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悅

他們利用強大的現代技術,時刻密切追蹤飛機的實時信息和隨時可能出現的異常狀況,并據此得出種種聽起來匪夷所思的瘋狂結論。
2015年11月1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聯約500天后,馬交通部副部長阿都阿茲宣布,搜尋的努力仍在繼續,不會輕言放棄。
在官方努力的背后,民間的航班追蹤愛好者也持續關注著這架飛機及數百名乘客的下落。他們利用強大的現代技術,時刻密切追蹤飛機的實時信息和隨時可能出現的異常狀況,并據此得出種種聽起來匪夷所思的瘋狂結論。
孤獨的事業
2015年8月一個溫暖的夜晚,所羅門·卡邦戈-庫珀站在他位于紐約布魯克林皇冠高地區的住所房頂上,將筆記本電腦輕柔地舉向夜空。每隔幾分鐘,這臺電腦就會捕捉到飛機靠近機場時低空減速發出的信號,發出一陣低沉的嗡嗡聲?!敖裢砗懿诲e?!彼嬖V北美青年文化網站“VICE”,每時每刻都有成千上萬架商用飛機穿梭在美國上空,可這個晚上經過他家屋頂的飛機比平時少得多。“現在天上有31架飛機,但我可能少數了幾架。”
坐在向樓下鄰居“征用”的草坪躺椅上,庫珀將起伏有致的城市夜景盡收眼底,包括孤獨矗立的紐約新世貿中心大樓和東部公園大道上的中餐外賣店。但他更關注的是視線無法觸及的地方——紐約拉瓜迪亞機場、約翰·F·肯尼迪國際機場(JFK)和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EWR)。
一道細長的桃色電光劃破夜空,庫珀指了指左側?!澳沁吥羌茱w機正要從JFK機場起飛,看到它在環繞了嗎?我敢打賭,我們現在看得到它?!彼c了點屏幕上JFK機場的方位,“是的,那是架愛爾蘭航空的客機,它要飛往都柏林?!?/p>
為了確認這些信息,他打開了航班實時追蹤App“FlightRadar24”。推出這款軟件的網站稱,約60%的民用航班配備有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FlightRadar24只需一兩秒就可據此搜集相關信息,并辨認出一架航班,比音樂軟件“Shazam”識別一首流行歌的速度還要快。
正如英國科技博客網站“Make Use Of”所言,智能手機和航班追蹤軟件的出現,讓家在遠方、經常出差或單純熱愛飛機的人更加老練,他們能敏銳地得知某趟航班是否延誤、何時該動身去接機,甚至飛機是否在途中發生了意外。
“Flight Aware”在谷歌應用商店里擁有超過100萬下載量,平均評分高達4顆星。通過這款軟件,人們可以看到全球任何地方的客機,以及美國、加拿大上空的私人飛機,了解其出發和到達的航站樓,甚至隨時更新的確切位置。“Gate Guru”則提供機場地圖、租車信息、天氣狀況,以及在哪里辦理登機手續等一切有用的資源,該軟件自稱“為機場體驗帶來了一場革命”。
據美國計算機雜志網站“Mac World”報道,如果不介意花錢,庫珀所用的FlightRadar24是明智的選擇。這款售價3.99美元(約合人民幣25.4元)的軟件除了典型的飛行跟蹤和實時更新,還有一些適合飛機愛好者的獨特功能。
首先,它的“點擊確認”功能意味著只要在天上看到一架飛機,點擊安卓設備就可得到其全部信息。其次,該軟件的實時3D可視化功能允許使用者以飛行員視角看到飛機當前面對的全部景象。
追蹤航班是這些“強迫癥患者”們孤獨的事業,需要十足耐心,能在屋頂上或電腦前連坐幾個小時,盯著緩慢爬行的航線,一邊祈禱飛行中能出現什么小動靜,透露一點航班信息。
種種瘋狂的結論
科技的普及給了門外漢置喙的機會。1937年,飛機愛好者得舉著雙筒望遠鏡來尋找飛機的蹤跡,或許還得利用雜志贈送的飛機模型圖片的辨別小貼士。而在今天,FlightRadar24等App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服務,網絡社區“飛行警戒”的留言板也相當活躍,網友們熱烈討論“關于美國航空的7個數據”或“約翰·克里(美國國務卿)的飛機飛到了索馬里”。
