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勇
(平頂山學院 音樂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論河南墜子“非遺”保護的新思路
朱 勇
(平頂山學院 音樂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河南墜子作為河南民間傳統的藝術形式,傳承至今,經久不衰,其內容和形式都緊貼群眾生活,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教育價值和傳承價值。然而,信息時代下,這一優秀傳統文化面臨多方面沖擊,保護河南墜子這一瀕危劇種迫在眉睫。本文以高校曲藝人才培養為著眼點,討論了如何以高校為平臺,為河南墜子培養優秀的文化傳承人,以求更好地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墜子;非遺保護;新思路
“河南墜子”最早起源于河南,由流行于河南的道情和“鶯歌柳”兩種曲藝形式逐漸發展而來的。[1]清代末期,兩個曲種在唱腔、編曲創作等方面相互融合,促成了新唱腔的形成,這也標志著河南墜子書的形成。在其形成過程中,很多表演山東大鼓和三弦書的演員加入到河南墜子書的表演中,這也使得河南墜子書的曲目量大大增加,演唱的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了20世紀40年代,河南墜子書成為中國流行最早的曲藝形式之一。它分為東路墜子、中路墜子和北路墜子三個流派。[2]這三個流派的藝術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演出曲目也不盡相同,但在演奏樂器相同和音樂框架上具有相通之處,這使得三個流派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都能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各種文化思潮涌入了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給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帶來的種種挑戰。當前,河南墜子的發展面臨以下窘境。
第一,河南墜子以演員的說唱作為主要的表演形式,演員所使用的道具和墜子書的演奏樂器相對簡單,演出的舞臺設計和形式構成也較為單一,綜合起來難以達到現代人對樂曲的要求。
第二,河南墜子書演員后繼乏人。上一代墜子書演員主要是以河南戲校曲藝班和北方曲校墜子班的學生為主。但隨著墜子書的衰退,比較有影響力的墜子書演員也相繼轉業和流失,這給河南墜子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現在,墜子書演員出現了隔代斷層的現象,缺乏經過專業培訓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演員。
第三,當前城市中缺少河南墜子書的發展舞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以情歌勁舞為主的曲藝文化已成為主要的商業盈利形式。河南墜子這種優秀的曲藝品種,想要適應城市舞臺或許只能置死地而后生。[3]
第四,現代人缺少對傳統曲藝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意識。河南墜子書的逐漸衰落,其中較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墜子書這種曲藝藝術的保護不夠,人們對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曲藝藝術的意識較差。雖然河南墜子書想通過時尚的包裝讓其重新煥發光彩,但是卻因為經費緊缺,只能靠政府支持才能勉強維持。
第五,缺少專業的墜子書創編人員。隨著墜子書的衰落,為墜子書編曲的作曲家也越來越少。目前,河南曲藝界除了趙抱衡、張守振、張九來、張凌怡四位年逾古稀的編創人員外,李廣宇則算是最年輕的了。[4]隨著學習墜子書人員的減少,系統學習曲藝編創理論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黨的十八大對我國文化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時期做好“非遺”保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河南墜子作為河南民間傳統的藝術形式,傳承至今經久不衰,其內容和形式都緊貼群眾生活,在反映老百姓真實生活的同時,訴說正確的生活哲理,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感化價值。河南墜子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教育價值、傳承價值,需要我們大力保護。
(一)河南墜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河南墜子作為在河南民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著獨特的伴奏樂器、說唱形式,清新淳樸的板式變化體唱腔,加上河南方言的精彩演繹,使得廣大群眾每每聽時都津津樂道。墜子的藝術價值還體現在其具有淳樸、“接地氣”的藝術品格,具有通俗化、大眾化的表現形式,廣大群眾在聽墜子時不僅能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還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河南墜子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
“墜子的唱念表演所產生的強大感染力和對社會美育力量的感染對于提高群眾思想覺悟、謳歌社會真善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河南墜子想要表達的內容并不僅限于講完一個故事,更重要的是說明一個道理。墜子所說唱的故事來自于現實生活,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傳達出與倫理道德、人生哲理相關的情節,以達到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作用,使群眾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被教育和感化。
(三)河南墜子具有極高的傳承價值
河南墜子是藝術化手法下真實生活的體現。河南墜子所唱內容皆是來自于現實生活,反映了當地的民風民俗,反映了老百姓的所愿所想,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的風貌及人民的生活狀態,承載了該地區、該時代的廣大群眾特有的地域記憶和時代記憶。墜子所唱內容是地域文化和時代文化的積淀,對墜子的傳承就是對本土文化的傳承,對于墜子的保護,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記憶,保護我們自己的歷史。
河南墜子作為地方特色劇種的代表,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在當今信息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曲藝文化受到來自西方文化、新潮文化等多方面的沖擊,逐漸地淡出了人們的娛樂生活,尤其是本應作為傳承者的青年人,對河南墜子這一優秀傳統藝術知之甚少。因此,以高校為平臺,培養優秀的曲藝人才成為河南墜子“非遺”保護的新思路。
(一)開設河南墜子專業課程
河南墜子作為河南特色曲藝文化,首先應該在中原各高校被重視起來。以平頂山學院音樂學院為例,其音樂表演專業(曲藝方向)開設了河南墜子的專業課程,并將其列為特色課程,從制度建設到教學實施,再到課后總結,都做到足夠重視、足夠認真。通過課堂上的系統性教學,使學生們能較好地學習墜子的基礎知識,掌握墜子的表演技巧,并能在課堂中進行反復的練習和不斷的總結。部分高校中相關課程的開設為培養專業性曲藝人才提供了平臺,奠定了基礎,但課程體系需進一步梳理和完善。
(二)注重在實踐中培養曲藝人才
有效的課外實踐能夠幫助學生們增進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完善自己的專業演出技能。例如,可以舉辦“河南墜子校園推廣活動”,委派學生為推廣活動使者,以演出、板報、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們在實際的推廣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應用起來,并在實踐中總結出自身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三)注重提升高校專業教師相關能力
為了培養優秀的曲藝人才,必須提升高校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首先,要加強教師對于河南墜子這一傳統曲藝文化的情感上的認同和重視。每一位教師都應認識到傳承這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培養這方面曲藝人才對國家和民族音樂事業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形成足夠重視,才能在行動上有充分的動力。同時,還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及時更新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授課形式,使教師們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逐步在教學過程中建立自己的教學體系,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為培養河南墜子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提供了人才保障。
[1]段婷婷.河南墜子現狀有感[J].人文論壇,2015.
[2]段婷婷.河南墜子現狀有感[J].人文論壇,2015.
[3]馬龍.淺論河南墜子的藝術特色及衰退原因[J].音樂研究,2015.
[4]馬龍.淺論河南墜子的藝術特色及衰退原因[J].音樂研究,2015.
[5]李莉.瀕危劇種河南墜子的保護與傳承[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
J644
A
1007-0125(2016)12-0082-02
朱 勇(1978-),男,河南平頂山人,碩士,河南省平頂山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音樂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