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泰
(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市101149)
?
快遞行業建設相關問題思考
王之泰
(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市101149)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物流概念被引入中國并廣為接受,物流憑借其安全、快速的特點,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非常快速的一個領域。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隨著現代社會與政治運行壓力的增大,隨著人民日常生活與工作節奏的加快,消費者對快速物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正是現代社會對“快速”的需求催生了快遞,快遞行業的出現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和不斷探索的必然產物。當然,“快速”亦是現代物流所追求的目標。可以說,現代物流一個最為重要的特征就是“快速”,這一直是物流本身的內在要求。隨著物流的迅速發展,快遞已經從幾年前不被承認的形態發展成了當今被廣泛認可的物流服務方式,從一個新興的增值服務業態發展成了一個普遍服務業態,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專門或主要從事快運快遞的企業大量出現,可以說快遞行業單獨立業的時機已經成熟甚至已經成形。但是,從系統角度看,快遞行業的“快速”,并不是僅僅依靠運輸就能夠達成的,目前運輸的“快速”問題或者說干線物流的“快速”問題已成功解決,而“送達”“遞交”成為決定快遞速度的主要矛盾,成為這個系統的核心。從快遞行業長遠發展考慮,為更好地推動快遞行業的成長、成熟以及進一步發展,一要嚴格快遞行業邊界和準入標準,根據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與管理實際,建立必要的準入制度,為快遞行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二要重視快遞行業形象,準入制度一旦確立并為社會所接受,在發展初期就要專門設計和謀劃行業形象;三要重視快遞物流平臺,從快遞運行層面、快遞平臺層面、基礎層面入手進行構建,以更好地支持高水平快遞運作。
關鍵詞:快遞;行業邊界;準入制度;行業形象;物流平臺
當前,快遞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物流方式,已經廣為人知,廣為人用,成為物流這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中發展勢頭非常迅猛的一個分支,一大批著名的快遞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街頭巷尾,經常能夠看到快遞穿梭的身影,甚至可以說“遍地可見”。
對國民經濟而言,在歷史的長河中,物流本來就是一個新生事物,快遞作為物流一個快速發展的分支,無疑更是新生事物。提到快遞是個新生事物,接下來的事例能夠很好地說明這一點。我國2006年發布的國家標準GB/T18354—2006《物流術語》,幾乎包羅了所有的物流術語,但其中沒有收入“快遞物流”這個條目。這表明,盡管當時快遞在國內已經成形,且郵政領域的快遞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卻并沒有得到物流標準術語制定者的認同。
有一種觀點認為,快遞是郵政的一種表現形態,是郵政的衍生品,因此沒有把快遞與物流聯系起來。這種觀點似乎有一定的道理,而且現實中確實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仍然認為快遞是郵政的一種表現形態,特別是在我國,對快遞的管理是納入中國郵政系統的。不過,物流界人士對此并不認
同。這是因為,在現實中,快遞在國內已經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物流形態,與郵政之間的區別太大了,將快遞納入郵政系統顯然非常不妥。現在的快遞,已經遠遠脫離了郵政的范疇,成為一種全新的、獨立的業態。這個業態所依托的勞動手段是物流,所做的工作是服務,是現代人所需要的重要的物流服務,事實上與物流更加貼近一些。現在,有些人發牢騷的時候會說:“滿大街都是快遞!”這說明,快遞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說明快遞已經為社會廣泛接受。在大部分人的意識中,快遞是市場的選擇,是現代市場的一部分,這一點與郵政完全不同。
然而,盡管快遞“遍地可見”,但實際上對于這個新生事物我們認識得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當前,對于快遞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新聞媒體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電視節目中曾經播出過相關專題,專門針對快遞管理進行了追蹤。對此,筆者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特成此文。
為更好地研究和探討關于快遞的方方面面,還是要從物流談起。
物流進入中國,是我國改革開放同期或之后的事情,筆者本人也曾親身經歷過。
1918年,也就是大約一百年前,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的英國開始出現了與物流相關的概念——“即時送貨”。它的提出者不僅建立了這個概念,而且將之付諸實踐,成立了即時送貨股份有限公司,其宗旨是在英國范圍內把商品及時送到批發商、零售商以及用戶的手中。接下來的幾十年中,美國、日本接受了這個概念,并對此給出了各種具有不同稱謂和內涵的表述,曾先后用過“后勤”(Lo?gistic)、“傳統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物的流通”等詞匯。21世紀初,我國也明確了“物流”這個概念,并對之給出了相應的定義:“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行有機結合。”
物流這個概念為社會普遍接受后,很快就有兩個問題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一是安全問題;二是快速問題。有了這兩個方面的保障,物流就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領域。
