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成+孫百鳴
[摘要]文章從多個角度闡明了開展課賽結合教學的意義,總結了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的路徑,介紹了課賽結合教學的具體實踐工作內容,就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對于課賽結合教學未來發展的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課賽結合;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4-0089-02
著名職業教育家黃炎培先生主張手腦并用,教做學合一,知識與技能并重。如何建設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環境,滿足學生做中學,教師做中教,使學生學會真本領。在教學實踐中開展多項目多學科專業技能競賽,以課賽結合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有利于學生對于學習的認識變成課程、競賽、考證、社團等多元化的集合,增強學習的欲望和樂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開展課賽結合教學的意義
(一)比賽項目的設計是改革教學模式的過程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隨著技能比賽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比賽項目的設計是根據行業、企業真實的生產過程中典型崗位工作任務演繹而生,比賽項目必須能夠體現當前社會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規格,具有廣泛的職業代表性,通過比賽訓練出的職業技能是企業真實需要的不是虛假的或虛構的內容。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多以課賽結合為契機,通過對競賽項目的出發點和實用性的調研、組織專家對項目深入分析其職業性,確定考核點后設計比賽方案,然后組織學生完成一項完整的工作,過程中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道德品質、專業技能,將競賽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形成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
(二)有助于課程的改革和創新
職業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通常是職業技能比賽的重點內容。競賽中,把學生放置在仿真的工作環境下,學生嚴格按照企業工作崗位的實際要求來完成任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個全面的檢驗。其整個競賽過程從設計、組織到實施都有力地推動了與比賽項目相關的課程體系的改革、實訓條件的建設、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創新。通過比賽結果能反映出課程或者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找出解決方法。目前我校土建類專業參加的技能比賽如“廣聯達造價大賽”等比賽,依托校企合作,進行資源共享,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和技術優勢,學校的人才優勢,讓更多的學生掌握企業自己開發的軟件或設備,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設備利用率,學生頂崗后必然首選該公司的設備或軟件,達到校企共贏的良好育人效果。
(三)有利于完善教學評價考核方式
職業技能競賽項目是按照真實崗位工作在仿真環境中設計的,它的評價標準和職業崗位評價標準是一致的,考核的方式、方法也要與崗位相適應,這樣有利于未來學生頂崗和就業,因此我們可以借鑒技能競賽的評價原則和標準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看出職業技能大賽有利于真實考查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有利于完善教學評價考核方式。
二、開展職業技能競賽的路徑探索
課賽結合教學的實施需有完善的職業教育技能競賽制度,將職業技能競賽逐步常規化、周期化、系統化,這樣才能夠保障課賽結合教學的順利實施,可以說競賽的存在是這種教學模式開展的必要條件,就總結目前經驗如下。
(一)形成分層分級的競賽機制
鼓勵和支持組織校級競賽,將職業技能競賽盡可能覆蓋到每個專業、每位學生和教師,需要多方探索走出一條新路,通過考察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及臺灣的亞東技術學院,發現這些院校的校級競賽非常成熟,基本遍布各個課程,有一種予賽于課的味道,其參考的標準和版本都是來自市級或省級競賽項目,通過參與市省級選拔競賽去完成高層次的國家級競賽,甚至還有可能去參加國際比賽,形成這種分層分級的有效的競賽機制。
(二)建立有效的競賽反饋機制、評價激勵機制
建立有效的競賽反饋機制,以利于下一年度的競賽方案重新設計或調整。同時對抽查反饋建議的正確性及準確性進行核查,組織各級部門對比賽結果進行獎勵評價,激勵各高校積極組賽及參賽,制定相應的反饋、監督、激勵制度和辦法,有效的控制整個職業技能競賽的長期開展,使競賽為教育服務。
(三)鼓勵企業參與競賽
目前階段,國內政府教育部門鼓勵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參與到競賽的項目設計、競賽內容更新及競賽結果的評價中來,其實質是通過企業參與競賽進一步完善和創新職業技能競賽的方案設計及管理工作。各高職院校要努力爭取行業、企業對大賽的資金、技術、人力支持,邀請行業專家、企業技術能手參與到院校選拔賽的指導和裁判工作中,通過深度的校企合作機制將企業、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先進的生產管理經驗、規范的操作規程等帶入到內部選拔賽環節,做到選拔賽與省賽等不同級別比賽項目程序、內容保持一致。
