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 呂淑英 賈琳
【摘要】 目的 研究孕婦陰道B族溶血性鏈球菌(GBS)的帶菌率并研討其對母嬰預后的影響。方法 990例定期產檢的孕婦, 均在孕35~37周后采取孕婦陰道下段分泌物, 進行細菌培養, 分析GBS的攜帶率。將攜帶GBS的患者記為觀察組, 抽取同一時期不攜帶GBS的120例孕婦記為對照組, 比較兩組母嬰結局。結果 本文抽取的990例孕婦中有114例孕婦攜帶GBS細菌, 帶病率為11.5%。觀察組孕婦流產的發生率為7.4%, 早產為17.2%, 胎膜早破為38.6%,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的0.8%、2.5%及8.3%,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胎兒窘迫的發生率為7.4%, 雖低于對照組的8.3%,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肺炎的發生率為5.9%, 上呼吸道感染為30.9%,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的0.8%及11.7%,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為4.4%, 對照組為0.8%,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本地區孕婦陰道GBS帶菌率約為11.5%, GBS感染對母嬰結局可造成嚴重后果, 故需加強產前保健及GBS感染的篩查。
【關鍵詞】 孕婦陰道;B族溶血性鏈球菌;帶菌率;母嬰結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68
GBS是人體腸道及輸尿管、膀胱及尿道內常見的寄生菌, 15%~35%的正常人攜帶有該種菌, 孕婦的帶菌率在10%~30%, 如今大多數學者已公認GBS是導致孕婦圍產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對母嬰結局有著嚴重的影響, 如增加早產、流產、新生兒窒息等疾病的發病率[1]。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 孕婦陰道GBS感染逆行造成宮腔感染, 引起孕婦感染及胎兒宮內缺氧, 新生兒肺炎等情況并不少見[2]。本文通過調查分析本院990例孕婦陰道GBS帶菌率及母嬰結局情況, 研討陰道GBS感染對母嬰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來本院定期產檢的孕婦990例, 年齡23~40歲, 平均年齡(28.6±3.4)歲。通過孕35~37周的陰道下段分泌物細菌培養, 將GBS陽性孕婦標記為觀察組, 并選擇同一時期GBS陰性的孕婦120例記為對照組。兩組孕婦一般資料(如孕周、年齡、孕產次數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孕婦均不存在妊娠合并癥, 近3個月內感染及抗生素使用史。本文研究均已與孕婦及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并取得了醫院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
1. 2 研究方法 在所有孕婦妊娠35~37周后均經由同一位經驗豐富的婦產科醫生進行外陰消毒, 窺陰器置入后使用無菌棉簽在孕婦的陰道下段分泌物取樣, 放入無菌管中及時送檢。將樣本種植于含有細菌培養基的10 cm培養皿中, 12 h后更換培養基, 然后使用無菌接種環進行區域劃線, 最后放入0.5% CO2, 37℃的培養箱中培養, 1 d后觀察有無菌落, 有菌落者需進一步采用法國梅里埃ATB Expression 1200細菌儀器進行細菌分純培養, 同時進行藥敏培養;無菌落的培養皿繼續培養, 3 d后觀察有無菌落, 如果仍無菌落可判定為陰性[3, 4]。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GBS帶菌率調查 本文抽取的990例孕婦中有114例孕婦攜帶GBS細菌, 帶病率為11.5%。
2. 2 GBS感染對孕婦結局的影響 觀察組孕婦流產的發生率為7.4%, 早產為17.2%, 胎膜早破為38.6%,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的0.8%、2.5%及8.3%,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胎兒窘迫的發生率為7.4%, 雖低于對照組的8.3%,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GBS感染對新生兒結局的影響 觀察組(114例)新生兒肺炎的發生率為5.9%, 上呼吸道感染為30.9%,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120例)孕婦的0.8%及11.7%,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為4.4%, 對照組為0.8%,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如今, GBS感染已經發展成為歐美發達國家孕婦圍生期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 發生率為5%~35%[1]。本研究調查結果發現GBS的帶菌率為11.5%, 符合相關報道結果[5, 6]。歐美國家十分重視GBS感染的預防及處理, 我國過去一直對GBS感染重視度不夠, 近年來逐漸改善, 許多研究已證實GBS感染對母嬰結局的重要影響是增加妊娠并發癥及新生兒感染的發生率[2]。目前, 在陰道下段及肛周處取樣培養出GBS是判斷GBS感染的金標準[7]。
從本文結果可得出, GBS感染可造成孕婦發生流產、早破、早產等妊娠并發癥的發病率, 可能因為GBS細菌的絨毛膜具有極強的吸附和穿透力, 增加胎膜早破的風險, 胎膜破裂后細菌進行子宮腔引起宮內感染, 并釋放大量的磷脂酶A2、前列腺素等物質, 引起子宮較強烈的收縮, 從而造成早產或流產[8]。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胎兒窘迫及窒息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當(P>0.05), 可能與本院加強產前產時胎兒監護的措施有關。本研究中觀察組新生兒肺炎、上感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與相關報道新生兒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GBS結論一致[9]。
綜上所述, 孕婦攜帶GBS細菌可嚴重危害到自身及新生兒的健康。因此, 臨床上應重視GBS的早期檢測, 盡可能做到早診斷并及時采取措施, 通常選擇青霉素G對其治療。
參考文獻
[1] 張永, 張秦, 吳元赭, 等. 妊娠晚期孕婦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對母兒的影響.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3, 26(8):833-835.
[2] 王莉欽, 吳蘭芬, 韋云龍.孕期生殖道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檢測的臨床意義.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7):1763-1765.
[3] 郭華峰, 楊筱青, 楊俊娟.妊娠晚期孕婦生殖道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及臨床結局研究.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8(30):4897-4898.
[4] 游艷琴, 童紅莉, 高志英, 等. 實時聚合酶鏈反應技術檢測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鏈球菌的臨床價值.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2014, 17(6):403-405.
[5] 陳慧慧, 范建霞, 陸庭嫣, 等. 孕婦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對母嬰的影響.上海醫學, 2009, 32(2):128-130.
[6] 顧曉明 . 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孕婦經產時抗生素預防治療后臨床效果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6):163-164.
[7] 陶麗靜, 陳文惠, 鄧劍玲 . B族鏈球菌對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的影響.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3, 24(19):4429-4430.
[8] 馬爽, 張曉靜, 李海嬌 . 妊娠晚期B族鏈球菌帶菌者預防性治療的臨床研究.醫學研究雜志, 2014, 43(1):111-113.
[9] 李鶴梅, 孟偉莉 . 流動人口孕產婦B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監測與母嬰傳播干預結果分析.現代醫院, 2010, 10(4):28-30.
[收稿日期: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