毫無疑問,物流需要快速,快速是物流這種經濟形態剛剛嶄露頭角時人們就賦予其的內涵。回顧大約一百年前英國的“即時送貨”,其中的“即時”一詞就充分表達了快速的含義。不過,一旦物流成為一種社會廣泛接受和普及的經濟形態,快速就變成了一般化的要求。隨著社會需求的逐步提升,人們要求“快上加快”,快遞就這樣應運而生了。當然,不同時期,人們對快速的要求不同,其速度能達到何種程度不具有可比性。這一點在稱謂上也有所表現,如快運快遞、捷運、快遞等稱謂混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現在才開始趨向于使用“快遞”這個詞匯。
現代社會,人們對物流速度的要求可以說是越來越高,這種要求的提高與人們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是分不開的。但是,一個更加重要的方面是,導致這種需求形成與增長的主要原因,應當還是來自現代社會經濟運行以及政治方面的壓力。簡要來講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第一,生產節奏加快,自然要求物流進行快速反應;
第二,成本的壓力,指向庫存的保障作用,而為了進一步減少對靜態庫存保證的依賴,必然要求及時和快速的物流來實現動態的供應保障,而不是滯留在倉庫中;
第三,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為搶先占領市場,更加需要快速物流的支持;
第四,國際化與遠程供應鏈,需要用時間彌補空間,用速度戰勝距離,在這樣的情況下,快速就成了決定供應鏈勝負的重要因素;
第五,現代政府要求以人為本,其日常運作,特別是在應對突發事件的時候,對快速的要求是不可缺少的,是政府工作效能的體現。
如此種種,難以盡述,這些都是導致快速物流需求增長的非常重要的時代原因。
從物流本身來講,快速也是其自身的內在要求,快速體現了物流自身的水平和效率。這是因為,節省時間就可以相對降低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其他各方面資源的消耗,快速是現代物流所追求的目標。
可以這樣講,快速是現代物流非常重要的特征,甚至是第一特征。在整個物流領域,所有物流服務都要求快速,都要求把“快”字放到重要而恰當的位置,即使那些并不特別強調速度的一般物流服務,也是如此。
因此,快速物流的發展可以看成是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不斷探索的產物,不屬于新的發明,更不是某些人的創造。有關快速物流的探索盡管時間不長,卻出現了很多有關業態的稱謂,如“快運”“快遞”“快運快遞”“特快專遞”“速遞”“捷運”等,此外還有一些取自服務承諾的稱謂,如“準尋送達”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快運、快遞兩種稱謂,也經常連稱為快運快遞。本質上,快運、快遞兩者屬于同一種物流方式,也同樣面對高端客戶與高端物流對象,但進行詳細分類時,給予兩種不同的稱謂,形成兩個有所區別的行業也未嘗不可。然而,一般而言,“運”的范圍要大一些,指的是一個過程,強調的是數量、速度和距離;而“遞”的范圍則處于末端,更強調送達和服務。筆者認為,對前面提到的“遍地可見”的服務,用“快運”來描述不夠準確,而稱之為“快遞”則基本上能夠反映這個行業的特點和內涵,因此一律稱之為“快遞”更好。
國家標準GB/T18354—2006《物流術語》中沒有列出快遞物流這個物流用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近十年之前,快遞還沒有為物流界所承認,當然也就沒能更進一步跨入經濟界。至于具體原因,觀點很多,但關鍵在于,當時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性格和獨立的經濟形態。前文已經提到,筆者在與相關人士進行探討時提出了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快遞還是一種郵政的服務形態,并沒有進入到更廣闊的服務領域之中。長期以來,美國的聯合包裹速遞服務公司(UPS)和我國的郵政特快專遞(EMS)主要由郵政系統經營,因此沒有收錄到物流用語中。本文不打算在這個問題上進行太多評論,僅想借此說明,當前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的非常重要的一種物流形態——快遞,幾年之前尚未得到國家標準制定者與發布者的認可,而現在已經成為一種為社會廣泛承認的物流形態,已經普遍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從這一點來看,快遞是一種新的面向廣泛的物流服務方式,并不僅僅局限于某個經濟領域,快遞單獨立業的時機已經成熟。
目前,在我國經濟領域,通常不會單獨提到“快遞”這個稱謂,而是使用“快運快遞”這個組合詞。關于這一點,前面已經提過,快運、快遞實質上是同一種物流方式,可以不做區分。但需要注意的是,快運快遞與物流的一項主要功能——運輸是有區別的,快運快遞實際上是快遞,而不是運輸。“快運快遞”中的“運”字所表達的是快遞的手段,“遞”字所表達的是其物流系統服務的結果。也就是說,“運”代表的是操作,是過程;“遞”代表的是最終的落腳點,是結果。因此,“快運快遞”可以視為這種經濟形態比較復雜的稱呼,而“快遞”則是簡稱,是這種經濟形態的核心。然而,以上兩者的主體內涵是相同的,而且非常簡單,就是“快速”。
有關部門對物流產業的分類,是一個籠統的分類(運輸型物流企業、保管型物流企業、綜合型物流企業),而快運所講的就是運輸,當然屬于運輸型物流企業。
然而,從系統角度看,快速并不是僅僅依靠運輸就能夠達成的,其問題經常出在末端,快運再加上快遞,才能構成快速的全部。快速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需求導致的結果。若干年來,我們對快速的關注以及為此在經濟領域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干線運輸領域,如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空網絡等,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可以說,運輸的快速問題已經成功解決,因為從物流的角度看,經過多年的努力,干線物流的快速問題已經解決。但是,干線并不代表一切,從系統的角度看,這個系統還有一個“短板”,即末端的送達與遞交。對于這種狀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兩頭慢,中間快”,十分恰當地反映了當前的實際情況。運輸畢竟只是過程,只是中間狀態,只有完成了送達、遞交,才算完成了使命。因此,送達、遞交已經成為當前決定速度的主要矛盾,成為這個系統的核心,盡管其采用的手段依然是運輸。很顯然,這已經遠遠超出了運輸的范疇,不宜再用“運”字表述。
