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目前,從宣傳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上看,人大期刊評論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無論在主題的選擇上,還是寫作手法以及深度和廣度的把握上都存在著不足。本文從社論要視野寬闊,把握好政治大局;批評性評論要著眼建設、正面引導;短評和新聞分析要深看一層,見人所未見;重視人大期刊評論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分析了提高人大期刊評論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人大期刊;評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237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2-0050-02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加強人民代表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傳,是宣傳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立為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了重要部署,這對于高揚人民民主的光輝旗幟具有直接的重要意義。這就對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對人大工作和人大宣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隨著人大宣傳工作的加強,被譽為影響、引導輿論的“旗幟”和“靈魂”的人大新聞評論,也越來越受到人大期刊的重視。
現實生活中,新聞評論一直是我們黨傳達指示精神、工作部署的主要途徑。人大新聞評論的形式,與其它新聞評論形式一樣,多種多樣,有社論與評論員文章,也有署名短評和新聞分析等。運用哪種形式好,關鍵在于根據事件的大小、性質和影響來選擇。
本文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管主辦的《新疆人大》雜志采編實踐,就目前人大期刊評論存在的問題及今后改進的對策提出建議。
一、《新疆人大》雜志評論類欄目設置情況
《新疆人大》雜志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的機關刊物,是自治區民主法制類主流媒體,也是自治區惟一一份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人大刊物。《新疆人大》為月刊,每期有兩個刊發評論的欄目:一是卷首語“天山之聲”欄目,主要圍繞近期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的中心工作,撰寫理論性和指導性文章,將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做出的重大決策,有關新的指示精神,迅速地傳達給基層人大和廣大人大代表;二是“今日論壇”欄目,主要刊發人大理論研究性文章和涉及人大工作的短評。兩個欄目各有側重,一個強調輿論引導和理論指導,一個注重對當前人大實際工作中,人們普遍關注和存在的實際問題、思想動態,發議論、講道理、提批評、談意見。兩個評論欄目起到了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作用,做到既有政策引導,又有經驗介紹、問題查擺,提升了雜志的理論水平和宣傳效果。例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正式啟動后,《新疆人大》雜志在及時刊發卷首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 提升人大工作水平》的理論性文章,從政策角度,引導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真正把“三嚴三實”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面。隨后,“今日論壇”欄目連續刊發了《人大代表要踐行“三嚴三實”做表率》《從嚴從實用好地方立法權》《地方立法工作必須堅持“三嚴三實”》等評論,在代表工作、立法工作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如何踐行好“三嚴三實”。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但增強了雜志的大局意識、理論高度,更為人大具體工作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二、人大期刊評論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疆人大》雜志專設兩個欄目刊發評論,保證評論類文章的數量,但從宣傳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人大工作上看,人大期刊新聞評論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無論在主題的選擇上,還是寫作手法以及深度和廣度的把握上都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沒有緊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主題。人大新聞評論的寫作,除了要遵循一般新聞評論的寫作規律,把握人大新聞稿件的基本特點外,還應注意緊緊扣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主題,對眼前發生的有關民主法制建設中的生動事件,進行深入思考,抓準問題,寫出有理有據的評論文章來引導群眾。但從《新疆人大》雜志投稿情況分析,有半數稿件,都是對社會熱點、道德問題的評論,偏離了民主法治建設的主題,與人大期刊用稿需求不符。
二是貪大求全,篇幅冗長。評論的體例和容量決定了它的任務一般是選擇一個問題的重要側面或切入點作為層層深入的分析論證。但從《新疆人大》雜志投稿情況看,有些評論貪大求全,對立法工作、代表工作、監督工作、人大自身建設等多個并行側面進行全面論述,結果是每個側面都沒論證分析透徹,造成評論深度大打折扣;有些則是篇幅冗長,對文字推敲錘煉不夠,面對重大主題時,更是反復論證,旁征博引,唯恐把話說不清楚。觀點明確,短小精悍,生動活潑,讀者才喜聞樂見。但從目前情況看,人大期刊評論不乏人大理論研究的長篇評論,而短小精悍的短評、微型評論卻明顯不足。
