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良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
物聯網金融在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的應用
許良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摘要:物聯網金融是指面向所有物聯網的金融服務與創新,是金融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互聯網金融的更高層次。作為一種創新性的金融服務,物聯網金融可實現全程協同服務,有利于銀行開拓中小企業市場、實現“長尾”效應,有利于業務創新,有助于金融機構降低信貸風險,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將物聯網金融應用于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可有效解決倉單重復質押、虛假質押、騙貸挪用等問題,促進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供應鏈金融的普及應用和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物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普及和我國提出“互聯網+”戰略及相應的促進措施,國內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如雨后春筍般地大量涌現。[ 1 ]自2010年以來,經國務院及國家相關部委多次出臺措施清理整頓交易市場,嚴禁現貨遠期等一些投機操作,較好地規范并引導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回歸到服務現貨交易的功能定位上來。[ 2 ]在日益規范且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越來越多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把注意力聚焦于供應鏈金融和物流服務,以求實現差異化競爭,獲取增值服務收入和競爭優勢。
近年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供需關系及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疲軟等因素影響,國內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出現了倉單重復質押、虛假質押、騙貸挪用等一系列問題,[ 3 ]極大地影響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供應鏈金融的普及應用和健康發展,也使得通過倉單質押等業務模式的大宗商品融資陷入了困境。
隨著物聯網技術逐步從概念走入實際應用,一種新的金融方式——物聯網金融逐漸浮出水面,從而為破解上述難題開拓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由于物聯網金融是近幾年出現的新生事物,目前國內對于物聯網金融的研究還不多,現有的國內研究主要分為三類:
(一)物聯網金融概念、特點及作用等的概括性研究
闕方平[ 4 ]在梳理物聯網金融概念和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物聯網金融相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從十個方面闡述了物聯網金融的革命性影響。江瀚、向君[ 5 ]在梳理物聯網金融相關概念的
基礎上,認為物聯網金融是基于“互聯網+”的新型金融形式,并進一步分析了物聯網金融的作用,提出了關于構建物聯網金融體系的思考。
(二)物聯網在銀行業和現代物流業等領域初步應用的概括性研究
平安銀行的邵平[ 6 ]描繪了物聯網未來的發展和進化路徑及其發展的必然性,闡述了物聯網發展給銀行帶來的全新機遇,探討了銀行發展物聯網金融的策略及平安銀行的物聯網金融實踐。李學民、龔鴻雁、宋敬林[ 7 ]探討了物聯網新技術、新手段和新思路在銀行產品創新與服務的應用思路。武曉釗、[ 8 ]蔣洪印、李沛強[ 9 ]分別探討了物聯網金融在現代物流領域的應用,從貨運物聯網金融、供應鏈融資和倉儲物聯網金融等方面進行了應用介紹。
(三)針對國內供應鏈金融的現狀與問題,提出物聯網金融解決思路、應用模式和建議的研究
劉鳳娟、瞿立新、郭勝大[ 10 ]從國內外采購、存貨及國內外銷售環節提出了物聯網環境下江蘇省物流金融的創新發展思路、物流金融業務與相應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郭瑞波、陳永[ 11 ]研究探討了銀行、中小企業與物聯網的信貸體系架構和信貸服務方案,提出了通過使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獲取物品的信息,經過云計算平臺進行加工處理,提供風險監控、決策分析等服務的思路和方法。肖燕飛、鐘文彬[ 12 ]分析了物聯網優化供應鏈金融服務的過程,重點闡述了物聯網在供應鏈金融監管環節的作用。吳愛東、陳燕[ 13 ]針對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發展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化程度不足等主要問題,提出了對象的智能標簽、對象的跟蹤和所處環境的監控及對象的智能控制的物聯網三種基本應用模式。李旸、李芬萍[ 14 ]介紹了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的發展現狀,針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實際應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上述國內研究雖然從不同角度介紹了物聯網金融的概念,提出了物聯網金融的應用模式,但缺乏針對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特點及其供應鏈金融運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如倉單重復質押、虛假質押、騙貸挪用等)的深入研究和詳細具體的解決方案。故本文擬基于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現狀與問題,提出物聯網金融的具體解決方案,將物聯網與金融進行集成和融合,對現有的金融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以期解決目前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供應鏈金融服務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供應鏈金融是指以核心企業為依托,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通過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第三方監管等專業手段封閉資金流或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15 ]供應鏈金融本質上是以供應鏈企業之間真實的貿易背景為依托,借助核心企業的信用或通過貨物等動產質押,利用以往交易數據、繳稅記錄、企業自身信用等綜合數據分析,對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形成的應收、預付、存貨等各項流動資產進行方案設計和融資安排。供應鏈金融可以實現多方共贏和協調發展的局面,一是解決了供應鏈中中小企業由于單一企業規模小、銀行等金融機構所認可的可抵押的固定資產有限或不足、財務狀況不佳等所造成的融資難問題;二是滿足廣大金融機構金融創新的需要,使得我國眾多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特別是眾多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金融危機后期金融緊縮、經濟下行的區間內找到開拓新的金融業務的空間或領域,從而增加業務量和業務收入;三是通過向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融資,實現整體供應鏈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供應鏈中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整合。一般情況下,供應鏈金融由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物流企業四方面構成。