在不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快遞的內涵和地位發生了非常重要的改變。
快遞的出現,帶有非常強的增值服務色彩,也是物流領域實現增值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一旦下面三個方面的條件得到滿足,快速就會逐漸成為經濟領域的一種普遍需求,快遞服務就會逐漸由增值服務轉化成普遍服務。這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是快遞需求形成大的經濟規模,普遍涉及各經濟領域;二是快遞低成本的平臺支持廣泛化,使得這種方式能夠廣泛擴展;三是用戶可以輕易接受這種增值服務所增加的成本。
現代社會,上述三個條件的滿足是顯而易見的。快遞在得到經濟界認可后,是以增值服務的面貌出現的,但隨著物流業的迅速發展,幾年之后,已經從一個新興的增值服務業態轉變為普遍服務業態。這樣的改變對快遞在經濟界的地位會產生何種影響?快遞的地位是上升還是下降?根據傳統認識,增值服務的地位高于普遍的一般服務。然而,實際情況是,由于快遞在經濟領域所起的作用普遍而廣泛,由增值服務變成了增值的普遍服務。大家可以自行判斷,它的地位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我們的結論是,快遞的地位上升了,上升到了增值的普遍服務業態。
現如今,社會化、專業化、專門或主要從事快遞的企業已經大量出現,這些企業集群已經能夠構筑出一個大的行業了。就我國來看,快遞行業可以說已經成形,我們今后的工作就是要推動快遞行業的成長、成熟和進一步發展。
在推動快遞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準入制度建設。快遞在很多方面要優于中國郵政的郵遞服務,但由于沒有嚴格的準入條件,缺乏必要的準入制度,吸引了大量的企業跟風炒作,曾經一度導致物流領域實際上出現了快遞行業的過熱和泡沫現象。
快遞屬于高端物流,在現代物流產業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定要特別珍惜,但這種“高端”是需要約束條件限制的。根據社會學心理分析,“高端”是多數人追求的目標,但只有少數人才能夠獲取,因此一定會有相當數量的追求者被排斥在外。那么,應當如何對快遞企業進行篩選呢?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市場淘汰來做出選擇,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不過,如果我們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事先采取措施加以限制和規范,就可以在不給市場帶來太多壓力和困惑的同時解決好這個問題,這是比較理想的做法。因此,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和管理條件下,要通過建立必要的準入制度,嚴格確定和明晰快遞行業邊界,只有如此才能為快遞行業創造更好的政策與發展環境。
目前,我國快遞行業存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缺乏準入制度,也即“門檻”過低。快遞行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遍地可見”的現象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在于,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無論是公有還是私有,都想涉足快遞業務,因為進入太容易了。
總之,一旦快遞行業“熱”起來,又能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卻沒有必要的準入制度限制的話,就會導致大量不合格的企業進入快遞行業。一定要特別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因為盡管在舊的發展觀看來,快遞業如此快速的增長是很大的成績,但以科學發展觀考量,則無疑是對發展的損害。
準入制度一旦確立并為社會所接受,接下來就要考慮行業形象問題了。
對于一個新興的行業,在其發展初期設計并謀劃行業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在這方面,郵政系統可以說是一個先行者,綠色成為郵政形象重要的組成部分,并為人們所熟知。如果新興的快遞行業也擁有一個能夠反映自身行業形象的設計,把“遍地可見”的快遞變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將極大地改變長期以來快遞給人們留下的混亂和嘈雜的印象,不僅會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是快遞行業的長久發展之道。
對于快遞行業形象設計應當遵循的原則,筆者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要與郵政有一些關聯。畢竟,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看,都可以找到快遞與郵政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遞”這類行為,是快遞和郵政共同的行為。
二要與郵政有所區別。關聯不代表雷同,而是更要防止混淆,快遞與郵政最主要的區別在于是市場行為還是政府行為,這一點應當在形象設計中有所體現,有所反映。
三要在顏色上體現這種關聯與區別。從世界范圍看,各國在郵政標志的顏色選擇上是不同的,如美國用的是灰色,英國用的是紅色,法國用的是黃色,中國用的是綠色。以綠色作為中國郵政專用標志的顏色,是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做出的決定,并一直沿用至今,已經深入人心。我國快遞標志顏色的選取如何體現兩者間的關聯與區別,值得認真思考。
四要體現現代服務快速的特點。對于這種特點,應當用顏色還是用圖案來表現,需要進行專門的設計和思考。
快遞行業的構造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即快遞運行層面、快遞平臺層面和快遞基礎層面,其中與快遞運行直接相關的是前兩個層面。三個層面的內涵及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快遞行業構造三個層面的內涵及關系
