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志
制造業是一國經濟發展并走向強盛的基礎。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大環境下,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中國制造2025”方略同期發布,努力在全球產業再分工中占領高地。而加速轉型升級、深入融合信息化技術、保有核心競爭能力,是各個制造企業的共同選擇。
中航工業洪都作為共和國的航空長子,64年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航空制造業升級發展的縮影史。在中航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大格局中,中航工業洪都緊緊抓住“十二五”黃金機遇期,堅定落實中航工業“兩融、三新、五化、萬億”發展戰略,堅守政治忠誠,戰略定力,牢牢把握“資源、技術、文化”制造三原色,轉型升級,再造魂魄,啟動第三次創業,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
價值回歸:機遇內化為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作為指引組織前進的行動綱領,是決定企業經營活動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制定戰略就是把機遇化成勝勢的聚焦過程。2010年前后,中航工業洪都著手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企業內外部環境,對企業變革、創新模式、發展路徑以及挑戰目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行深刻思考,謀劃“十二五”的企業發展戰略。考慮到國家對高技術集成為特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國家戰略任務和我軍戰略轉型對航空武器裝備的新需求和全球教練機市場的穩定需求,內部“廠所合一、機彈一體”的體制優勢、技術儲備,在充分梳理論證后,形成并發布了“十二五”及中長期發展戰略。戰略中,重點以訓效、攻擊、打擊等多譜系產品形成核心競爭能力,突出軍用航空、民用航空和非航空民品三大領域,著力打造成為國際一流飛行訓練系統供應商、國內外知名的機身段一級供應商等四大供應商體系,履行“引領飛訓、軍民共進、惠澤員工、跨越發展”的使命。
教練機始終是初中高級同時面向用戶,適應飛行員訓練的不同階段,不存在此進彼退的關系。不論是我國的國防戰略新需要帶來的裝備變革,還是各國空軍訓練體制的新變革,都離不開“戰斗力生成”這一核心問題,這為洪都這個專業供應商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今天的洪都,已經能夠站在世界前沿,提供高水平的產品和服務。為此,洪都堅定不移地突出在教練機領域的核心價值,確立了“系列發展、完善體系、軍民兩用,內外并重”的方針,致力于以初、中、高系列教練機為譜系、地面訓練系統產品作支撐,做實“飛行訓練效能體系”,實現訓練人、訓練法、訓練物“三位一體”的綜合訓效功能,滿足客戶需求,引領世界飛訓潮流,奠定中國訓效基地、中國教練機基地的核心能力。
在航空零部件制造領域,堅持以C919項目為契機,積極打造我國機身制造COE,形成核心競爭力,建立起主要專業門類齊全、技術先進、設備精良的零部件制造能力。
在非航空民品領域,按照“平臺建設、業務支撐、抱團發展、增加內需”的發展思路,推進非航空民品機制體制改革。構建平臺,組建民品子公司,通過現有產品升級,擴大現有產品經濟規模。通過自主研發、合資合作和收購兼并等多元化發展模式培育新興產品產業,做大做強非航空民品。
機遇轉換成了可行的資源與目標,洪都步入了由“機遇導向型”向“戰略導向型”的新時期,也吹響了第三次創業的號角。5年來,在戰略大旗的指引下,洪都一張藍圖干到底,拉開了戰略落地的轉型巨變進程。在思想上,對員工持續進行了傳遞宣貫,講清資源條件、技術條件、市場需求、發展動機,辯證看待有利不利因素;在行動上,堅定戰略定力,充分估計困難,科學統籌、負重前進,一步一步落實既定目標。
時至今日,精準定位的洪都價值,已經在我國裝備建設的大格局中得到充分認可,在國際競爭中得到認可,在全體員工中得到認可。
轉型之路:戰略轉化為戰術
再偉大的戰略也需要有效的落地執行,有效的戰術承接,一以貫之。洪都領導班子充分重視戰略落地過程,在人、產品、工具等要素上,穩步啟動支撐戰術,大力進行結構調整,配置戰略資源。
在人力資源的激活與升級中,洪都暢通了六大崗位體系,實施了干部員工競爭上崗;進行了薪酬體系改革和員工績效管理,突出價值貢獻的導向;內外結合、高質量高頻率進行干部員工的綜合素質培訓;堅持整肅政紀黨風強化職業監督;加快結構性冗員的安置,大力引進新員工,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發生了明顯轉變。
在結構調整中,洪都積極構建業務驅動模式,在組織結構上完成了精減整合,設定了組織績效體系,支撐戰略落地;物資采購配送分離,投資企業清理整頓,組建了海虹測控、國際機電等新的規模型價值鏈增值平臺。
在管理工具的創新整合上,大力建設集中的運營管控平臺,推進科研生產一體化建設,持續推動生產管理由調度模式向計劃模式轉型,實施制造主價值鏈的指令性計劃落實均衡生產;開展管理創新課題研究,AOS等管理工具深入運用;培育民機管理文化發展國際航空轉包項目。
在思想轉變上,堅持價值趨同,進行“洪都心”的培育,加速“洪都心、新洪都”文化建設,進行中航工業領導力模型的廣泛運用,開展全員綜合素質培訓,組織干部能力提升培訓,建設榜樣典型表彰平臺,開展思想管理,創新輿論傳播模式。
在產品結構調整上,對原有的產品組合進行重新架構,形成高教機為代表的新產品組合;加快內部預研、在研型號的進度,支撐產品的譜系化發展。
能力升級:“質造”向“智造”的躍升
中航工業洪都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統領,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實現了技術能力的升級換代,加快從“質造”、到“自造”再到“智造”的跳躍。這種深刻的自我革命,涉及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裝備的消化應用,是一次巨大考驗。
5年來,洪都高標準規劃、大投入建設,大跨步推進技術改造,實施信息化趕超計劃、制造技術振興工程、三年質量能力提升計劃等一攬子方案,建成了多條數字化裝配生產線,龍門高速五坐標銑床、數控蒙皮鏡像銑等大型先進設備引進,各關鍵技術得到突破,企業的制造能力朝著大型化、復雜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基本構建了一套在設計水平、制造技術、生產模式、質量管理、售后服務等全價值鏈領域符合三代機標準的研發生產保障體系,具備了研制與國際先進水平同等航空產品的能力。
