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曼

在“經濟新常態”和“大資管時代”背景下,“創新”無疑是驅動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最核心的關鍵詞。
在加拿大前四大銀行之一Bank of Nova Scotia開啟了banker生涯,從加拿大最大金融機構之一InvestorsGroup到花旗銀行某行行長、再到世界一流的歐洲銀行,最后到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宜信財富深耕七年,一個有著如此顯赫工作背景的女人,當初為何會做出那樣的選擇?如今七年過去了,她是否后悔?這七年間又發生了什么?
我們在說的這個傳奇女人就是宜信財富高級副總裁趙若冰,采訪當天是北京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應景了資本寒冬的凜冽,由于有會在身,采訪推遲了一刻鐘,當會議結束團隊成員盡散后,她笑意盈盈表示抱歉,溫暖的柔聲細語剎時驅趕了寒冷。
她光腿穿一身剪裁得體的及膝連衣裙,干練又帶有幾分瀟灑,談及過往,溫柔的眼眸頓時閃亮了起來,她是我見過為數不多語速超快又及其聰明的人。這并不難發現,早在2007年,趙若冰就做了一份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調研,這份調研讓她預判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爆發就要來臨,中國即將要經歷一場金融行業發展的“暴風雨”。“在這場‘暴風雨’來臨之際我想做一只翱翔在風雨中的海鷗。”她喝了一口水說。
恰巧在那個時候,她遇到了宜信創始人唐寧,唐寧的創新能力、長遠的眼光和視野,以及作為海歸相似的經歷和理念讓兩人一見如故,這也開啟了趙若冰在宜信財富的七年光景。
被問及對當初這一決定是否后悔時,她說:“現在想想當初的選擇是挺瘋狂的,但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在宜信財富這七年時間里經歷的、學習的東西是過去職業生涯的幾倍,在宜信財富一年相當于外面三年的感覺。”
大資管時代下的挑戰
作為財富管理業務的“帶頭大哥”,趙若冰對大資管時代下的財富管理行業現狀有著她自己的看法,她表示,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應用,財富管理的鏈條擴大,不僅服務的人群更多,而且提供的服務更有深度和廣度。
“大資管時代,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是資產端,另一個是優質資產,這是金融服務的兩個版圖。如果說過去,整個社會是以犧牲環境和廉價勞動力獲得財富積累,那么未來,國家的發展要轉型,應該以技術創新為主,技術創新與整個金融服務行業,以及大資管時代是息息相關的。大資管時代意味著資產的合理運用和管理將會極大程度上促進創新,并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它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中國的監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金融監管上都是一行三會,即中國人民銀行、保監會、證監會和銀監會,分業監管。進入大資產管理時代,資產管理意味著創新,就是產品創新、渠道創新、模式創新。對于新的行業發展,分業監管弊端太多,因此,未來整個監管模式會進入同業監管。
其次,未來產品創新會五花八門。混業監管模式會產生一系列產品創新,甚至會出現過去聞未所聞,想也不敢想的產品。
那么,在大資管時代下的財富管理行業又將要面對哪些挑戰?趙若冰認為,首先,在混業監管模式下,相關法律的快速跟進會成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非常重要的利器。其次是人才,國家政府和監管機構應該盡快意識到金融機構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在應對挑戰上,她以宜信財富為例,宜信財富對客戶的了解使得它在不同時期都可以給客戶提供讓其滿意的解決方案。所以,面對新的挑戰,宜信財富具備很強的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