處于最上層的快遞運行層面是直接面向用戶的快遞企業。與一般物流相比,快遞物流總體上屬于高端物流,但由于一個比較復雜的物流體系,其本身也有高端和一般之分,因此快遞實際上也有高端運行與一般運行之分。
處于中層的是快遞平臺層面,這個層面直接支持快遞的運行。快遞平臺由網絡系統構筑,大面積覆蓋的網絡由能夠支持快遞運行的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構成。與一般的起直接支持作用的具有很強專業性的平臺不同,快遞平臺僅僅帶有一定的專業性。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快遞平臺不是具有完全的專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它在支持快遞這種高端運行的同時,也能支持一般的物流運作。至于處于下部的快遞基礎層面,則更是如此。
平臺支持對快遞運作企業而言不可或缺,物流平臺水平不夠,就沒有辦法進行高水平的快遞運作。
當前,我國快遞行業正處于生命周期的上升階段,有著大量現實和潛在的社會需求,一定要認真思考快遞行業建設問題。
責任編輯:陳詩靜
Some Consider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press Industry
WANG Zhi-tai
(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with the acceptance of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logistics is becoming the field realizing rapid development in our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modern society and political operation,and the accelerated life and work pace,consumers’demand on fast logistics is increasing. It is the demand of modern society on“fast”urged the arising of express industry,which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Certainly,“fast”is also the target that modern logistics is trying to achieve. So,we can say that “fast”i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of modern logistics;and it is also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 of logistics itself.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the express industry has become a kind of logistic service pattern broadly accepted and involved today;and there are so many enterprises in this industry.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express industry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industry is becoming mature. But,from the view of system,the“fast”of express industry should not only depend on the transportation. At present,though we have already solved the problem of“fast”in transportation,“delivery”has become the determinant of express speed and the core of the whole system. From the view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to better promote the growth,matur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first,we should strictly define the border and access system to create a sound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second,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age of this industry and design an appropriate image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development;and third,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building of express logistic platform in terms of operation,platform and basic level to better provide support for high level express enterprises.
Key words:express;industrial border;access system;industrial image;logistic platform
作者簡介:王之泰(1939—),男,遼寧省葫蘆島市人,北京物資學院教授,著名物流學家,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物流。
收稿日期:2015-11-17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6)01-0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