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秋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在剖宮產手術中的處理方式。方法 80例行剖宮產術和肌瘤剔除術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80例同時期進行剖宮產術的妊娠患者為對照組,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和產后感染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和產后感染率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49.2±3.4)min,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62.9±4.9)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適當情況下, 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同時進行剖宮產術和肌瘤剔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醫生應根據患者特殊狀況進行特殊處理。
【關鍵詞】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 ; 剖宮產手術; 肌瘤剔除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58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 多見于晚婚、晚育、高齡婦女[1]。隨著剖宮產術的不斷提高, 各種婦科肌瘤的檢出率也明顯升高, 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等[2]。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是產科常見的一種妊娠合并癥, 其可造成嚴重的后果, 如流產、早產、產后出血、胎盤異常等[3]。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 國內已有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同時進行剖宮產術和肌瘤剔除術的相關報道, 但對于該做法仍有不同的意見與看法[4]。現選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來本院進行剖宮產術和肌瘤剔除術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80例患者并選取同時期進行剖宮產術的妊娠患者80例, 對其進行分析研究, 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來本院進行剖宮產術和肌瘤剔除術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80例為觀察組, 年齡22~45歲, 平均年齡(29.3±5.6)歲;初產婦46例, 經產婦34例;均為單胎妊娠。選取同時期進行剖宮產術的妊娠80例患者為對照組, 年齡21~41歲, 平均年齡(28.8±5.9)歲;初產婦42例, 經產婦38例;均為單胎妊娠。兩組患者在術前均未有出血癥狀、凝血障礙性疾病等。兩組患者在年齡、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做好術前準備, 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橫切口, 進行子宮下段剖宮取胎術, 胎兒出生后, 向患者靜脈滴注10 U縮宮素同時宮體注射10 U縮宮素, 對照組患者注射完成后用可吸收線縫合子宮。觀察組患者因還需肌瘤剔除術, 所以先不縫合。在瘤體周圍注射20 U縮宮素, 若子宮肌瘤在子宮肌瘤或位于子宮黏膜下, 應先進行子宮剔除術后縫合子宮;若子宮肌瘤在其他位置則可以先縫合子宮后進行肌瘤剔除術。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并統計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及產后感染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產后感染率分別為(216±41)ml、(4.8±0.7)d、2.9%。觀察組分別為(270±51)ml、(5.6±0.5)d、3.5%。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49.2±3.4)min, 觀察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62.9±4.9)min,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屬于高危妊娠, 其發病率可達2.5%~3.0%。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在進行妊娠時是否進行肌瘤的剔除一直備受爭議, 肌瘤發生時一般無明顯癥狀, 極易被忽略, 因此, 要使肌瘤能夠及時發現, 就需要完善產前檢查和超聲檢查[5]。此前一些學者認為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在剖宮產中同時進行肌瘤剔除容易造成患者出血和感染, 因此除了靠近剖宮產子宮切口容易剔除的肌瘤外, 其他肌瘤都不主張同時切除。隨著社會的發展, 醫學技術水平的提高, 這種觀點慢慢被推翻。目前研究表明,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同時進行剖宮產和肌瘤剔除術是可行的, 避免了患者再次進行手術的麻煩和痛苦。問卷調查也表明,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愿意接受剖宮產和肌瘤切除術同時進行。且該方法與單純的剖宮產在出血量、住院時間和感染率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在進行手術前, 護理人員應在手術室配備充足的血源, 以防患者在手術中發生突發情況, 除此之外,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做全面的檢查, 檢查其血小板數量、凝血功能等是否正常[6]。在進行手術時除黏膜下肌瘤外, 應對患者先進行剖腹產后進行肌瘤剔除術, 術中應合理使用縮宮素, 以防子宮大量出血。在進行手術時應遵循幾項原則:在子宮漿膜、黏膜下的肌瘤應盡可能切除;當肌瘤在子宮切口下段時應盡可能地挖除;對于在宮角闊韌帶部的肌瘤, 因基底部的血供較為豐富, 應根據患者的情況決定是否切除;若肌瘤在肌壁間, 應盡可能的切除。手術完成后, 應密切關注患者, 加強子宮收縮劑及預防感染藥物的應用。
綜上所述, 在適當情況下, 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同時進行剖宮產術和肌瘤剔除術是安全可行的。醫生應根據患者特殊狀況進行特殊處理。
參考文獻
[1] 李金梅.妊娠合并子宮肌瘤68例分析.臨床醫藥實踐雜志, 2008, 8(17):715.
[2] Kaymak O, Ustunyurt E, Okyay RE, et al. Myomectomy duringcesarean Section. Int J Gynecol Obstet, 2005, 89(2):90.
[3] 王伽略, 楊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診斷與處理.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7, 23(10): 740.
[4] Sheiner E, Bashiri A, Levy A, et al. Obst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perina-tal outcome ofpregnancies with uterine leiomyomas. J Reprod Med, 2004, 49(3):182-186.
[5] 李雅麗, 陳映竹, 付建紅, 等.剖宮產同時子宮肌瘤剔除術分析. 河南診斷與治療, 2002, 16(5):339-340.
[6] 黃萍, 楊孜, 李蕾, 等.妊娠合并子宮肌瘤130例臨床分析.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05, 6(3):165-166.
[收稿日期:201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