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霏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90)
?
90后男大學生穿著行為分析
吳怡霏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90)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重視起自己的外在形象。相比于女性大學生,男大學生在選擇服飾、衣物上呈現出較大的差異。90后男大學生在總體穿著上不如女性講究,除了性別上的原因以外,還與其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有著莫大的關系。本文著重介紹90后男大學生的穿著特點,構建出3個能代表90后男大學生的人物角色,分析人物角色穿著的特點及其代表性的衣物,再通過對穿著行為的分析,洞察人群的心理特點,提出對設計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90后;男大學生;穿著講究
190后男大學生人物角色的構建和分析
在校園的大環境里,幾乎所有大學生均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但在穿著行為上卻折射出極大的差異性。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專業背景,都會對大學生的衣著行為構成影響。在這個基礎上,對男大學生的著裝進行歸納和分析之后,確立了3個人物角色,用來代表當今90后男大學生里比較典型的幾個群體。
1.1儒雅的文科男。這一類型的男大學生代表著一種知識涵養、雅士風范,就讀的專業一般為工商管理、金融、會計等文科專業。在著裝的選擇上,這類人善于尋找點綴提升自我的氣質,通常喜歡的風格是學院風,學院風等。同時,在偏好于簡介大方的同時,喜歡偶爾帶上一些小情趣。在色彩的選擇上,儒雅的文科男偏向于選擇淡米色,灰色為基調的服裝,以追求干凈,整潔作為首要目的。
1.2吝于裝扮的隨性工科宅男。這個人物角色在90后的男大學生群體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特別是理工科的高校當中。這是一個愛玩游戲,少交際的一個群體,這也使得他們當中多數人無暇花心思去裝扮。工科宅男的裝扮以休閑舒適的衣物為主,代表的服飾包括格子襯衫、寬松款的印花T恤、七分褲以及帆布斜挎包配飾等。整體沒有形成穩定的搭配風格,在潔凈度和款式新穎度上不及儒雅的文科男。色彩選擇上,色彩豐富度較高,但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色彩傾向。
1.3追求潮流個性的藝術生。這個群體體現出一種對時尚、潮流的高級關注度,他們掌控著時尚的最前沿。他們大多是聲樂、美術、設計等專業的學生,日常的學校教育里本身就有美學、色彩這類相關的課程。因此,對于款式的總體搭配、色彩的選擇,他們運用起來也更加大膽,更加多樣化。而在服裝款式上,他們更偏好于英倫風、學院風、運動風等,棒球服、馬丁靴等也是常用服飾。
290后男大學生著裝行為的影響因素
不同類型的大學生,有著不同的著裝行為,隱藏在行為背后的往往是人群不同的知識背景、目的、動機和行為習慣。
2.1生活環境。前文所述人物角色受環境影響很大,儒雅的文科男生活環境寬松,參加集體活動頻次較高。同時,所處的環境女生數量較多,因此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穿衣打扮,吸引異性的注意力。工科男的人物角色,群體中部分是宅男,環境當中女性比例稍低,人文交流氛圍不夠濃厚,因此往往忽略了外在的表現。藝術生則生活在充滿美的環境中,他們接觸到更多的美術展、雕塑、服飾等,以及更多經過精心設計的事物。因此,他們對潮流的把握也就更加精準。
2.2專業背景。文科男接觸到更多人文素養、社會科學等知識,在體會文學作品意境的過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對美的認識。同時,對于國外文化的深入了解,日韓風、英倫風在這一群體廣受青睞。工科男學習的知識多出自于自然科學體系,對機械和程序等邏輯性較強的知識有很好的吸收能力,但對于感性、美學的知識涉獵不足,缺乏理論知識去指導相應的穿著實踐活動,因而在打扮上并未能太出色。與之對應,藝術生則從高中開始便接觸很好的前沿潮流資訊,對身邊事物的觀察細致入微,對色彩的敏感度大,愿意接受更加大膽的服飾風格。
2.3家庭收入狀況。大學生在經濟上還未獨立,家庭收入狀況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的服飾消費水平。收入水平較高的家庭,父母在著裝上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穿著個性化程度高,思想開放,鼓勵孩子多嘗試,處于這種環境的大學生能較好把握時尚的潮流,穿出個性的一面。上述的3個人物角色也因家庭收入水平的不同,在購買、選購服飾上表現出差異性。
2.4知識的來源。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90后出生的男大學生成長在知識迅速膨脹的時代,獲取知識的渠道也呈現多樣化。網絡無疑是影響最大的因素,2012年后,各種與服飾搭配,著裝技巧的公眾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令人目不暇接,不同人群關注著不同類別的公眾號。較工科男而言,文科男和藝術生關注著更多的著裝搭配的公眾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對時尚咨詢的敏感度。
3設計的啟示
顧及到人群的差異性,服飾設計時應當充分思考其喜好,結合環境和他們的知識背景等綜合的因素,做到以人為中心,設計出適路對銷的產品。
色彩上,以90后男大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色彩總體而言的明亮輕快的。儒雅的文科男的色彩風格上,應該是上淺下深的色彩搭配、純色為主,飽和度偏低,集中凸顯文雅的氣質;而工科男的色彩搭配應該以低調深色系為主,搭配飽和度稍高的點綴色,著重提高該群體的活躍度;對于藝術生而言,大膽的色塊可以大大增強其表現力,多色彩的運用以及黑白灰的配色都是首選。
服裝材質上,3種人物角色都以棉布質地的材質為首選,在滿足審美性的同時,也應兼顧舒適性,尤其是工科生的群體,休閑合身是他們購置衣物的基本要求。而對于藝術生的群體,只要表現力足夠強,可以暫且把舒適性放在次要的位置。
款式上,藝術生的服飾可以考慮較為新穎,個性化的廓形,剪裁工藝亦可更加大膽;基于工科生的生活環境,以及不太注重服飾搭配,工科生的服飾可考慮整體搭配的解決方案;對于文科生,基本款可以滿足他們大部分的需求,簡約的風格是這個群體的首選。
4結論
綜合上述對90后男大學生的分析,初步構建出3個符合當代男大學生的人物角色,利用人物角色的作用,能夠更加深入的去分析人群的生活習慣、穿著特點、喜好等。通過研究發現,影響男大學生穿著的影響因素除了自身性格以外,還與其所處的環境和專業背景等因素息息相關。對不同的群體進行設計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其心理特點與環境的適應度,這樣才能更好迎合當代90后男大學生的口味,更好地去展現當代大學生的活力與風采。
作者簡介:吳怡霏,女,研究生,廣東工業大學,設計學。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0-02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