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越
魯園市場淘泉偶記
葛天越

葛天越
遼寧省沈陽市人,滿族,1969年生,遼寧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沈陽市職工收藏家協會理事。曾在 《收藏》《中國收藏》《江蘇錢幣》《安徽錢幣》《新疆錢幣》《廣西錢幣》《齊魯錢幣》《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增刊》《收藏界·錢幣》《中國錢幣界》和《收藏快報》上發表過論文、散文和詩歌。
喜好收藏錢幣的人喜歡把“錢”稱作“泉”。自從成了一名收集古錢幣的“發燒友”,周末逛古玩市場淘泉便成了我每周必修的功課。逛古玩市場要趕早,去晚了淘到滿意藏品的機會就變得微乎其微了。
2015年4月的一個星期六,我料理完家中瑣事,急匆匆地趕到熙熙攘攘的沈陽市魯園古玩市場時,已經是上午九點半了,這實在是有些太晚了。首先經過的是舊書攤。一眼瞥見一個書攤上擺放著一本《西沙群島文物調查》,拿到手中翻看了下,是文物出版社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版的,十六開本,僅有薄薄的三十幾頁,其中有六整頁出水古錢幣的圖片吸引了我。問價,攤主說要二十元,比我的心理價位略高些。剛剛將書放下,旁邊的一位藏友便把它買了去,多少讓我感到有一點沮喪。出師不順!但怨不得別人,怪自己犯了逛市場的大忌——猶豫不決,當斷不斷。
調整了下心態,徑直來到了市場二樓人頭攢動的地攤上。四下搜尋時,猛然發現在最南邊一排的一個攤位上,一塊方方正正的老磚雕后面擺放著十多串銹跡斑斑的銅錢。攤主是個叫不上名字的老面孔,他主要經營雜項,七八年前經常跟別人合租一個攤位,這幾年賣的東西越來越多,有時一個攤位都擺不下。問了下價格,回答道:“單挑五元一枚。”
前面有一位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正在挑錢,很快他挑了枚品相不錯的南唐隸書開元,付完錢便走開了。于是我開始一個人盡情地挑了起來,感覺實在是很愜意。盡管如此,我對挑這種散錢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一般說來都是被賣家細心挑揀過的,想在里面找出個說得過去的小版都很困難。
挑過一串,都是普通版,心里有些失落。
再挑一串,仍然是普通版,還是失落。
又挑一串,見到了一枚會昌開元小字右挑背梓,可惜帶有細細的牛毛裂,先放放看,不著急要。
繼續挑另一串時,發現了一枚會昌開元直水洛,終于可以要了,便解開鐵絲線,將錢摘了下來;接下來,又找出了一枚會昌開元背福,盡管“福”字的字口不是很清晰,但是沒商量一定要買下來。
風卷殘云般把全部串子里的銅錢都挑過了一遍,中間偶有幾位懂錢的和不懂錢的人加入進來挑錢。我清點下挑選出來的銅錢,共計十一枚,有會昌開元背梁、會昌開元異書背益、乾元重寶開元手、開元通寶背內郭帶旋紋趣味品和乾德等,其中最大的收獲是一枚會昌開元遒勁背潤版。結帳時攤主主動給抹了個零頭,只收了五十元。
起身繼續轉市場,沒發現有中意的物件,便折返回到二樓的攤位上,又過了一遍錢串子。挑出來一枚品相不錯的會昌開元背桂,剛才挑得急,竟然沒看到。還挑到了另一枚乾元重寶開元手,以及會昌開元背藍和會昌開元背廣等共六枚,又付給了攤主三十元。
攤主很高興,原本問津者甚少的散錢賣出了“可觀”的銷售業績。
我也很高興,挑到了自己喜歡的古錢幣版別,我收藏的會昌開元冊子中又將增加進新的品種。背桂和背福都是會昌開元中較少見的品種,而遒勁背潤版更是堪稱會昌開元中難得一見的珍稀版了,多年來僅在網絡上見到過寥寥數枚。我淘到的這一枚系東北土坑所出,品相上乘,算得上是撿了個小漏。小漏怡情,在波譎云詭的古玩市場上,不經意間收獲到讓自己艷羨多年的會昌開元好版,豈不快哉!
責任編輯 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