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鐵嶺市農民合作社指導中心
拱棚韭菜高效栽培技術
曹宇
鐵嶺市農民合作社指導中心
韭菜營養豐富,氣味芳香,人們一年四季喜歡食用,拱棚韭菜投資少,效益高,經過巧妙安排,精心管理,每年可獲畝效益8000元,鐵嶺市近年來拱棚韭菜生產發展較快,規模超萬畝,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條好路子。現將其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可選用漢中冬韭和791韭菜,這兩個品種的特點是抗寒性強,產品肥嫩,粗纖維少,品質好,產量高。
按照設計好的行株距開溝播種或將一兩年生的韭菜移栽倒茬,確保苗全苗壯。新播種的韭菜頭茬苗瘦弱,長到20厘米高時應割掉重發。
1.夏季管理
夏季高溫多雨,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引起漚根。同時極利滋生雜草,要及時拔除田間雜草。夏季韭蛆發生較為嚴重,可用50%辛硫磷800倍液結合澆水進行防治。枯萎病在夏季暴雨后最易發生,要用井水淺澆,降低地溫,摘除黃葉,使行間通風良好。夏季韭菜營養積累少消耗大,生長減弱,一般不宜收割,以加強植株培養,積蓄植株養分為主。夏季又是韭菜摘薹開花季節,開花結實會大量消耗養分,要在韭薹幼嫩時及時摘除,以利植株培養。
2.秋季管理
“立秋”后可順壟開溝,每畝施餅肥50千克,優質農家肥750千克,蓋土,澆兩次水,以利韭菜快速生長,積累養分。“寒露”以后天氣漸冷,韭菜生長緩慢,應控制肥水,使韭菜營養早回根部,蓄積養分。
3.冬季管理
(1)扣棚前的準備。扣棚前清理韭畦內枯韭,在畦壟間開溝追肥,一般畝施有機肥1500千克(或干雞糞400千克),施肥后立即澆一次透水,澆水時每畝沖施1千克90%的敵百蟲防治韭蛆,滲水后即可扣棚。
(2)溫、濕度管理。扣棚初期一般不用揭膜放風,抓緊提升棚內溫度,白天保持28~30℃,夜間保持10~12℃,以促進韭菜盡快萌發新芽。萌發后白天溫度控制在15~25℃,夜間溫度應控制在10~12℃,在每刀韭菜收割前5~7天降低棚溫,使葉片增厚,葉色加深,提高韭菜商品性。收割后應提升棚溫3℃左右,盡快促生新芽。
(3)肥水管理。扣棚前進行了施肥澆水,第一刀韭菜生長期間,不需澆水追肥,以免降低地溫、增加空氣濕度。頭刀韭菜收割后7~10天韭菜露出新芽后澆水,韭菜長到10厘米左右時再澆一水,以后管理以此類推。此時要澆小水,切忌大水漫灌,同時結合澆水追肥硫酸鉀復合肥,畝沖施10千克左右。
(4)病蟲害管理。拱棚韭菜生長環境密閉,空氣濕度大,比較容易發生灰霉病和疫病等病害,灰霉病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韭蛆可用辛硫磷乳油灌根。
根據植株長勢和市場行情適時適量收獲。拱棚韭菜一般收割三茬,頭茬生長期30~40天,產量相對較低,以后每茬生長期在20~25天左右。第二茬韭菜產量最高,適逢春節前后時可適當早收。早晨收割最好,以割到鱗莖上部3~4厘米黃色葉鞘處為宜,邊割邊捆及時包裝,以保持韭菜的新鮮,防止失水遭受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