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孟梅++李鵬輝


摘 要:伊寧縣是農業大縣,其玉米產業的發展已成為該縣的主導產業,探討伊寧縣玉米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為該縣玉米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合理建議,采用區位熵原理來衡量伊犁州直各個縣域玉米專業化水平,對伊犁州直2009—2013年各區域的玉米播種面積進行計算,得出伊寧縣玉米產業的規模占據第一位。
關鍵詞:伊寧縣;玉米;區位熵;規模優勢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02.012
Analysis of Scale Advantage of Corn Industry in Yining County Based on the Location Entropy Model
GUO Dandan, MENG Mei, LI Penghui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Yining County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y, development of the cor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the county, based on Maize Development in Yining County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deas,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in the county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using the position entropy principle to measur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Yili state each county corn, of Yili 2009—2013 in various regions of corn acreage calculation, draw of maize industry in Yining County Scale occupy the first.
Key words: Yining County; corn; location entropy; scale advantage
伊寧縣地處我國西北邊境,位于伊犁河谷中部。該縣素有“塞外糧倉”的美譽,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良,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甜菜等,在全疆糧食產出貢獻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伊寧縣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玉米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筆者選取了伊犁州直2009—2013年玉米播種面積作為研究數據,運用區位熵模型對該地區2個市8個縣的玉米播種面積進行規模優勢計算和分析,希望對伊犁地區玉米產業的發展提供合理化的意見,促進該地區玉米產業的發展。
1 區位熵
區位熵(Location Quotient,LQ)由哈蓋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運用于區位分析中,在產業結構研究中,可以通過計算某一區域產業的區位熵,找出該區域在全疆或者全疆周圍具有一定地位的優勢產業,并根據它們之間的比值,即區位熵LQ的大小來衡量其專門化率,衡量其是否具有競爭優勢。一般而言,LQ值越大,則意味著專門化率也越大。
區域熵的計算公式為:
LQij=
式中,i表示第i個產業;j表示第j個地區;Lij表示第j個地區的第i個地區的第i產業的產業指標。
采用區位熵原理來衡量伊犁州直各個縣域玉米專業化水平,選擇上述的計算公式。在本文計算中上式i表示第i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j表示第j個地區;Lij表示第j個地區的第i個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
當LQ>1時,表明玉米在該區域專業化程度超過全疆,意味著玉米產業在該區域生產較為集中,具有相對規模優勢,發展較快,規模較大,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LQ值越大,該區域產業的專業化程度越高,比較優勢越大,玉米產業是該區域發展的潛力方向。當LQ<1時,表明玉米在該區域專業化水平低于全疆,其競爭力較弱,規模具有比較弱勢,玉米產業是該區域發展的調整方向。
2 數據選取和處理
2.1 相應數據的選取
筆者選取了伊犁州直2009—2013年玉米播種面積情況的數據,計算區位熵時使用玉米播種面積總值和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總值的指標,來測定玉米產業的發展水平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此判斷玉米產業在區域是否具有比較優勢,以及探討其發展的趨勢,對促進該區域玉米產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文中的數據來源于歷年《新疆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玉米產業區位嫡=(某區域玉米產業播種面積總值/該區域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總值)/(全疆玉米產業播種面積總值/全疆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總值)
2.2 數據處理
首先,用伊犁州直各縣市的玉米播種面積與伊寧州直各縣市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做比,得出第一個數值。然后,用全疆玉米播種面積與全疆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相除,得出我們需要的第二個數值。最后,將計算伊犁州直各縣市得出的數值除以全疆情況得出的數值,得出區位熵值,計算結果見表1。
3 數據分析
