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吳登盛
國家:緬甸
年齡:70
吳登盛,是緬甸首任總統,也是緬甸軍政府的“末代總理”。
2015年11月15日這一天,是總統吳登盛承認敗選后首度與全緬各黨派人士舉行會談,地點就在位于仰光市Dagon區的省政府辦公廳。
這是自鞏發黨在大選中大潰敗后,吳登盛在91個政黨領袖和數十家媒體的矚目下出現。他在過去5年一以貫之的溫和甚至被斥作“軟弱”的個性,也被鏡頭捕捉到。
因為受時間所限,91個黨派代表并非都有機會提問。這讓一些其他黨派代表非常不滿。吳登盛偶爾拿出手帕擦擦脖子上的汗,并不直接作出回應。
即使這樣,演講、投票、質詢也已經取代了抗議申請的年代。必須承認,在吳登盛脫下軍裝走上文職總統之路后,開創了緬甸政治的新文化。
“在5年的執政期里,我們與不同的政治團體之間溝通協調。”這不可否認,因為在并不久遠的軍政府時期,這個國家的各黨派與執政黨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抗議”和“游行”,而后者則回之以“逮捕”或“關押”。
他給自己和內閣的評價是:“我們盡量做到了最好。”
可選民的投票結果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就在2015年11月15日,聯邦選舉委員會公布,NLD斬獲了488個聯邦議員席位中的390席,占比接近80%,而USDP獲得41個,只占8%。
滑鐵盧式的慘敗讓吳登盛在黨內外均面臨重壓。
“他要是改革有見效,人民干嗎不選我們?”鞏發黨議員Win Oo的一句“他不是合格的總統”,甚至比黨外人士還要犀利。僅得四十余席位的鞏發黨,分崩離析似乎成為它面臨的更大危險。
而NLD中央執行委員Phyo Min Thein說:“他如果真正改革了,我們不會贏。”
但在2012年便代表NLD當選國會議員的Phyo Min Thein眼中,他堅持認為:“吳登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改革。”盡管他所屬的銀行與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出的十幾份提案都在這3年間相繼通過。
但是有一些法案通過了卻遲遲未能實施。這樣的問題涉及官僚體制和公務員體系的全盤改革,若要成功,就意味著阻斷既得利益者的特權渠道。
如果說通過法案尚且如此艱難,具體實施更是難上加難。要整改緬甸現存官僚體系,首當其沖是實行反腐。
Phyo Min Thein心里清楚,新一屆政府上臺后,不可能自上而下全盤反腐,那會導致整個緬甸公務員體系的崩潰。
“得從高層開始,慢慢往下。第一步按照憲法,公開部級以上官員的財產。”原來,按照緬甸憲法,部級官員必須將個人財產上報總統,而緬甸有一個名為“反腐委員會”的民間組織有權向總統申請公開某位官員的財產。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反腐委員會”的成員主要由退休的內政部官員組成,現任該“反腐委員會”主席是軍隊某退役高官。在當前,連內政部部長都由軍方提名的緬甸政權結構中,這個“反腐委員會”的作用可想而知。
83歲的緬甸媒體協會主席Phoe Thauk Kyar曾多次被吳登盛邀請到總統府商議民情。吳登盛問他:“火車頭是好的,但是后面跑不起來,要怎么辦?”
“我告訴他,你得把后面的都扔到大海里。”Phoe Thauk Kyar說,可是吳登盛只是苦澀地笑了笑。
“因為這是他撼動不了的頑疾”。也正因為如此,盡管吳登盛為這個轉型國家積極主導了一場不危及權貴利益的體制改革,并有了些許成效,這很難得,但對于急切想要擺脫現狀的緬甸人民來說,這遠遠不夠。
身為舊體系的代言人,吳登盛想改革,但他有心無力。
現在很多人都在看,看緬甸政權的移交是否會平穩過度,甚至有很多人斷言,政變就在眼前。但就目前來看不會發生。因為不管別人怎么說,吳登盛自認是緬甸的改革者。
“5年前我們承諾改革,你們不信,可確實改了。”
“我們承諾自由公正的選舉,你們也不信,可現在成功舉行了。”
“現在又承諾和平移交權力,但估計你們也還是不信,(所以我也不想多說,)(你們)就等著看吧。”
空有雄心萬丈,卻鎖鏈加身。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歷史會對吳登盛做出公正的評價,但在2015年,他注定了只能是“緬甸玫瑰”昂山素季的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