目前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發展較快,數量已達到近千家,且功能趨同、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供應鏈金融服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電子交易市場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方式之一,如金銀島、泰德煤網等。大宗商品交易具有供銷量及所需資金量大的特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如能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該行業中供銷雙方的中小企業或經銷商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以解決其購買資金不足或銷售應收賬款回收的難題,就會擴大電子交易量、吸引更多的會員企業加盟,以保
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同時,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作為一種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不僅是協調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還是信息交流中心,可以快速反映大宗商品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供需情況,幫助大宗商品供應鏈提高效率,協助銀行有效降低信貸風險。[ 16 ]但在實際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過程中,卻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一)異地監管的有效監控不足
由于是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故交易企業遍布國內乃至于世界各地,異地倉儲、運輸現象極為普遍。而現有技術手段無法實現整個供應鏈全程物資的監控、全程信息的共享和可視化,加之質押物品不足值、不能特定化等,導致倉單重復質押、虛假質押等問題頻繁產生。
(二)騙貸挪用現象嚴重
原有供應鏈金融的操作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據交易雙方的貿易合同、增值稅發票、收發貨單等憑證進行審核發放貸款,但由于無法有效跟蹤物資的流動狀況,造成供需雙方串通一氣,進行騙貸挪作他用的違規操作,導致信貸風險。
(三)金融機構傳統的靜態風險控制體系失效
銀行等金融機構目前主要采用靜態風險評級操作體系對供應鏈中中小企業的供應鏈融資進行授信評估,雖然一般金融機構有相關部門負責收集相關行業的行情信息,同時也有相應的盯市制度,但由于層級較多以及執行力差等問題,難以實時獲取相關行業及企業的動態信息,故常常采取事后補救措施,造成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回收風險增大。
以上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供應鏈金融服務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物聯網金融可以有效地加以解決。
物聯網是把所有物品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按照約定的協議,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17 ]被廣泛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產業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正迅速從概念走入社會各個領域,當然也包括金融業。物聯網被公認為有三個層次:底層是用來感知數據或信息的感知層,通過條碼、射頻識別、傳感器、衛星定位、激光掃描等終端完成信息的采集;第二層是實現數據或信息傳輸的網絡層,由各種私有網絡、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及云計算平臺等構成,負責傳輸或處理感知層獲取的數據或信息;最上層是應用層,主要是利用經過分析處理的感知數據或信息,為用戶提供各種應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物聯網作為一種新型的物品信息網絡,其中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就是為實現供應鏈中每個物品的自動化跟蹤和追溯提供幫助。通過物聯網技術,企業可以及時掌握每種產品的供求信息,克服傳統信息傳播模式中所造成的信息延誤,及時將有關信息傳遞到云數據庫中進行信息共享,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從而進行快速反應和決策。
物聯網金融是指面向所有物聯網的金融服務與創新,[ 18 ]是金融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互聯網金融的更高層次。作為一種創新性的金融服務,物聯網金融具有傳統金融服務所不具有的一些新特點。
(一)可實現全程協同金融服務
在物聯網時代,企業和銀行都將接入物聯網,銀行需要徹底打破部門、機構之間的壁壘,高度整合資源,根據客戶日常生活、工作各環節各時點的多樣化需求提供無處不在的對應服務;客戶不僅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得銀行服務,也將更加容易獲得銀行的個性化支持。
(二)有利于銀行開拓中小企業市場,實現“長尾”效應
物聯網時代,將有望打破原來的“二八理論”,銀行80%的收益將不再是20%客戶來創造,長尾理論將發揮作用。銀行將開拓中小企業、個體經營者乃至海量個人客戶的“藍海”,從一件物品設計、生產、運輸、銷售乃至老化淘汰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滲透參與,通過實時采集并及時分析客戶企業或個人消費者生產經營或個人消費數據,準確及時定位客戶或個人消費者需求,為其提供無
處不在的金融服務。
(三)通過新技術和新思路,有利于業務創新
物聯網使人-物-網實現互聯互通,通過統一的數據傳輸、溝通和存儲,整合云計算和云存儲技術,實現海量信息計算和存儲,使銀行產品創新、客戶體驗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19 ]
(四)有助于金融機構降低信貸風險,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
