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鷹 祖薇薇 陳非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腰椎穿刺(腰穿)術后舒適度的影響。方法 80例需行腰穿患兒, 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進行綜合護理干預,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比較兩組患兒術后不適具體原因、整體發(fā)生率、平均操作時間、操作過程出血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發(fā)生頭痛頭暈、腰背痛、惡心嘔吐和頸部不適的例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 其整體不適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平均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 操作過程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減少腰穿患兒術后頭痛、腰背痛比例, 縮短治療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 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患兒;腰椎穿刺;舒適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78
腰椎穿刺為一種有創(chuàng)傷性的操作, 其將給患兒造成一定疼痛不適, 引起其恐懼和焦慮[1]。而在臨床上, 多數(shù)醫(yī)師關注重點為順利完成操作[2]。護理干預主要是將臨床干預的重點放在可見性的外部行為上, 采用學習、調整等方式, 改變患兒的個體差異, 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3]。針對腰穿進行護理, 其目的主要是幫助患兒更好的應對操作帶來的不適, 減輕生理與心理的傷害。本研究主要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腰穿術后舒適度的影響,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腰穿的80例患兒, 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所有患兒行腰穿前均與其法定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并取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23例, 女17例, 年齡1~8歲, 平均年齡(5.6±0.6)歲, 身高80~160 cm, 平均身高(136.8±11.9)cm;既往曾行腰穿者11例;對照組男23例, 女17例, 年齡1~8歲, 平均年齡(5.5±0.6)歲, 身高80~160 cm, 平均身高(136.9±11.8)cm;既往曾行腰穿者12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身高及既往行腰穿史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 具體如下。
1. 2. 1 心理護理 主要以術后心理安慰及正面表揚為主, 如表揚患兒有多么勇敢、多么聽話等, 減輕患兒術后的恐懼和焦慮, 可以在患兒床旁對其進行夸獎。在患兒回到病室后需為患兒提供一個安靜整潔的恢復環(huán)境, 盡量減少陪護和探視人員, 同時對同病室患兒可盡量安排同期進行集中治療, 提高患兒相互之間鼓勵因素。針對患兒家屬的心理干預, 可加強與其監(jiān)護人的溝通, 促使其監(jiān)護人積極參與到患兒的護理中, 鼓勵患兒通過語言將內心感受表達出來, 同時在治療前后盡量滿足患兒提出的合理要求, 通過為患兒講故事, 陪患兒玩玩具以及許諾獎品等方式, 增強患兒治療信心, 并起到一定的分散患兒注意力, 減輕其焦慮、恐懼心理的作用。
1. 2. 2 術后低顱壓頭痛的預防及護理 告知患兒及其監(jiān)護人術后嚴格去枕平臥6 h的重要性, 取得其主動配合。針對年齡較小患兒, 其很難在床上安靜平臥6 h, 故需嚴格把握術后去枕平臥的前1 h, 隨后的5 h可告知將患兒安置為相對自由體位, 如平臥位、側臥位、屈膝臥位以及屈膝側臥位等, 并可每間隔1 h更換1次, 亦可根據(jù)患兒自主行為進行調整, 但需避免在體位改變是抬高頭部甚至坐起或站立位。
1. 2. 3 術后背痛的預防 首先在穿刺前應主動與患兒監(jiān)護人進行詳細溝通, 消除其顧慮, 爭取其主動配合。護理上可為患兒監(jiān)護人詳細做好實施腰穿的解釋, 通過積極溝通及行動影響, 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 避免和減少護理過程給患兒造成不良影響。隨后應加強患兒的心理支持, 切忌在患兒面前暗示術后可能發(fā)生腰痛情況。在穿刺成功后, 及時將患兒安放為去枕平臥位, 并根據(jù)患兒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同時在患兒腰背部墊以薄枕。積極鼓勵和表揚患兒, 減輕患兒緊張、恐懼與焦慮, 主動與患兒及其監(jiān)護人進行接觸, 給予患兒喜愛的玩具、好聽的歌曲等分散患兒注意力。針對穿刺不順利, 術后腰痛患兒, 護理上可一邊用手托住患兒腰部行輕微按摩, 同時暗示患兒腰部正慢慢伸直, 傷口已在緩慢愈合。對于嚴重疼痛患兒, 可遵醫(yī)囑適當使用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處理。
1. 3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操作時協(xié)助患兒擺放體位, 術后如出現(xiàn)不適, 匯報醫(yī)師配合對癥支持處理。
1. 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統(tǒng)計兩組術后不適具體原因及整體發(fā)生率, 比較兩組平均操作時間、操作過程出血量及護理滿意度。①舒適度評定:在患兒腰穿術后住院期間, 如出現(xiàn)頭部懸空感、頭痛頭暈以及頸部壓迫感、脊柱牽拉感, 背痛以及因腰穿引起的顱內壓改變導致的惡心嘔吐等均評定為術后不適。②平均操作時間為對患兒擺放體位開始至腰穿針拔除后將穿刺點貼好無菌敷料之間的時間。③操作過程出血量采用稱重法進行計算。④護理滿意度主要統(tǒng)計患兒家長對操作過程表示滿意的例數(shù), 護理滿意度=滿意/總例數(shù)×100%。整體不適率=(頭痛頭暈例數(shù)+腰背痛例數(shù)+惡心嘔吐例數(shù)+頸部不適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舒適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fā)生頭痛頭暈、腰背痛、惡心嘔吐和頸部不適的例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 其整體不適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平均操作時間、操作過程出血量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平均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 操作過程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小兒腰穿是一種較為常用的兒科臨床診療方法, 多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4]。如何減少并發(fā)癥, 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患兒術后舒適度, 避免術后頭痛和腰背痛是取得患兒接受該有創(chuàng)操作的前提[5]。本研究對腰穿患兒進行針對性護理, 尤其是針對心理因素、術后頭痛和腰背痛的預防等進行重點探討。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發(fā)生頭痛頭暈、腰背痛、惡心嘔吐和頸部不適的例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 其整體不適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可能與護理上, 通過言語、表情等加強對患兒的干預, 將顯著改善患兒心理狀況, 增強患兒依從性, 減輕和消除心身負擔有關。針對術后頭痛進行針對性干預, 注重術后絕對臥床休息的重要性, 減少了術后低顱壓性頭痛的發(fā)生率, 同時術后發(fā)現(xiàn)腰背痛的例數(shù)亦顯著減少, 可能是因為護理干預后, 縮短了皮膚的受壓的時間[6], 避免了患兒腰部因長時間的受壓及反復穿刺導致的血循環(huán)障礙及局部損傷, 減少了局部組織的水腫, 更利于術后術后局部穿刺部位的恢復[7]。
綜上所述, 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減少腰穿患兒術后頭痛、腰背痛比例, 縮短治療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 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徐建華, 張歡.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兒102例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35):8794.
[2] 刁海燕. 舒適護理在小兒腰椎穿刺術中的應用. 護理研究(旬刊), 2010, 12(4):543.
[3] 蔣慧珍.護理干預在兒童白血病鞘內注射治療中的應用.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1, 17(17):2005-2008.
[4] 婁春燕.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從性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2, 13(11):100-101.
[5] 陳燕云.心理護理對白血病患兒治療作用的觀察.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 2012, 17(1):29-31.
[6] 言和芬.護理干預對骨折術后患者焦慮及抑郁影響的臨床研究. 醫(yī)學美學美容, 2015, 23(1):418-419.
[7] 劉群, 鄧映楊.舒適護理在小兒白血病腰穿鞘內注射術中的應用效果.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9):47-48.
[收稿日期: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