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遼寧金融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基于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下導游實務課程探究
王 佳
(遼寧金融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體驗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項目教學為依托,以執行任務為載體,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使學生職業崗位能力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
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導游實務;高職教育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先明確怎樣上好一堂課,好課的標準是什么。這就像一家工廠生產產品前,必須弄清市場需求一樣。就導游實務課程而言,高實操、高應用的特點,必須在授課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參與體驗,以適應社會對到導游的人才需求。怎樣建立體驗式教學模式呢?
1.1 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存在的問題
(1)“評價對象”的不準確。目前高職院校對課堂教學的好壞評價,通常是靠督導聽課打分,但這種評價方式的考察對象,只針對教師,卻沒有真正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堂“好”課,全靠講出來,實際的學習效果如何,卻沒有考評。(2)“能力來源”的不明確。知識是靠傳授而來,但能力卻要靠訓練。在職業教育課程中,有諸多需要“能力”的職業崗位,那么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依靠教師講出“能力”就明顯不合適了。(3)“教學目標”的不正確。傳統教學模式的目標表述是“傳授知識”,“講授法”、“問答法”等等教學法基本都是圍繞怎樣表達、理解、記憶知識,典型的“知識本位”。所以導致很多在學校的優等生,畢業之后在工作崗位上卻無法適應,出現“高分低能”現象。
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應屬于“技能型人才”,要具備解決與自己所受教育層次相對應的職業崗位上的實際問題,有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以保證自身可持續發展和提高。因此可以將高職導游實務課程目標做如下設置。
2.1 總體目標
通過導游實務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培養導游職業興趣;打造導游職業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加深對導游工作的理解;明確導游崗位的定位;提升服務意識、職業洞察力。
2.2 能力目標
(1)能根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指引下簽訂的合同或約定提供導游服務(接待、講解、問題處理);(2)能夠根據游客的需要在帶團時提供生動形象、內容準確的口語表達和講解;(3)能根據《行程計劃表》組織管理團隊;(4)能夠通過旅游者反饋的意見和需求,解答旅游者的疑問,協助解決旅游者在餐飲、住宿、文娛、購物、自由活動、探視親友或親友隨團、轉遞物品、中途退團或延長旅游期限8個方面的個別需求(餐飲、住宿、文娛、購物、自由活動、探視親友或親友隨團、轉遞物品、中途退團或延長旅游期限);(5)能對漏接、空接、錯接、旅游計劃和日程變更、誤機(車、船)、丟失證件、錢物、行李、游客走失、患病、死亡、越軌言行及安全事故共計12種突發事故做好預防及處理工作。
2.3 知識目標
以“組織行為學”“營銷學”“管理學”“心理學”的學科知識為理論支撐,掌握如下知識要點:
(1)掌握導游及導游服務的性質、特點及發展趨勢;(2)掌握導游服務工作的規范及流程(領隊、全陪、地陪、景點景區導游);(3)掌握導游講解方法、導游詞結構及撰寫技巧(層次、方位、口語、切入點、針對性、趣味性)、帶團技巧(處理人際關系、游客特別要求的滿足);(4)了解12種常見問題與事故的預防與處理程序(漏接、錯接、空接、旅游計劃和日程變更、誤機(車、船)、游客丟失證件、游客丟失錢物、游客丟失行李、游客走失、游客患病、游客死亡、游客越軌言行及安全事故);(5)掌握導游服務中需要的旅行生活常識、出入境知識、交通、郵電知識、貨幣知識以及衛生知識。
2.4 素質目標
(1)熱愛旅游事業,學生具有熱情友好,無微不至的服務意識;(2)學生可以不斷豐富自己歷史、文化、地理等知識,具有自學能力和勇于開拓的創新能力;(3)學生可以與各旅游接待單位、各旅游接待人員團結合作、積極進取的協作精神;(4)學生具備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竭盡全力滿足旅游者合理需求的工作態度;(5)學生具備安全防范意識,防止旅游事故的發生;(6)學生具有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7)學生具有誠實守信、敬業愛崗、嚴守操作規程的職業道德。
3.1 體驗式教學模式必須突出能力目標
高職教育必須在諸多教學目標中突出能力目標,課程的實施過程也是以能力的訓練過程為主要線索的。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應作為教學的主角,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場景、營造仿真氛圍,利用“導”和“演”的模式,刺激學生作為“主角”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不但訓練某項單項能力,還可以多項單個技能配合形成綜合技能,進而具備更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3.2 設計體驗項目任務,用項目任務訓練能力
能力是靠動手、動腦訓練出來的。設計體驗項目任務,可以使學生在“做”中學,通過手腦結合,將直接經驗和間接知識融合貫通。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生在練與學中,既能學到系統知識又能提高專業能力。具體內容如下:
