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葉景濱
2015年4月28日,當電視中馬躍輝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李克強總理頒發“全國勞動模范”證書的鏡頭閃出,在家的工友們都在為他鼓掌,向精雕細琢的馬躍輝獲得的職業榮譽致敬。
“銑工大王”之路
“馬躍輝1991年部隊退伍,開始在分廠當一名普通銑工。那時候民品多,銑工工作量很大,他的磨煉就從那開始。他能吃苦、會鉆研,很快就成了主力隊員。”洪都鉗焊液壓附件廠老戰友曾偉相回憶。
“2003年,江西省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公司選送馬躍輝參賽,我是輔導老師,在旁邊看他操作。他真是太沉穩了,一招一式,功夫扎實,直接拿下了銑工第一名,分數超出第二名一大截。這下‘銑工大王的名號便叫出來了”,高級技師朱開生介紹。
隨后幾年里,洪都大力升級數控加工技術,分廠也引進了第一臺數控銑床。馬躍輝主動請戰,上數控機床操作。他的學歷并不高,在這個新領域,要消化一沓沓的操作說明書,真是費了不少勁,那么抽象、生硬的東西,他又是找老師,又是拿廢料練手,又是啃程序,幾個月里,就讓機床高效運行起來,與從高級工起步的數控工人相比,也毫不遜色。
走上數控銑床,他發現了一個更大的舞臺。2013年,分廠引進世界領先的兩臺五坐標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這一次,分廠領導直接讓他領銜。當他看到設備加工演示視頻中,在程序控制下的刀具變換和銑切運動,眼花繚亂卻又精準快速地完成復雜零件的制造時,既驚嘆,又不服氣。在等待設備到位的時段里,他和3名同事奔赴成都進行學習體驗;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他更是抓緊時間向隨行的洋師傅學了20多天。兩個月后,機床開始按照他的指揮自如地運行起來。
24年磨礪,如同一個劍術高手的成長,不同的劍,擴充著劍手的境界。馬躍輝如饑似渴地學習,即便做到了重劍藏鋒,還在追尋心劍的感覺。難怪,“江西省職工自學成才獎”落到他頭上沒有異議。
創新工作室——核聚變的能量
一枝獨秀不是春。馬躍輝關注的是整體能力提升與釋放,關注數控設備的主軸利用率提升、關注人的集成。20多年里,他的正式帶徒弟有13名,非記名弟子難以計數。徒弟梁歡已經是分廠最年輕的技師。他清楚師傅在考慮什么:“他一直在總結那些加工難度大、批量生產的零件加工方法,讓女兒教他PPT制作、上網查找案例,動手將零件圖紙、實物圖片、加工思路、機床運行程序、刀具行走路徑視頻編進教材,在大課小課上給我們展示刀具、夾具、零件實物。不光我們愛聽有用,其他機床的同事,技術組的工藝員都會來聽。效果可好啦。”
分廠發現馬躍輝身邊集結了各專業的骨干人才,經過向公司申報,2013年成立了“馬躍輝勞模創新工作室”,12名成員,車、銑、鉗、焊,各有絕活和心得,涵蓋技師和工藝員,圍繞馬組長這個核心,開始高效運作。平時,研究工藝路線的優化,指導青工操作中的癥結;遇到重要的技術攻關,十多個人一起動腦筋,出主意,做試驗。
三代機增加了組合件應用,多工種的復合成為保證零部件質量的關鍵。平尾部位的焊接盒段作為組合件,一直因為焊縫長度長,點數多,產品經常過不了關。工作室進行了大量分析、試驗,研究出整體機加件加焊接組合的方法,把焊縫的長度由6米減少到2米,焊縫由68條減少到2條,并強化了變形矯正工藝,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直線提高。
上講臺,播灑先進制造技術的種子;搞創新,聚合人才的正能量。勞模創新工作室,如同一個核聚變的小型反應爐,在分廠和公司的作用日漸顯現。2014年底,中航工業第一家勞模創新工作室留下了馬躍輝的名字。
王冠下的擔當
馬躍輝最大的樂趣是讓自己獨創的技術發揮效益。他的絕活是加工槽形件、弧形件和薄壁零件,他所創造的實用加工方法,在洪都大力推廣應用,“銑王”稱號在他的擔當中越加厚重。
馬躍輝當過銑工班長,他把自己的加工方法全員普及,班組人均年工時高達6000多小時,遠遠領先于別的小組。
飛機零件液壓閉鎖,是第三代教練機上的重要零件,關系到批生產的穩定。但是零件表面復雜,傳統工藝加工不僅工序多、時間長,而且質量難控制、次品率高。馬躍輝自制液壓夾具,驗證后固化到加工工藝中,將原來的37道工序,簡化為2道工序,生產周期直接由3個月縮短到2周,產品合格率達到100%。
馬躍輝動腦很快,這3年來,主持和參與技術革新60多項,提出合理化建議240條,創造直接經濟價值達110多萬元。車銑復合加工中心學習團隊中的工藝員李琳娜和閔路,深有感觸:“跟著馬師傅,學到了真本事,我們的成長也比別人快了一倍。”
他在加工作動筒零件時,把光潔度控制作為防滲漏的重點,為了控制缺陷,試驗了許多刀具,研究了刀桿震顫的機理,專門形成分析報告,工藝審定后,發到專業廠家定制,徹底將加工質量穩定下來。
身為中航工業首席操作師,馬躍輝在思考“中國制造2025”的導向下,航空制造的發展方向。“我相信,先進生產力會爆發出來,體力解放,效率提高,同時更多的智能應用、前沿技術也會考驗我們。”
馬躍輝熱愛工作,也熱愛生活。他精細地工作,也精細和諧地安排生活。會為在超市工作的妻子準備倒班時的午餐;會陪伴女兒參加課外興趣班;會年年節節給兩邊老人包好餃子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