傳統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進行信貸審批時,主要是依據企業的主體信用、貿易合同、增值稅發票、收發貨憑證等進行評估,因為無法及時準確地獲取企業的真實交易數據,故很難有效及時地規避企業和金融人員的道德風險,造成很大的信貸風險。通過采用物聯網金融模式,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所有物品的形態、空間、時間、交易等信息,且可以充分有效地交換和共享信息,較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有助于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信貸風險。
目前,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主要可實現現貨掛牌、競買競賣、專場采購等業務功能,但同時也容易產生倉單重復質押、虛假質押、騙貸挪用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供應鏈金融的普及應用和健康發展。物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創新性的金融服務方式,將在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得以應用,以期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一)異地監管中有效監控和倉單重復質押、虛假質押等問題的解決
由于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的交易雙方經常身處異地,目前在途存貨的預付款融資無法實時監控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的眾多會員企業的異地運輸情況,不能有效實現全程貨物-車輛-司機一一對應關系的可視化管理,導致金融機構授信風險大大增加。通過物聯網技術將貨物、車輛及司機的RFID電子標簽進行全程捆綁,可以有效實現全程貨物及車輛、人員的監控,從而有效降低授信風險。
存貨金融的很多業務在物流領域都有很好的發展模式,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的會員企業,利用自身的存貨或代表存貨所有權的憑證——倉單進行質押融資,取得資金后進行其他商品的采購或生產經營活動。但是由于現在的管理手段比較落后,導致倉單重復質押、虛假質押等問題經常發生。借助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就能夠很好地實現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各個不同地區倉儲存貨的監管,將倉儲服務做到智能化、網絡化,對存在的風險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如通過引入感應罩或感應箱等傳感設備和智能監管系統,對大宗商品各地存儲倉庫進行智能改造升級,實現對倉庫存貨的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等系統化、智能化管理,使客戶、監管方和銀行等各方參與者都可以從空間、時間兩個維度全面感知和監控動產存貨的動態,有效地解決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存貨質押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如在貨物入庫過程中,RFID閱讀器及時采集入庫貨物的品名、數量、規格等信息;重力傳感器則實時獲取入庫貨物的重量信息,并將其傳輸至后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倉庫管理信息系統云平臺。同時,倉庫里的定位設備實時監測和采集入庫貨物所存放的倉庫位置信息,倉管人員可以實時監控貨物是否卸載至適當的庫位及監測作業完成進度。通過自動比對所采集的貨物重量信息與錄入的重量信息以判斷裝卸是否完畢。如裝卸完畢,則倉庫掃描設備對入庫貨物進行3D(三維)輪廓掃描,并將其傳輸至后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倉庫管理信息系統云平臺。掃描完成后,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倉庫管理信息系統云平臺根據倉庫位置、具體庫位、貨物信息ID綁定生成倉單,并對其鎖定和激活報警服務。當倉單處于鎖定狀態時,對倉單項下所有貨物進行任何未經許可的非法操作時,系統將會自動產生警告信息,并自動將其推送至移動終端APP,銀行人員和庫管員及時收到警告信息并采取相應措施。
為了把普通倉單打造成具有標準倉單特征的“準標準倉單”,使其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并具有流通性強、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把倉單與實物的三維坐標進行綁定,使倉單與實物之間建立一種動態的、實時的對應關系,從而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有效解決現行倉單業務中存在的虛開倉單、重復開單、質押品不足值等問
題。另外,通過推動倉單標準化及在權威機構進行登記注冊或認證,形成開放統一的動產登記云平臺并進行公示,實現倉單高效流通,有效避免倉單重復質押現象。
(二)騙貸挪用問題的解決
目前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雖然能實現線上的交易,但無法規避通過線上的虛假交易進行融資騙貸,從而加大了線上金融機構授信的風險。借助于物聯網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類問題。如在應收賬款融資的業務中(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的賣方企業向買方企業賒銷貨物時產生的應收賬款融資),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獲取此項交易下的賣方企業銷售給買方企業的實際貨物的移動、接收和存儲等物流信息,有效整合此項交易下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實現交易項下的全流程物品跟蹤,降低融資風險。
在預付款的供應鏈金融中(應用于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的買方企業向賣方企業購買貨物時由于資金不足產生的采購預付款融資),經常采用的模式是訂單融資,即買方企業在持有下游企業的訂單時,因為流動資金不足而無法向其上游企業采購足夠的原材料,導致無法正常生產以按時完成訂單,故向線上金融機構申請該訂單的全封閉式貸款。在現有的管理模式下,線上金融機構僅僅根據雙方企業的購銷合同進行授信貸款,往往造成企業之間利用虛假貿易合同進行騙貸的現象,導致金融機構風險上升。而借助于物聯網技術,可以實時跟蹤該訂單下融資企業的原材料采購情況、生產情況、銷售情況和在途運輸與倉儲情況,從而可以及時采取措施,減少資金回流的風險。
(三)金融機構動態風險控制體系的建立與企業信用信息的共享
傳統模式下,金融機構主要查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的財務報表,依據的都是過去靜態的數據;而物聯網金融在供應鏈過程中利用物聯網就能夠實現對整個過程的可視化,能夠清晰地了解供應鏈上各種貨物的流動情況和產品現在的數量與質量,并且能夠對產品的信息進行及時更新,實現對產品在整個流動期間的監控和定位。故利用物聯網金融可以有效解決供應鏈上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及資金流的線上整合,得到的都是動態、實時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和掌握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企業的經營狀況,為中小企業實現動態實時的信用評估,進而保證整個供應鏈的融資安全,實現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的各類企業按需提供一攬子從采購—存貨—銷售的全程組合物聯網融資解決方案。另外,政府可以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將銀企等相關企業納入該平臺,并利用云計算技術建立公開共享的企業云信用庫,通過平臺上企業之間、銀企之間的交易記錄或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動態實時地更新各企業的信用級別,及時傳遞預警信息,從而有效地控制了信用風險,也很好地規避了利用虛假合同騙貸挪用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各金融機構之間對于企業信用信息不共享所造成的“企業信用信息孤島”現象,節省了金融機構的資源和成本,物聯網金融的具體應用如圖1所示。