閱讀這家網站在MH370失聯期間的帖子,令人感覺既不可思議,又似乎與真相有些奇妙的聯系。在MH370終結于印度洋上空的飛行路線截圖的帖子下,有網友評論稱,“這肯定不是飛機突發故障,否則機組成員會廣播消息或遇險信號”。因此,他推測飛機是在面臨迫切的恐怖襲擊危險時被馬來西亞皇家空軍主動切斷了聯絡,或“飛機已在高空爆炸”。眾多網友斥其信口開河,也有懂行的人指出該機此前也曾卷入事故。
正如“VICE”所說,看著滿屏幕的飛機,想象每架飛機上都載滿鮮活的生命,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使命感。
“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針”
和庫珀一樣,巴爾的摩的政策分析師皮特·辛伯里克原本夢想成為飛行員,卻不得不在辦公桌上消磨人生。足夠的勤奮、悲觀加上一款好用的監控軟件,竟然真的讓他發現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真相。
辛伯里克極力保證自己只是偶爾使用追蹤航班的App,很少上論壇,但他的確稱得上是飛機專家?!癡ICE”稱,他能通過微妙的聲波差異辨識出不同的飛機,每當頭頂有飛機飛過,他就會掏出手機錄下聲音。
巴爾的摩上空每天有約734架飛機經過,從它們密集的航線中找出不太符合常規的航班,絕非易事。但據《華盛頓郵報》報道,2015年4月黑人青年弗雷迪·格雷被警方殺害并引發嚴重騷亂后,市民本·謝恩通過自己的網站“巴爾的摩丑聞”監督警方活動,注意到有兩架飛機在動蕩地區上空進行異常頻繁的持續盤旋。
“有誰知道最近幾晚在城市上空盤旋的輕型飛機是怎么回事嗎?”謝恩在推特網上問。幾分鐘后,辛伯里克貼出了一張FlightRadar24軟件的截圖,上面是兩架飛機的飛行路徑和注冊地——一家位于弗吉尼亞州的空殼公司。此事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病毒式傳播,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還依據《信息自由法案》向司法部要求公布更多信息。
據美聯社報道,除了被發現的兩架飛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還出動了兩架小型機,用于監控暴亂地區和民眾。此外,美聯社還發現了超過50架由空殼公司注冊的飛機,全部指向FBI。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分析師杰伊·斯坦利告訴《巴爾的摩太陽報》:“如今,飛機受到新的監測技術監控,如手機航班追蹤軟件和高分辨率攝像機,很多人可以實時觀測其狀況?!?/p>
在辛伯里克看來,航班追蹤軟件是“訪問公開信息的強大工具”,公民可借此“發現政府濫用權利的行為”。巴爾的摩事件后,他一直緊盯動蕩地區上空,但再沒發現過異常飛行活動,“FBI似乎聰明點了”。
不過,業余愛好者究竟有沒有可能通過追蹤App真正識別甚至解決航班事故?美國前飛行員大衛·范克豪澤的答案是:“恐怕不能。”
“每天有三五千趟航班經過美國,發現異常情況的難度就像是在稻草堆里尋找一根針。”他告訴“VICE”,“我不確定業余愛好者擁有何等程度的專業知識。大多數航空事故的發生就在一瞬間。”
App能否真正幫助航班?對此的懷疑從未消失,但這擋不住理論家密切關注電腦屏幕。有人以監視名人的私人飛機為樂,有人偶爾宣稱發現違規行為,盡管那往往只是虛驚一場。不過,異常狀況隨時可能從天而降,有人仰望天空、時時守望,總不見得是件壞事。
(劉峰薦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