從表1中的區位熵值可以看出,伊寧市、伊寧縣和霍城縣在玉米產業上具有規模優勢,區位商值都大于1,其余區域的區位熵值比較低,尤其是察布查爾縣和昭蘇縣,說明這兩個區域在玉米種植上沒有規模優勢,也不具備競爭優勢,特別是察布查爾縣的優勢更是很弱。同時,我們不難發現,伊寧縣玉米產業是具有絕對優勢的,該縣玉米產業區位熵值平均為1.47,占伊犁州直的第一位,伊寧縣常年種植玉米4.79萬hm2,玉米產量60.28萬t,玉米面積占伊犁州直玉米種植面積的近1/2,占北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州)玉米主要種植面積的1/5,這也就奠定了其玉米產業規模在伊犁州直的地位。endprint
4 問題和建議
4.1 伊寧縣玉米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伊寧縣的玉米產業雖然具有資源、環境、區位等外在的條件優勢和規模優勢,但是相比之下卻沒有足夠的價格優勢,雖然近幾年我國糧食價格在不斷地提高,但我們不難發現種植糧食作物的成本也隨之上升,這導致了農民的實際收入并沒有增加,更不用說在糧食豐收的時候,農民更是難以高價售出玉米,因為市場上是供大于求的狀態,這會導致農民收入降低。
(2)伊寧縣玉米在該縣糧食作物生產中占據第一位。常年種植玉米4.79萬hm2,玉米產量60.28萬t,玉米面積占伊犁州直玉米種植面積的近1/2,占北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州)玉米主要種植面積的1/5。但是在伊寧縣的每個具體種植區域由于地形、氣候和鄉鎮土地面積原因,各鄉鎮場玉米種植面積存在較大差異,其中愉群翁回族鄉種植面積最大,為0.67萬hm2,其次為英塔木鄉、喀什鄉和溫亞爾鄉,面積均達到0.47萬hm2以上。這樣就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機械化工具的使用進程,該縣玉米的種植大多數還是以人工和簡單的工具應用為主,與此同時玉米作物種植的分散化也很難使該縣規模經濟效益降低成本。
(3)伊寧縣三大糧食作物結構不平衡,伊寧縣的三大糧食作物分別為玉米、小麥、大豆。由于該區域玉米的規模優勢過于突出,收益相對其他農作物較好,這就限制其他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從而影響了其他糧食作物的增長,而且一塊地長期種植玉米也會降低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4.2 相關建議
(1)伊寧縣要保證玉米的年產量和播種面積,發揮玉米在該縣已經獲得的規模優勢,同時要改善和增加玉米的種植品種,伊寧縣目前已有先玉335、登海3631、KWS2564、KWS3564、禾山468、金玉1688、中科169、禾玉618等多個品種,這就需要該縣減少普通玉米的種植面積,加大對農民的引導,擴大優良品質玉米的種植面積,從而改變玉米種植品種單一、單位面積產量不高的局面。
(2)伊寧縣要引進企業和扶持企業,推動玉米深加工的進程。目前,伊寧縣從事玉米飼料加工企業64家,其中規模以上8家,全縣56.45萬t玉米,由企業消耗17.3萬t(精深加工和飼料加工)、牲畜養殖戶消耗14萬t,25.15萬t由私人老板調出伊犁,占玉米總量比例大概為企業加工30.6%、養殖戶24.8%、販運到外地44.5%。因此,需要在伊寧縣建立玉米的原料基地、加工基地、銷售基地和研發基地,從而推進玉米產業化經營朝著外向型方向發展。增強縣域玉米競爭力的同時帶動了當地人民的就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3)伊寧縣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是新疆的農業大縣。要保持自身已經擁有的玉米產業規模優勢,同時也要不斷地進行其他糧食種植結構的調整和種植品種的優化,比如小麥和大豆,利用當地的實際情況,對自然條件要合理利用,從而增加糧食作物的產量,提高臨時作物的品質和競爭力,最終提升伊寧縣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 舒坤良,張雪清,徐曉紅,等.東北三省玉米生產區位優勢變異及趨勢預測[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1):11-14,40.
[2] 趙小汎.區位熵模型在土地利用變化分析中的新運用[J].經濟地理,2013(2):162-167.
[3] 李軍訓,李祖香.基于區位商的產業集群集聚度研究——以我國紡織產業為例[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3(1):7-13.
[4] 李小玉,郭文.區位商視角下的江西省產業結構研究[J].企業經濟,2012(4):126-131.
[5] 唐磊,曾國平.區位商分析方法在地區產業比較中的應用——以我國西南和西北地區為對象的實證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4):55-58.
[6] 段文彬,閆穎慧.寧夏特色優勢產業的區位商分析[J].寧夏工程技術,2006(4):404-407.
[7] 陳聞君,胡序勇.基于區位商分析的新疆產業結構特征及影響[J].蘭州商學院學報,2010(5):118-122.
[8] 楊紅旗,路鳳銀,郝仰坤,等.中國玉米產業現狀與發展問題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1(6):368-373.
[9] 郭淳.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發展對策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4.
[10] 李琳.牡丹江市玉米產業發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11] 李聰敏.河北省玉米產業發展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9.
[12] 楊慶才.玉米產業經濟發展戰略的思考[J].玉米科學,2010(1):135-138,145.
[13] 張文平,王春梅,韓海軍,等.巴彥淖爾市玉米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4(4):107.
[14] 侯旭光.內蒙古玉米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J].河南農業科學,2006(11):15-18.
[15] 李晉川,田良才,牛天堂,等.開發北方玉米產業帶的生產潛力和發展前景[J].山西農業科學,2010(7):3-7.
[16] 王美霞,趙懷生,李海燕,等.山西玉米產業現狀與發展思考[J].天津農業科學,2013(3):3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