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逐漸的從經濟水平的競爭過渡到了人才的競爭和科技水平的競爭,因此想要實現國家富強,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就需要實現文化強國目標,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國是黨的十八大對文化產業提出的新的要求。做好傳統文化的繼承與保護對于每個地區的產業發展來說顯得尤為的重要。河南墜子和河洛大鼓都是河南瀕臨滅絕的曲種,對其現狀和審美價值進行研究能夠更好的繼承和發展河南的傳統文化。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南瀕危曲種墜子和大鼓的曲目現狀及其審美價值,希望本文提出的措施對于保護河南瀕危曲種,增強河南文化軟實力和打造河南文化產業有所幫助。
關鍵詞:河南墜子;河洛大鼓;曲目現狀;審美價值;瀕危曲種
河南墜子和河洛大鼓作為河南獨居特色的曲藝表現形式,這些年在流行音樂、電視等新的傳播媒介的沖擊下,逐漸的失去光彩,他們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而當這些曲種被取代和消亡后將難以恢復。同時,我們必須知道任何一種戲曲都具有與眾不同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我們對傳統的戲曲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傳承的不僅僅是它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多的是其文化內涵的傳承。
一、河南瀕危曲種的曲目現狀
河南墜子是受到河南人民所喜愛的藝術表現形式,過去它作為一種休閑娛樂方式為人們帶來了不少的樂趣,它的創作內容主要以人們的生活為主,符合人們的審美興趣,所以受到了廣泛的喜愛。河洛大鼓的藝術表現形式優雅而悠閑,唱詞高調而規范,屬于一種多元雅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是,在現代化不斷發展和外國文化的沖擊下,這些優秀的傳統戲曲文化逐漸的被電視、電影、流行音樂和新潮音樂所取代,其生存的狀況岌岌可危起來,如果我們還不對他們進行研究和保護,還不能理解其獨特的審美價值的話,這些優秀的曲種將被時代的潮流所淹沒,且再難恢復。到如今,傳統文化的保護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對瀕危曲種的研究的人員也逐漸的增多,對其的研究也進一步的加深。
二、河南瀕危曲種的審美價值(以河南墜子和河洛大鼓為例)
(一) 河南墜子的價值
1.河南墜子的藝術審美價值。河南墜子特別的受歡迎,是傳統的人們所熟知的藝術表現形式,它的伴奏樂器具有濃郁的特色,主要以個人說唱的形式進行表演,此外它還具有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鄉土氣息,具有淳樸的特點,很多的人們在聽河南墜子的時候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這種共鳴也是其被群眾所喜愛的主要原因,所以河南墜子就可以體現出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審美價值。
2.河南墜子的文化傳承價值。河南墜子作為最受傳統河南人們喜愛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濃郁的河南地方特色,同樣的它是一種民間的藝術文化,所以也就有濃郁的民間特色,它是我國傳統曲藝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墜子當中的內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顯示出當時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他既豐富了人們的休閑時光又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我們應該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在墜子特別流行的時候,不管是結婚的喜事還是有人去世,都會請墜子團隊進行表演,墜子中的內容多余道德規范、習俗風尚以及歷史傳說有關,所以對河南墜子的曲藝內容進行研究就可以了解到當時河南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理想追求,對其進行傳承就是對過去的文化進行傳承,對其進行發展,就是對傳統的文化進行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稱扔河南墜子的文化傳承價值。
(二) 河洛大鼓的價值
1.河洛大鼓雅化方向發展的社會教化價值。河洛大鼓雅化方向發展的社會教化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河洛大鼓的高雅取向能夠對大眾進行高雅的審美教育。其次,高雅化的河洛大鼓藝術能夠引導人們審美能力的發展,能夠為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們提供心理安慰和精神食糧。最后,河洛大鼓還可以啟發知識分子的知識追求。
2.河洛大鼓俗化方向發展的社會教化價值。河洛大鼓發展的俗話取向有其特定的社會教育功能:首先是河洛大鼓傳播的俗化取向,可以推動其藝術生產與精神消費,促使藝術和人的和諧發展。然后促使人們在河洛大鼓中放松緊張的精神,構建符合人們精神所需的藝術生產體系。最后,河洛大鼓的大眾性俗化取向對于藝術市場的拓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它的俗化可以提升河洛大鼓的影響力,擴大曲藝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對河南瀕危曲種的保護傳承措施
(一) 保護措施
1.保護其原生態。為了迎合新時代的審美需要,瀕危曲種的商業化現象嚴重,還經常被篡改和歪曲,但是我們主要保護的正是其特有的地域文化和風格,也就是它原生態的藝術形式。應該堅持以唱腔為中心,協調板式、伴奏、舞蹈、題材內容甚至戲劇沖突等多種藝術手法。只有對瀕危曲種進行原汁原味的有效保護,才能保持河南墜子永恒的生命力。
2.使其進行良性循環。調動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挖掘、收集、整理、改編上述兩種瀕危曲種,對瀕危曲種的源頭做細致的呵護,對流做到暢通,使其具有活力,促進藝術發展的良性循環。當藝術開始進行良性循環,那么其發展將具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也就更加有利于其進行文化傳播和具有更加強大的吸引力。
(二) 傳承措施
1.提升劇團水平與藝術影響力。大膽的創新劇目,在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上注入新的現代化的表演藝術,提高傳統曲種的藝術魅力,加大對觀眾的吸引力。對曲種表演人員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進行加強,不斷的提升劇團的表演水平,吸引到社會上更多人員的注意和喜歡。同時我們要經常的去各個地方進行匯演,來提高河南瀕危曲種的社會知名度和藝術影響力。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河南的瀕危曲種作為河南具有藝術內涵的傳統文化和優秀瑰寶應該得到政府大力扶持,政府應該主動的為這些傳統文化提供交流和發展的平臺,對其進行資金支持,并且政府鼓勵建設瀕危曲種的傳承機構,確保這些曲種得到長遠的發展。政府應該為這些瀕危曲種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鼓勵更多的人員進行瀕危曲種的學習等等。
四、 結論
中國古老的戲曲文化光輝燦爛,河南墜子與河洛大鼓更是博大精深,這些寶貴的不可再生的戲曲文化資源,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不能讓他們失傳,我們要促進這些文化瑰寶的進一步發展,使得瀕危曲種能夠與時俱進,體現當代的現實生活,使其更加的符合人們現代的審美觀念,發揮出其特定的社會意義,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冬梅. 試論河南瀕危曲種聲腔發展的特點[J].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12):94-96.
[2]項葵. 河南墜子的流派與形成[J]. 藝術論壇,2008,(10):78.
[3]王娜.文化傳承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5):56.
[4]漆亞莉. 壯族瀕危曲種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討——以構建“壯族瀕危曲藝資源庫”為例[J]. 沿海企業與科技,2015,(05):52-55.
基金項目:該論文為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河南瀕危曲種聲腔藝術研究”(項目編號:15BB0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辛穎(1983—),女,河南洛陽人,碩士,專業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