消除文化障礙,減少語用失誤,以此促進積極的跨文化交往,減少跨文化沖突,增強不同語言學習之間的理解力和包容力。
參考文獻:
[1]劉潤清.語言和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序言.
[2]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6.
作者簡介:于素梅(1991-),女,牡丹江師范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