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翔羽 胡育丹
國產家庭倫理劇婆媳關系模式的思考
◎賈翔羽 胡育丹
在家庭關系里,婆媳關系是一種非常容易產生沖突矛盾、極為獨特的關系。國產家庭倫理劇是一種以現實家庭為原型的電視劇類型,其中一部分表現了當代婆媳之間的現狀,并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討論與反響。本文以社會學、家庭倫理學、藝術學、戲劇影視學為理論依據,通過分析國產家庭倫理劇婆媳關系模式存在的問題,對構建國產家庭倫理劇中合理的婆媳關系模式提出建議,幫助國產家庭倫理劇更好地發展。
國產家庭倫理劇 婆媳關系 模式問題
社會是由家庭組合而成的,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關系,但不同的家庭成員間的關系也構成了不同種類的家庭關系,如親子關系、夫妻關系、兄妹關系、婆媳關系等,而婆媳關系卻是矛盾最突出的家庭關系。藝術起源于生活,國產家庭倫理劇中婆媳的人物形象、婆媳發生矛盾沖突的故事情節、婆媳矛盾處理的方式都是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婆媳關系來構建的。[1]
(一)敘事焦點側重于沖突
在國產電視劇中大量增加家庭生活的敘事內容,主要將家庭及個人生活為敘事焦點折射社會現實。如今涌現了很多以婆媳關系為敘事焦點的國產家庭倫理電視劇,比如不久前上映的《虎媽貓爸》《當婆婆遇上媽》《咱們結婚吧》《媳婦兒的美好時代》等,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也引起了非常強烈的社會反響。國產家庭倫理劇關于婆媳關系的題材也很廣泛,婆媳關系的敘事焦點可以涉及群眾就業、子孫教育、看病就醫、拆遷買房、大齡剩女剩男等頗多社會熱點,通過這些社會熱點來展開婆媳沖突,從而映照社會現實。比如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媳婦擅自主張女兒晚上一年學,婆婆對此不滿意,一怒之下將家里的所有存折、房產證扔在桌上,并生氣地說:“現在我把家里的全部財產交給你,你不是喜歡做主嗎,以后家里都交給你做主!”婆媳二人因孩子的教育問題大吵一架,由此可以看到,在婆媳關系中,婆婆是一家之主,喜歡掌控家庭生活的地位,而媳婦只能服從婆婆的安排,也切實體現了現實社會生活中婆媳相處存在的問題。敘事的題材豐富,但是敘事的焦點側重于表現婆媳關系的矛盾和沖突。[2]
(二)婆媳關系丑化、夸張化
國產家庭倫理劇的戲劇沖突一般只設置為生活化的沖突,通過大量的矛盾沖突構建婆媳的矛盾關系,并且對婆媳的丑惡形象夸張表現。在當今的國產家庭倫理劇中,在構建婆媳關系這一方面,著重講述婆媳的矛盾、沖突與斗爭,并沒有涉及更有正能量的內容,沒有向觀眾傳達樂觀積極的家庭觀念。比如在《當婆婆遇上媽》與《媳婦兒的美好時代》這兩部電視劇中,大部分的劇情都是圍繞“兩位婆婆因為不喜歡媳婦,沒事找事、處處刁難媳婦的沖突和矛盾”來展開,使婆婆的形象被夸張丑化。過量的沖突設置會使觀眾看劇疲勞,也會拉開現實與電視劇的差距。電視劇中,婆婆為對付媳婦而做出的不道德行為也會影響觀眾的價值觀。電視劇太多的負面情節會影響觀眾的思想,不利于現實生活中和諧家庭的構建。
(一)創新婆媳關系模式
創新婆媳關系模式首先要塑造更符合時代特征的新型婆媳人物。在構建婆媳關系時,要結合新時代人物的性格,結合新時代的文化特點,將新時代的婆媳關系處理方式及價值觀念表現出來。目前的國產家庭倫理劇主要以矛盾和沖突為敘事焦點構建婆媳關系,而忽略了婆媳關系中和諧的部分,并沒有體現出新時期真正的婆媳關系。在電視劇《咱們結婚吧》中,楊桃是一個具有新型婆媳文化觀念的新時代媳婦,對于婆婆誤會給她送被子是“走背字”、因年齡大反對結婚、婚后必須馬上生孩子等“刁難”,她主動調整自身的溝通方法,大度接受婆婆的“刁難”,即使非常生氣,但耐心傾聽婆婆的話,委婉地提出相反意見,言辭不粗魯。這種敬愛長輩、崇尚和諧的文化品格,相比于那些浮于言表、追求利益的家庭倫理劇,更為可貴。創新婆媳關系,要結合新時代人物的特點,也要繼承并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塑造新型的婆媳關系,升華婆媳人物的文化品格。[3]
(二)倡導表現和諧的婆媳關系
電視劇中表現的家庭關系以現實生活為依據。婆媳相處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人生階段,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沒有相關的知識或學科指導人們如何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在編創婆媳關系的故事情節中,要把正面積極的家庭觀念賦予其中,要加大婆媳和諧相處的表現力度,創造更多積極向上的電視劇文本,引導婆媳婦正確地處理沖突,用愛與包容化解矛盾。這樣才有助于在現實生活中建設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發揮國產家庭倫理劇的現實作用。
[1]陳陽.國產家庭倫理劇對女大學生擇偶觀的影響分析[J].學理論,2015(06).
[2]王敏.“看上去很美”:從依附到被遮蔽的依附——淺析國產家庭倫理劇中女性主義的困境[J].新世紀劇壇,2014(02).
[3]汪振城.當前我國電視家庭倫理劇研究成果述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05).
*本文系江西科技學院2014年度“校級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大眾文化時代的國產電視劇女性形象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RWQN02)
(責任編輯 劉冬楊)
賈翔羽,男,碩士研究生,江西科技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藝術;胡育丹,女,碩士研究生,江西科技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