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一海
科技情報信息工作是國家科技信息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科技發展中發揮著“尖兵、耳目和參謀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科技情報信息機構如何圍繞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依托科技情報信息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務,是科技情報信息服務機構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開展為中小企業服務,結合企業特點和需求,努力為中小企業提供相關的科技情報信息服務是廣大科技情報信息服務機構的職責所在。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其數量已經約占全國企業的90%以上。中小企業從科技情報信息機構獲取信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中小企業由于信息基礎工作落后,在人員、資金、設備和技術開發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科技情報信息服務機構應大力加強對中小企業科技信息服務的力度。
科技情報信息機構開展科技情報信息服務首先要清楚服務對象的類型、需求、技術及研發能力等。其次,要知道科技情報服務機構為企業服務的能力有多大,能不能滿足企業提出的要求等。其三,要了解企業所屬行業的核心技術以及該領域內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趨勢。
我們通過分析企業類型,總結了為企業開展科技情報服務的一般規律。大致可分為如下三種情況:
1)大型企業在科技情報工作方面做得比較到位,這是因為大部分大型企業具備較強的實力,包括資金規模、生產能力、管理水平等,特別是在科技情報工作方面配備了專職機構和專職人員。這類企業注重收集本行業、本領域最新的技術信息。同時,也有能力將新技術付諸實現。
2)高新技術公司由于大都與新興產業有關,如能源、環保、電子、醫藥、生物工程等產業。這類企業對科技情報的需求大多比較前沿,要求也比較高端。對這類企業開展科技情報服務工作要求科技情報服務人員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素養。
3)中小型企業由于規模、資金、技術、生產和管理力量的局限,企業運行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對各種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這類企業大多沒有設置專門的科技情報機構,也沒有專職人員管理,遇到技術問題多是到的相關咨詢公司或是專業的科技情報機構查詢。
通過對上述三種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第一種情況由于企業的實力強大,資源配置較為合理,作為市一級的科技情報部門無論從資金、人員,還是技術方面都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因此,我們主要為企業提供科技情報服務的對象是第二類,尤其以第三種類型的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
在具體實踐中,我們以科技查新客戶為主要客戶源,輔以其它人力資源開展科技情報信息服務。以下試舉例說明。
實例1:山東神思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情況:該公司研發、生產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驗證機具、手持式居民身份核查系統已在山東、北京、上海等三十多個省、市應用,在嵌入式軟件領域以及認證識別技術上成績斐然。
S-23融二代身份證射頻識別、人臉生物特征識別、證件光學識別(OCR)、條碼打印∕識別、觸摸屏、數碼拍照識別等先進技術于一體,可快速驗證訪客身份、識別車型與牌照,記錄來訪人員的證件、圖像以及車輛等各類信息,可自動打印訪客單、發放臨時通行卡(RFID),具有智能黑名單管理功能,并可對歷史來訪信息檢索和統計。可根據用戶實地需求,靈活的增刪功能模塊以及調整部署方式。我們重點為該公司提供了射頻技術、識別認證技術等相關的科技信息資料。該公司現已上市。
實例2:山東惠澤醫藥研究院
基本情況:該研究院屬民營企業,通過為該企業進行項目查新了解到該企業正在研究一種運用陰陽五行“治未病”理論的中藥“還心丹”。在研究該藥劑的過程中,我們為其提供了大量的有關參考文獻。在其后的科技情報服務中我們還幫助該企業將“還心丹”申報了專利。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冠心病的特效藥,專利號:200910096299.6。
實例3:濟南吳家堡鎮潤澤蓮藕專業合作社
基本情況;2009年我們在槐蔭區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啟動了科技下鄉活動。同年,我們聘請了濟南市農科所的專家到吳家堡鎮潤澤蓮藕專業合作社進行現場調研。專家認為,當地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適合“雪藕”種植,建議合作社引進“雪藕4號”進行試驗種植,合作社采納了專家建議,引入了12000斤藕種,試種植面積達到20多畝。科技下鄉活動受到了廣泛好評。齊魯晚報、生活日報,濟南電臺等媒體分別對科技信息下鄉活動進行了報道。
通過以上實例分析表明:科技情報工作在新時期企業發展中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的科技情報服務手段已經逐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文獻查詢數據庫系統。在眾多的資料文獻中,我們不但可以查詢文獻,還可以將已經查詢好的文獻進行加工,形成二次文獻或三次文獻,最大限度的為中小企業服務。
在為中小企業開展科技情報服務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1)科技情報機構與科技情報需求用戶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一方面科研機構大量的科技研究成果不能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而另一方面許多企業為找不到好項目發愁。科技情報機構在成果轉讓方面應該有所作為。
(2)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科技網絡平臺欠發達
在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情報服務的平臺太少。尤其是在邊遠地區和相對落后不發達地區就更是少的可憐。所以,科技情報機構應該搭建更多的網絡平臺為企業服務。
(3)科技情報機構自身的宣傳力度不夠
在多年的科技情報服務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中小企業對科技情報信息機構的工作流程、性質、作用等知之甚少。科技情報機構在自身的宣傳上存在著問題。
(4)科技情報機構人員專業結構、專業素養良莠不齊
企業在選擇科技情報機構時缺少一個客觀、公認的評判依據,往往不能準確地選擇滿意的科技情報機構和優秀的咨詢人員,使企業得不到高質量的科技情報服務,抑制了企業對科技信息的需求。
(5)由于大多科技情報服務機構屬公益性事業單位,資金有限在外聘專家進行科技情報服務的過程中存在經費不足問題。
要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大對科技情報服務機構的宣傳力度,在相關網站上、在相關會議上,在相關媒體上、在科技下鄉以及其他活動中大力宣傳科技情報服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加強科技情報機構的人才建設,引進高學歷的尖端人才,在各行業領域中的專業人才等。
(3)加強現有科技情報機構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基本業務素質。
(4)搭建和加強與中小企業的溝通平臺,利用現有科技網站介紹科技情報服務機構的職能和職責。
(5)探討科技情報機構服務的新模式,采用信息訂制的方法,對有需求的企業用戶反饋一次文獻、二次文獻甚至是三次文獻,并在不盈利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費用,以彌補服務經費不足的問題。
總結在科技情報服務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我們深深體會到:在深化改革,萬眾創新的改革洪流中,不斷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按照“廣、快、精、準”的科技情報服務四字方針,努力把我們的科技情報服務工作做的更好。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