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為了進一步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活動,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隨著新的《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實施,其配套法規《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也于最近審議通過同步施行,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最直觀的變化是,在食品包裝袋上看了10年的QS認證標志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有“SC”標志的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碼,
什么是“SC”?
“購買食品,請認準藍色食品安全QS標志。”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每當監管人員提到如何鑒別食品真假時,都會說出這樣的話語提醒消費者。而在此次實施的新版《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規《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中,規定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由SC(“生產”的漢語拼音字母縮寫)和1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數字從左至右依次為:3位食品類別編碼、2位省(自治區,直轄市)代碼、2位市(地)代碼、2位縣(區)代碼、4位順序碼、1位校驗碼。這也意味著QS標識將告別歷史舞臺,消費者今后看食品是否來自正規渠道,就要看是否有SC標識。
緣何取代“QS”?
那么,為何要把“QS”變成“SC”呢?據業內人士介紹,取消食品“QS”標志,一是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要求,因為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食品包裝上應當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沒有要求標注食品生產許可證標志;二是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完全可以達到識別、查詢的目的。消費者也可以這樣理解,之前的“QS”對應的是質量安全,體現是由政府部門擔保的食品安全,而全新的“SC”對應的是生產,后面跟著企業唯一許可編碼,體現食品生產企業在保證食品安全方面的主體地位,并將以往的“一品一證”變成了“一企一證”;同時,監管部門也從單純發證,變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的持續監管。
食品安全,生產環節是源頭。根據新的管理辦法,申請主體的范圍擴大了,即企業法人,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工商戶等以營業執照載明的主體均可作為食品生產許可的申請人。從申請條件可以看出,管理辦法放寬了食品生產的市場準入條件,只要場所和環境、人員和制度,設施與設備、環境與衛生等滿足申辦要求,即可前來申請食品生產許可。
管理辦法的新規與舊規相比,還擴大了管理范疇,將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等納入食品生產許可的范疇,并由省級食藥監管部門負責。這將有利于全面理順目前保健食品市場混亂的監管,消費者的保健食品消費將得到保障。管理辦法還體現了食藥監管部門簡政放權,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審批效率的思路。新的管理辦法第四條指出,食品生產許可實行一企一證原則,即同一個食品生產者從事食品生產活動,應當取得一個食品生產許可證,即從“一品一證”變為“一企一證”,這樣將減少企業在申請、核報方面的流程,有利于提高審核效率。
“QS”將有3年的過渡期
長期以來,在大多數消費者心目中,食品包裝上的“QS”標志一直被視為安全的象征,認為通過生產許可就能夠放心食用。不過,隨著新《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陪伴消費者多年的藍色“QS”標志將逐漸隱退市場。對于新管理辦法的實施,企業關注得更多的是有多久的過渡期,會不會造成包裝的浪費。而在這一點上。管理辦法給予企業最長不超過3年的過渡期。
據悉,食品包裝標注“QS”標志的法律依據是《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而隨著食品監督管理機構的調整和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已不再作為食品生產許可的依據。按照新的《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規定,新獲證及換證食品生產者,應當在食品包裝或標簽上標注新的以“SC”為開頭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不再標注“QS”標志。但為了盡量避免包裝材料和食品標簽的浪費,2015年10月1日之前,食品生產者存有的帶有“QS”標志的包裝和標簽,可以繼續使用,使用原包裝和產品標簽的食品,在保質期內仍可繼續銷售,而2015年10月1日及以后生產的食品一律不得繼續使用原包裝和標簽以及“QS”標志。
針對許多消費者尚不了解新規,甚至對新舊標志容易產生混淆這一問題,食藥監總局提醒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要注意,2015年10月1日以后,新獲證企業就會立即啟用“SC”標志,而帶有“QS”標志的食品也不會從市場上立刻消失,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退出市場,這期間市場上帶有“QS”標志老包裝的食品和標有新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的食品會同時存在,過渡期內“QS”和“SC”具有同等效力。
責任編輯:薛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