5年來,洪都從告別紙質工藝藍圖開始,到MES的終端使用,眾多關鍵技術得到突破,數字化自動定位、檢測、機器人自動鉆鉚、制孔等設備的開始應用,深刻積累著這種巨變。初步建立起數字化裝配工藝體系。打通了從產品設計到工藝、工裝設計到工裝、零件制造、裝配的數字化制造工藝流程,基本具備了三代機批產的工藝保障能力。數字化工裝設計制造、鈑金數字化制造、機加數字化發展大幅推進;積累了復合材料液態成型等數字化精確制造技術,新一代的熱處理生產線、氧化噴漆生產線建成。三維設計、仿真計算、仿真驗證中心、高規格的試驗環境等,為型號的研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覆蓋全價值鏈的信息化項目全部上線運行,貫通了設計、工藝、生產和管理體系,連續3年在行業保持A級水平。
5年來,洪都強化基礎科研,以型號牽引技術,以技術推動型號,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提升,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瓶頸,為型號的立項及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近百項,專利申報呈井噴式增長。同時洪都開渠引智,逐步形成了以訓效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等與內部專家匹配的多元化創新平臺。
“十二五”期間,新洪都的能力初步成型,公司實力開始邁入行業第一梯隊。科研型號加快向批產轉化,三代機批產能力穩定,轉包生產穩步增長,子公司平臺陸續發力,參與大飛機研制的成果顯現。
思維轉變:工業思想下的文化碰撞
工業文明從誕生開始,就不斷進化,只有掌握了工業文明的精髓才能走得更遠更穩健。這種文化的精髓,就是共享、精準、規范、高效。“十二五”,正是洪都從骨子里進行這種工業文化理解與再造的過程。而洪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迸發著擔承使命的志氣。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過程中,內部信息、數據的開放共享、節拍流程的顯性拉動,從根本上改變著員工的工作模式,并成為大家離不開、主動用的工具。通過質量提升工程,我們完成了對全員行為模式的再調整。質量誠信的底線約束,質量標兵的示范引導,質量控制的技術實現,質量隊伍的專業建設,都貫穿著新工業文明的要求。員工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在精細分工中快速協同;工藝、檢驗不再簡單依附設計,而是以制造的精確實現來倒推流程、標準,這恰恰是未來精益制造的明燈。洪都在某型號項目和C919部件項目上的優異成績,正是這種新工業文化的碩果,證明了洪都的志氣。
同樣,洪都在推進全價值鏈的集中管控,轉移結構性冗員、大力引進新員工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這種文化碰撞。我們歡迎這種碰撞,這種活力,要培育和壯大的“多元化戰略、學習創新、客戶管理、員工成長、制度成熟、品牌維護”等優秀基因,正與歷史相結合,沉淀著嶄新、自信的洪都文化。
為此,洪都堅持引導員工的思維轉變與推進改革并舉,從思想上、行為上、制度上進行方法論的解釋、培訓。如戰略宣講中,將綜合平衡計分卡這一戰略落地工具蘊含的管理理念予以傳播,得到了員工的廣泛認同。在文化典型的培育、文化儀式的貫穿、職工文化活動上,同樣寓工業精神于其中,如全國勞模馬躍輝身上所深藏的“大國工匠”情懷。
以“十二五”激情變革中的思想碰撞,點燃了洪都上下敢為天下先的豪情,在成長為更優秀的現代航空企業職業人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力行擔當,這是“十三五”大發展的寶貴財富。
振翼青云:展望新家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展望“十三五”,國家“一帶一路”“互聯網+”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大幕已經開啟。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為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撐。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實現制造業的升級,推進制造業的健康發展,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對傳統制造模式帶來顛覆式的沖擊,這些都給中航工業洪都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
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指出:“洪都現在正處于迅猛發展的時期,這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機遇,通過這樣的機遇,通過這樣的事業平臺,我們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中航工業和江西省聯合決策促成的南昌航空工業城,通過“十二五”期間的加速建設,已經走出藍圖,成為現實。2015年開始搬遷入駐,一批世界水平的新廠房新設備充分順應了未來的智造趨勢,這種增量投入正迅速轉化為新的競爭實力,為物理意義、能力意義、文化意義上成就新洪都、新家園,高速發展、基業常青,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十二五”積累的能量逐步釋放,洪都大步走向自己的新輝煌。為之奮斗的洪都人,無比渴望這一時刻的到來。懷藏洪都心,揮灑航空情,聚力中國夢,幾代洪都兒女,傾情創業、扎根熱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其中,有驕傲,有歡笑,有淚水,也有溫暖。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萬眾一心的洪都人,找到了價值瑰寶,找對了發展道路,有每一份發展的合力,一定會振翼高翔。讓新洪都的光榮遍布未來,照亮百年洪都的輝煌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