三、關于課賽結合教學的具體實踐工作
(一)將職業技能競賽項目融入到日常教學中
在我校骨干建設過程中,學校不斷完善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位、以工學結合為主線、職業技能培養為目標的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制定融入職業技能大賽項目為主體內容的學習領域課程標準。在執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時,其前提條件的課程開發、實訓條件、師資配備、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都是按照行業、企業嚴格的工作流程設計的,在仿真環境下展開的。
(二)在校內建立職業技能競賽長效競爭機制
1.使競賽與教學良好互融
為使競賽與教學良好互融,我們探索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將競賽項目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分解出來,逐步融入到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中去,使競賽項目的培訓在日常的教學中就得到開展,在校內建立職業技能競賽長效競爭機制,以賽促教促學,使競賽指引教學形成常態。
2.通過靈活組賽形成競爭課堂endprint
通過學校、系部、班級營造層層參與競賽的良好氛圍,教師著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競賽形式,應靈活多樣,如班組競賽、個人競賽、團隊競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了競爭,激勵學員課后的自主學習。
(三)充分發揮學生社團促學促教的作用
為了使競賽項目能夠滿足學生需求,我們學校利用學生社團、協會等學生自主形成民間組織,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多層次、多學科的技能競賽,既能豐富社團活動,也能形成以賽促學的良好學習氛圍,同時學校為學生提供社會技術服務活動的平臺。由師生共同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務。我校成立的工程測量協會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其完成的工作內容包括開展“導生制”(建立高級學員為導生指導低級學員的學習模式)、開展工程測量活動月或技能比賽、在指導教師帶領下開展園區建設技術服務工作,有效的實現多功能的教學實踐效果,社團促學促教成效著。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
首先,目前高職院校課賽結合教學存在競賽項目數量還不夠多,不能夠大量的讓學生參與競賽活動;課賽結合項目開發的深度還不夠,大多數項目標準還不高,與省級、國家級比賽項目沒有對接,同時還存在省級、國家級比賽項目數量較少,不能夠支撐學校級別的多數比賽。預想通過成立競賽項目研發中心,需要委派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組成項目開發團隊去研發課賽結合項目,將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競賽項目有機的融合。
其次,是課賽結合教學的實施指導是個難題,人數較多,輔導教師少。建議分組實施課賽結合教學,保障教學質量和效果,鑒于新加坡NYP教學經驗和以往實訓教學的實施積累與啟示,教學項目的實施需要分組進行,每組人數控制在8-10人基數為宜,這樣有利于管理、教學及教師指導工作,也有利于培養出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對競賽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學生鼓勵其擔任助教,負責該課程競賽項目的上傳下達,大力推行“導生制”,利用優秀的學長或競賽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學生輔導其他學生。
五、對于課賽結合教學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的基石,需要改變學校一頭熱企業不感冒的校企關系是關鍵,政府應該給予積極參與校企合作工作的企業以補助。考察德國的職業教育其最令國人羨慕的就是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是企業將學徒送到學校進行進修,那么我們國家目前做不到這樣就應該加大企業在教育培訓方面的資金比例,這樣強制性的要求及適度的資金補助可以將企業與學校深層次的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企業所需要人才的培養工作。
(二)將技能競賽與考證培訓融合
可以嘗試把學生的職業技能比賽成績作為職業資格證書認證的一個重要參數,既可以通過競賽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準,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獲得了比賽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實現賽證融合。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參與競賽,把參與競賽的訓練學習過程成為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途徑,學生的學習熱情會逐步增強。
(三)引入競賽成績完善課程評價系統
結合課程教學中的技能競賽和課程期末成績共同作為該課程的考核成績,實現賽考融合,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課程考核體系,使學生掌握自己學習的目標、意義,對于未來職業的一個深刻認識,對于未來從業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