圖1 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物聯網金融的應用
盡管近年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國內大宗商品市場不景氣,導致動產質押等供應鏈金融業務面臨著很大挑戰,但隨著國家推出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的刺激政策及“互聯網+”國家戰略的不斷深入實施,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行業在經歷調整和優化升級后也必將走出低谷,迎來又一個發展周期。關鍵是在現有的經營模式上積極轉型升級,特別是開發一些新的運營模式。目前來看,物聯網金融模式是其未來的創新方向,可以較好地解決目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在供應鏈金融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交易費用高、風險控制難等問題,創新物流與金融模式,有利于今后供應鏈金融的普及發展,同時未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也必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高峰。
參考文獻:
[1]石曉梅,馮耕中,邢偉.中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經濟特征與風險分析[J].情報雜志,2010,29(3):191-195.
[2]陳麗芬.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尷尬與未來[J].商場現代化,2013,737(32):137-139.
[3]王淵.淺談我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風險防范的措施建議[J].現代工業和信息化,2015,96(12):9-11.
[4]闕方平.物聯網金融:一場新的金融革命正悄然來臨[J].武漢金融,2015(1):21-24.
[5]江瀚,向君.物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業的第三次革命[J].新金融,2015,317(7):39-42.
[6]邵平.物聯網金融與銀行發展[J].中國金融,2015 (18):16-18.
[7]、[19]李學民,龔鴻雁,宋敬林.物聯網時代金融服務的切入點[J].中國城市金融,2012(3):44-46.
[8]、[18]武曉釗.物聯網時代的金融服務與創新[J].中國流通經濟,2013(7):21-22.
[9]蔣洪印、李沛強.物聯網金融及其在現代物流創新發展中的應用[J].商業時代,2014(10):20-21.
[10]劉鳳娟,瞿立新,郭勝大.物聯網環境下江蘇省物流金融創新研究[J].浙江金融,2012(2):25-28.
[11]郭瑞波,陳永.物聯網應用于金融服務的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137-139.
[12]肖燕飛,鐘文彬.關于物聯網優化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思考[J].商業時代,2012(32):74-75.
[13]吳愛東,陳燕.基于物聯網的金融服務業創新動力機制國際比較[J].現代財經,2012(1):37-44.
[14]李旸,李芬萍.“物聯網”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幾點影響[J].西部金融,2010(5):29-30.
[15]宋華.供應鏈金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2.
[16]胡天石.供應鏈金融在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的應用前景與作用[J].中國流通經濟,2012(6):62-66.
[17]顏軍.物聯網概論[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1:3.
責任編輯:林英澤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inance to Bulk Commodity E-trading Market
XU Lia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116600,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finance means all the financial servi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which is the evitable result of financialinformationized development and the higher level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inance,an innovative financial service,can help us to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coordinated service,provide banks with benefits in exploring the SME market,realize the“Long Tail”effect,be beneficial to innovation in business,be helpful for FIs to reduce credit risk,and lessen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ppl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inance to bulk commodity E-trading market can help u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epeat pledge,false pledge,and cheating in loans,and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health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in bulk commodity E-trading market.
Key words:bulk commodity;E-trading market;the Internet of Things;supply chain finance
作者簡介:許良(1966—),男,遼寧省大連市人,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供應鏈金融、物流信息技術。
收稿日期:2015-11-23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6)01-00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