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慧
【摘要】 目的 對56例子宮癌肉瘤患者的臨床病理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同時探討其潛在的臨床意義。方法 56例子宮癌肉瘤患者, 根據其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措施, 對診斷的臨床病理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觀察患者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結果 根據不同子宮癌肉瘤的病理分期, 觀察患者3年生存率, 結果Ⅰ期患者3年生存率為66.7%, Ⅱ期患者為56.3%, Ⅲ期患者為21.1%, Ⅳ期患者為0。不同病理分期患者3年生存率相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不同治療方法的預后進行比較, 結果為單純手術治療患者3年生存率為27.8%, 手術治療輔以化療患者為42.9%, 手術治療輔以放療患者為55.6%, 手術治療輔以放化療患者為75.0%。不同治療方法3年生存率不同,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病理檢查是診斷子宮癌肉瘤的金標準, 除臨床病理分期與患者的預后息息相關外, 預后還與腫瘤的惡性程度, 是否發生遠處轉移, 治療的方式相關;提高子宮癌肉瘤的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 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至關重要。
【關鍵詞】 子宮癌肉瘤;臨床病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12
子宮癌肉瘤是惡性腫瘤的一種, 常包括兩種成分, 一種是癌, 一種是肉瘤。臨床上婦產科工作中相對比較少見, 但惡性程度相對較高[1]。經檢查一旦確診為子宮癌肉瘤, 就應立即進行相應治療, 以免影響患者的生存期。子宮癌肉瘤可導致一系列的臨床癥狀, 如陰道的不規則出血、腹部疼痛、腹部包塊、壓迫癥狀、相應的體征等[2], 如不及時治療可顯著影響生存期, 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分析56例子宮癌肉瘤患者的臨床病理情況, 同時探討其臨床意義,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婦產科就診的56例子宮癌肉瘤患者, 年齡33~70歲, 平均年齡(49.83±6.45)歲。其中54例為絕經期婦女, 2例為未絕經婦女。病理分期標準:腫瘤組織僅侵犯宮體為Ⅰ期腫瘤;已經浸潤至宮頸為Ⅱ期腫瘤;已經超出子宮范圍, 侵犯到盆腔的相關組織, 但仍然未超出盆腔為Ⅲ期腫瘤;已經超出盆腔, 同時發生遠處轉移為Ⅳ期腫瘤。56例患者中18例患者病理分期為Ⅰ期, 16例患者病理分期為Ⅱ期, 19例患者病理分期為Ⅲ期, 3例患者病理分期為Ⅳ期。各分期患者的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術中取活子宮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56例子宮癌肉瘤患者, 其中, 18例鱗癌, 21例腺癌, 9例腺磷癌, 8例含肉瘤成分。治療方式:單純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輔以化療、手術治療輔以放療、手術治療輔以放化療。臨床上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 即全子宮切除術及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
1. 3 觀察指標 治療后, 根據臨床病理分期的不同, 觀察患者3年生存率以及不同治療方法3年生存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不同病理分期的預后比較 病理分期Ⅰ期患者3年生存率為66.7%, 病理分期Ⅱ期患者為56.3%, 病理分期Ⅲ期患者為21.1%, 病理分期Ⅳ期患者為0。不同病理分期患者3年生存率相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不同治療方法的預后比較 單純手術治療患者3年生存率為27.8%(5/18), 手術治療輔以化療患者為42.9%(9/21), 手術治療輔以放療患者為55.6%(5/9), 手術治療輔以放化療患者為75.0%(6/8)。不同治療方法3年生存率不同,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癌肉瘤, 是女性較少見的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3], 腫瘤常常突向宮腔內, 常表現為多發性, 呈息肉狀生長。發展到晚期, 可侵入肌層和周圍的組織, 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壓迫癥狀。晚期常發生遠處轉移, 可表現為血行播散、直接蔓延和淋巴轉移等。晚期子宮癌肉瘤常常可以累及骨盆側壁, 使得子宮固定不動。切面常常呈現灰白色, 伴有出血和壞死, 顯微鏡下除可見癌和肉瘤兩種成分外, 還可見兩者之間的過渡形態。
本實驗數據結果表明, 不同病理分期的預后比較, Ⅰ期患者3年生存率為66.7%, Ⅱ期患者為56.3%, Ⅲ期患者為21.1%, Ⅳ期為0。不同治療方法的預后比較, 單純手術治療患者3年生存率為27.8%, 手術治療輔以化療患者為42.9%, 手術治療輔以放療患者為55.6%, 手術治療輔以放化療患者為75.0%。不同病理分期、不同治療方法3年生存率不同,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原則, 以放療和化療為輔助治療[4]。患者的預后與很多因素有關, 如癌肉瘤的類型、腫瘤的病理分期、惡性程度、是否發生遠處轉移以及治療的方式等。
綜上所述, 盡管病理檢查是診斷子宮癌肉瘤的金標準, 但臨床病理分析與患者的預后息息相關, 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 做到高危人群定期體檢, 使子宮癌肉瘤能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 對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賈楠, 張楚瑤, 馮煒煒.子宮癌肉瘤41例臨床病理分析.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5, 24(1):7-10.
[2] 梅又文, 唐瑤, 胡麗娜.子宮癌肉瘤15例分析.四川醫學, 2013, 34(10):1518-1520.
[3] 王淑琴, 程繼榮, 齊玲.子宮癌肉瘤23例臨床分析.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09, 32(1):39-41.
[4] 張小龍, 劉煥義.子宮癌肉瘤的治療現狀.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4, 26(1):67-69.
[收稿日期: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