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娟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討心肌梗死急性期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的病情觀察與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100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 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對護理的滿意率。結果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70.00%, 低于實驗組的82.00%;實驗組心肌疼痛患者與死亡患者都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通過綜合護理病情明顯好轉, 且有助于患者恢復身心健康,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效率, 值得應用并推廣。
【關鍵詞】 心肌梗死急性期;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綜合護理;常規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77
心肌梗死是內科較為多見的急危重癥[1], 發病率逐年上升。此類疾病有發病急, 死亡率高的特點。主要發病機制是冠狀動脈阻塞, 血液不能回流, 心肌因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導致該疾病發生的原因很多, 過度勞累、心情持續緊張、食入大量的高脂高熱食物、便秘、受寒等因素都會造成心肌梗死[2]。心肌梗死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胸痛、頭暈、惡心嘔吐、全身乏力、盜汗[3], 嚴重的患者會出現休克、昏迷等。本文主要探討心肌梗死急性期ICU的病情觀察與護理干預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齡42~77歲, 平均年齡(60.25±0.56)歲。實驗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齡43~78歲, 平均年齡(60.24±0.55)歲。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檢查及臨床癥狀表現確診為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 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和存在嚴重心率失常的患者。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不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綜合護理, 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 2. 1 心理護理 ①術前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談, 告知患者手術的流程, 并說一些激勵的話語, 消除患者內心的焦慮與不安。②術后待患者恢復意識之后, 和患者進行交談, 觀察患者身體上有哪些不適, 并和患者講解不適的原因, 緩解患者內心的不安。
1. 2. 2 技能護理 ①術前護理人員應該認真檢測心電圖, 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率、脈搏、血壓等指標, 并為患者測定中心靜脈壓以及測定是否適合溶栓治療, 為患者的手術打下基礎。②術中保持患者呼吸順暢, 四肢盡量伸直, 手術室內空氣清新。③術后護理人員仍然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率與血壓, 并記錄。
1. 2. 3 飲食護理 患者出院前, 護理人員應該叮囑患者不要吃太過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 盡量戒煙戒酒, 避免疾病復發。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后心肌疼痛例數及死亡例數, 出現心肌疼痛例數以及死亡例數越少, 則表示臨床療效越好;反之則越差。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 并將該指標分成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護理態度都非常認可;滿意: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護理態度比較認可;不滿意: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護理態度不認可??倽M意率=非常滿意率+ 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心肌疼痛10例, 死亡1例;對照組患者心肌疼痛34例, 死亡2例。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82.00%(非常滿意30例, 滿意11例, 不滿意9例), 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70.00%(非常滿意15例, 滿意20例, 不滿意15例), 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危險病癥[4], 不僅發病急, 而且死亡率極高。該疾病主要多發于老年人, 病情較為復雜, 難以控制。除此之外, 如果長期不予治療, 很容易引發其他嚴重的并發癥, 比如心臟破裂、室壁膨脹瘤、動靜脈栓塞、心肌梗死后綜合征等[5]。ICU綜合護理是在ICU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患者增加了身體以及心理上的護理。術前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談, 降低緊張焦慮的不安情緒;讓患者對手術治療更加放心, 對研究方法充分了解, 消除患者的疑惑, 讓患者更加主動積極配合治療;術后及時與患者溝通, 了解患者的需求與病情, 身體是否有不適, 盡量幫患者盡快解決。護理人員應該熟練掌握護理技能, 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負責。保持ICU病房干凈、整潔, 勤為患者換被褥, 降低感染發生幾率。叮囑患者注意飲食, 不要食用太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82.00%, 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70.00%, 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實驗組病死患者與心肌疼痛患者的例數都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綜合護理更有利于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病情的好轉, 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35): 212-213.
[2] 張淑娟, 周鵬.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護理.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33):427-428.
[3] 艾艷華.以人為本的護理管理理念在ICU的應用.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5):288-289.
[4] 楊月桂.重癥ICU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36):160-161.
[5] 劉瑞云. ICU患者188例留置氣囊尿管的護理.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7):334-335.
[收稿日期: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