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璽 陳明真 盧燕珊
【摘要】 目的 探討甘露醇激發試驗和組胺激發試驗對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6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 對其進行組胺激發試驗, 陽性患者再進行甘露醇激發試驗, 觀察其診斷價值。結果 甘露醇激發試驗的靈敏度為90.9%, 誤診率為6.2%, 特異度為93.7%, 漏診率為9.1%, 組胺激發試驗的特異度為88.2%, 靈敏度為95.2%, 一致檢驗量Kappa=0.81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與組胺激發試驗相比, 以甘露醇激發試驗對于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特異性更好, 是一種既方便又經濟的檢測手段, 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關鍵詞】 甘露醇激發試驗;組胺激發試驗;支氣管哮喘;特異度;靈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14
伴隨著現代人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 吸入性變應原逐年增加, 而這是造成支氣管哮喘疾病發生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危害極大, 這需要臨床不斷探究有效的診斷方式[1]。氣道高反應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 對患者的氣道反應性進行檢測, 是診斷支氣管哮喘的重要措施。組胺是一種常用藥物激發試驗用藥, 具有生物活性的介質, 人體吸入后可以對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2]。甘露醇激發試驗能夠間接測量氣道反應性, 在國內的研究較少。因此, 本文選擇4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激發試驗, 探討其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 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 年齡4~60歲, 平均年齡(35.2± 10.3)歲。主要臨床特征為咳嗽、胸悶, 肺部聽診無哮鳴音, 近期并未出現呼吸道感染史、近期心臟病史。所有試驗均獲得患者及院倫理協會同意后方可進行。
1. 2 方法 60例患者采用德國耶格生產的Masterscreen diffusion組合式肺功能儀。以生理鹽水將組胺稀釋成濃度分別為0.3%、0.6%、1.2%、2.5%、5.0%。保持患者安靜休息一段時間后對其檢測基礎肺通氣功能, 隨后吸入生理鹽水霧化液, 吸入時掌握正確的吸入方法, 開始保持低濃度吸入, 劑量遞增, 對患者的肺通氣功能進行多次監測。當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降低至20%時, 組胺的累積量為<7.8 ?mol, 判斷為陽性。
經組胺激發試驗確診為陽性的患者, 在3個月后采用鄭州坤利有限公司生產的甘露醇粉為干粉噴劑制劑(型號為ISO, 100 g/瓶)進行吸入試驗, 劑量分別以50、100、150、200、250、300、400、500、600 mg逐漸增加, 直至患者出現陽性反應后停止, 陽性判斷標準是FEV1下降>20%, 吸入后90 s內對患者的肺功能進行檢測。患者吸入600 mg后, FEV1下降≥20%時, 判斷為陰性。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數據組間進行Kappa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甘露醇激發試驗的靈敏度為90.9%, 誤診率為6.2%, 特異度為93.7%, 漏診率為9.1%;組胺激發試驗的特異度為88.2%, 靈敏度為95.2%, 作為一致性檢驗的統計量Kappa=0.81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因此甘露醇激發試驗與常規的診斷方法的一致性是較好的。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疾病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共同作用的慢性炎癥類疾病。支氣管哮喘將會提高人體的氣道反應性。支氣管反應性是指當患者的支氣管遭受到某種刺激時, 出現的縮窄程度。一旦這種刺激出現于正常人體中, 是一種無反應狀態或嚴重程度較輕的狀態, 但是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將會造成顯著的支氣管狹窄, 這就是支氣管高反應性。支氣管激發試驗是通過某種物質的刺激, 使人體支氣管平滑肌出現收縮, 再通過檢測肺功能等指標, 判斷狹窄程度, 然后對其反應性進行試驗的方法[3]。
組胺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介質, 試驗劑量的組胺對于正常肺的作用較小, 甚至沒有作用, 因此組胺經常被運用于藥物的激發試驗中。甘露醇干粉劑是一種全新的激發試驗藥物, 能夠有效的測定氣道高反應性, 但與其他高滲性物質類似, 對于誘發哮喘發作的機理尚未得到詳細的探究[4, 5]。但可能是由于哮喘患者的氣道對于眾多滲透性刺激物更加敏感, 而甘露醇干粉吸入劑也是一種具有高滲性的物質。當其進入人體氣道后, 會在人體內形成滲透壓梯度, 促進水分擴散, 支氣管道丟失水分會造成人體的支氣管壁發生血管擴張現象, 增加支氣管黏膜上皮的滲透壓水平, 造成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 由此會造成支氣管出現痙攣, 最終誘發哮喘疾病。同時較高的滲透壓還能夠對人體的無髓鞘的氣道C-纖維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故而還可以通過神經反射誘發人體的支氣管發生痙攣。
在本次研究中, 與組胺激發試驗相比, 支氣管哮喘患者以甘露醇激發試驗的特異性較高, 為93.7%, 這表明甘露醇激發試驗能夠有效排除支氣管哮喘疾病, 當判斷為陰性時, 能夠基本排除支氣管哮喘, 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但本次試驗受到樣本數量的限制, 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探究。
綜上所述, 與組胺激發試驗相比, 以甘露醇激發試驗對于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特異性更好, 是一種既方便又經濟的檢測手段, 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張冉, 田慶秀, 余麗君. 支氣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依從性的研究. 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1):42.
[2] 武小寓, 張平, 龐倩, 等. 西安地區兒童支氣管哮喘吸入性過敏原的調查分析.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4(20):3849-3852.
[3] 山雪. 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護理探析.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1):126.
[4] 宋辰斐, 夏以琳. 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中西醫臨床研究進展.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2):95.
[5] 張勇, 王秋萍. 上下氣道炎性疾病的檢測方法. 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2, 36(2):96-101.
[收稿日期: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