(1)創設項目。建立A,B雙線即課上、課下雙項目,設計某旅行社安排的旅游團接待任務,教師委派任務,學生承擔具體的旅游團接待服務。根據導游實務課程需求可做以下設計:A線項目一, A旅行社安排的境外旅游團沈陽-日本大阪雙飛五日游;項目二,完成A旅行社安排的境內旅游團沈陽—長春—吉林—長白山—哈爾濱雙飛七日游;項目三,完成A旅行社安排的沈陽市政府沿線一日游:中街游覽—沈陽故宮—張氏帥府;B線項目為課下完成指定景點的體驗講解。學生參與項目具體工作從接待準備、迎接服務、參觀游覽服務、其他導游服務、送站服務到后續工作,在角色扮演中搜集所需職業知識,通過師生探討設計接待方案,在模擬仿真的學習情境中,體驗工作的決策和執行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和學習動機。(2)執行任務。在體驗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教師或組員提供必要的幫助,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進行分析、探討和交流,不僅能利用間接知識作為練習時的借鑒,還能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新,不斷提高,是對知識的凝練升華。按照上述要求,以導游實務課程中地陪的接待準備工作為例:首先,通過視頻導入一個議題——“導游服務的重要性及怎樣做一個好導游”,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并思考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議題,達成好導游的標準共識;其次,提供接待計劃,與學生分析旅游團信息,模擬對話場景,由學生把計劃中的信息落實;再次,教師設計幾個不同類型的團隊,從團隊需求的角度,讓學生分析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最后,教師將真實帶團經歷分享給學生,使其體會導游工作的不易,請學生歸納,若從事導游工作,應做好哪些心理準備,教師給予點評并總結。(3)考核總結。考核,是針對目標而言的。既然是突出能力目標,那么在考核的問題上,就要研究怎樣體現對能力的考核。可以建立“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利用項目設計和執行任務過程來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利用任務的最終效果來考核學生的能力水平,利用知識、過程和結果,通過自評、他評、師評3方共評,找出問題并分析問題形成原因和解決的最佳方案,達到對學生的綜合全面考核的目的。
3.3 體驗式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
“以學生為主體”包括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課程效果的評價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趣盎然地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課后在單項和綜合能力上都得到實質的提高,這才是對學生學的好不好的重要評價依據。第二層含義是,學生必須充分地行動起來,手腦結合的演練,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利用體驗項目的設計方案,在導游模擬實訓室中呈現仿真接待環境,并人為設置障礙,當“游客”提出個別要求時,“導游”的處理方法和結果如何,都是由學生全程演繹出來的,教師只在模擬接待結束后,對過程進行小結,并提出更合理的解決方法和措施。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課程教學的主體。所以說,好老師的定義是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學生的學習熱忱和學習能力正是教師所孜孜追求的。
4.1 導游實務課程常見存在的瓶頸
(1)受限于傳統授課目的。導游實務課程是全國導游資格證考試的必考科目,受應試考試教育的影響頗深,缺乏對教學目標的高層次審視及整體優化,眼光局限在考取一張導游證的能力訓練和知識學習過程,與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違背。(2)受限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憑經驗授課,缺乏宏觀和微觀的設計,只講授不引導,尤其對于從校門到校門缺乏行業實踐經歷的教師,更容易出現舉不出實例,建不了項目的情況,使課堂枯燥單一,缺乏市場和企業中的豐富內容。(3)受限于教材的選用。導游類職教課程教材多數是參照當地導游資格證考試大綱的要求,為應試目的而撰寫的,知識內容也許是新的,但教學觀念一定是舊的,教師能找到的最好的教材無外乎于此,為了導游資格證的考試通過率,不得不犧牲掉對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
4.2 導游實務課程體系的改造思路
(1)改變授課目的。從“知識理論導向”轉變為導游職業活動導向、工作過程導向。放棄原有的考證出發點,轉而從社會的需求、企業工作邏輯和流程著手,構建新的授課目的,然后再把傳統的考證目的融入到整個課程中去。(2)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根本保障是教師具有一定的實際帶團經驗,熟悉帶團程序,并具備嫻熟的導游服務技巧。可以憑借學生的頂崗實習階段,分批次派出教師陪同實習,既能更新教師對行業的需求了解,又能掌握學生的職業能力與企業需求的差距。不斷開拓創新的雙師型教師是完成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根本保證。(3)整理講義再研教材。根據導游職業崗位需求,確定能力、知識、素質目標后對導游實務課程進行微觀和宏觀設計,將課程改造成綜合的一體化課程。教師對課程設計實踐項目,并積累實際經驗,先整理成講義,在開發新教材,該教材可以由系列“學習包”組成,包括“能力訓練”“知識案例”“能力發展”,這樣的新教材才能較好低適應體驗式教學模式的能力本位要求。
總之,體驗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符合社會對導游職業的要求,更有利與高職旅游專業畢業生成長為應用型、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1] 葉晨曦.“導游實務”課堂教學與考試模式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3(15):135-136.
Research on tour guide practice course based on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Wang Jia
(Liaoning Finance Vocational College, Shenyang 110122, China)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takes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akes the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standard, and takes the project teaching as the backing, takes the implementation task as the carrier, which can achieve best teaching effect and implements seamless connection of student’ professional position ability and enterprise need.
experienti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our guide practic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王佳(1983— ),女,遼寧沈陽人,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