三是缺乏新穎性和深度性。評論要力求“新”字當頭,必須保證新聞評論提出新的觀點。但來稿中很多稿件都是針對一則報道,提出支持報道中的新作法,談論這樣作法的意義。例如,一篇評論這樣寫道:“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和北京市政府召開‘加強人大預算監督工作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研討會。筆者以為,北京市將就預算績效管理問責出臺辦法,方向完全正確。這對于加強財政資金監管力度,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保障財政資金的健康使用和運行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積極的現實意義。”可以看出,這則稿件沒有提出任何新的觀點,只是在提倡這樣做法,失去了評論的可讀性和思辨性,其價值甚至沒有超出新聞本身。此外,評論文章要求觀點保持深度與新穎,并不是要求評論時故作驚人之語,而是強調作者在分析評論時邏輯推理的過程要充分,在保持邏輯鏈條嚴密的基礎上層層遞進,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結論。
四是文章結構過于死板,缺少充分的邏輯推理、分析論證過程。如,“筆者認為,在規范性文件審查實踐中,應重點把握六條標準: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五是……六是……”;再如,“筆者認為:加強人大監督重在堅持四化:一是……二是……三是……四是……”這種并列式結構,條例清楚,但過去死板,缺乏靈性,更缺失了邏輯推理中顯現出來的美感。
三、人大期刊評論今后改進的對策
評論是新聞的旗幟,是人大期刊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文章載體,對輿論導向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質量的高低也直接關系人大期刊的影響力。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人大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人大新聞宣傳工作包括人大期刊評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寫好人大新聞評論,特別是要寫好社論和評論員文章,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政治敏感力和較強的知識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把黨的方針政策,當前形勢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的具有新意的精彩之作。除此之外,在寫作手法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社論要視野寬闊、覆蓋面大,有強烈的宏觀意識,把握好政治大局。“因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工作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而不是部門工作,所以有關人大新聞評論,特別是社論類文章,立足點一定要高,視野一定要寬,覆蓋面一定要大。[1]”而在論述闡述過程中,則一定要選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事例,尋找到人大工作與民意的同頻共振,使宏觀、枯燥的話題變成了百姓身邊的故事。只有如此,才能尋找最大公約數,才能凝聚最大的社會共識。
其次,批評性評論要著眼建設、正面引導。“評論是匕首,是尖刀,承擔著‘考量、質疑的責任。但評論報道并不是為質疑而質疑、為批評而批評,更重要的,是要揭示新聞事件背后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向,給出意見建議,甚至進行相應的政治判斷,道德判斷或價值判斷。[2]”人大常委會的一項的重要職責,就是監督“一府兩院”。在人大常委會開展的視察、調研、調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若對這些監督的熱點難點進行評論時,一定要本著解決問題的善意,從批評報道中挖掘正能量,主動進行正面引導,把難點、難度講清楚,以加深各方面對這些問題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形成共識,有利于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若是評論涉及被監督者,而且主題是有爭議性的,一定防止陷入情緒化誤區,要把握原則,通過努力擺事實、講道理,讓被監督者改善不足,從而推動社會發展和觀念進步,而不是簡單地喊殺喊打唱反調。這樣的評論視角,比單純的指責、嘲諷更有深度、有力度。
第三,短評和新聞分析要深看一層,見人所未見。評論報道,要深看一層,“對新聞的價值做進一步的挖掘,思維邏輯較大眾觀點再深入一步。[3]”也就是說,評論要揭示新聞事件背后的本質問題。這就是評論存在的必要性,也是評論本身的價值所在。例如,《新疆人大》2013年第7期,刊發的一篇《人大監督無“大事”“小事”之分》的短評,就擺脫了評論在新聞原地打轉轉的問題。這則短評評論的新聞事件雖然是疏附縣人大常委會監督水費收繳工作,但卻跳出了新聞事件本事,挖掘出人大常委會監督思路的轉變——把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小事”納入人大監督的視線,更深一層地詮釋了新聞事件背后的價值所在,見人所未見。
評論質量的高低是一個新聞單位干部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人大宣傳機構干部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因此,各新聞單位和地方人大常委會都應該重視人大新聞評論隊伍的建設,加強人大新聞宣傳中的評論工作,每份人大期刊,每個地方人大常委會,都應將政治素質高、理論素養強、人大知識熟的工作人員納入評論隊伍中,重點培養,使其充分掌握人大期刊評論的寫作技巧。有一支高素質的人大期刊評論隊伍,再有扎實的寫作技巧助力,人大期刊評論才會有更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秦瑞杰,楊義成.地方人大宣傳工作概論[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
[2] 楊新華.“監督性”評論報道如何發揮正能量[J].人大新聞導刊,2014(11).
[3] 王艷明.評論要深看一層[J].人大新聞導刊,2014(11).
[責任編輯: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