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鵬舉
大安市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
淺析水稻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制度建設
譚鵬舉
大安市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
建立市、鄉組織管理體系,各鄉鎮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總體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有關人員為組成的基地建設領導小組,下設基地建設辦公室和原料基地投入品監控小組,統一指導和協調基地建設工作。各鄉鎮有關基地建設涉及到的行政村要明確基地建設責任人和具體工作人員。市、鄉、村要建立健全基地建設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年度目標管理責任書,切實加強對基地建設的管理。
首先是市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基地辦)統一負責全市水稻標準化基地生產管理。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建立市、鄉、村、戶生產管理體系,要做到縣、鄉、村三級技術管理簿冊齊全,農戶有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有綠色食品生產者使用手冊、有基地投入品清單、有田間生產管理記錄和生產收購合同。其次是市基地辦按照綠色食品技術標準制定統一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操作規程下發到村和農戶?;亟ㄔO要建立“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的“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第三是各鄉鎮的基地,在其顯要位置設置基地標識牌,標明基地名稱、范圍、面積、建設單位、栽培品種、主要技術措施等內容。第四是各鄉鎮要建立生產管理檔案制度和質量可追溯制度,健全統一的農戶管理檔案,繪制電子版本的本鄉鎮水稻生產基地分布圖和農戶地塊分布圖。農戶地塊分布圖以村進行統一編號。農戶檔案包括基地名稱、地塊編號、農戶姓名、作物品種及種植面積。市基地辦公室建立統一的“田間生產管理技術檔案”下發到各鄉鎮,由鄉鎮組織農戶按照“田間生產管理技術檔案”中各要素認真填寫。田間生產管理記錄由鄉鎮組織和督促農戶如實填寫,內容包括生產地塊編號、農戶姓名、作物名稱、品種、種植面積、土壤耕作及施肥情況、病蟲草害防治情況、收獲記錄、倉儲記錄、交售記錄等。田間生產管理記錄在產品出售后10日內提交鄉鎮基地辦存檔并匯總上報市基地辦,所形成的資料要完整保存三年。
首先是建立基地用農業投入品公告制度,市基地辦采用下發宣傳資料、電視公告等多種形式,定期在全市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許使用、禁用或限用的農業投入品目錄,以確保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業品投入符合基地生產要求。其次是建立基地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關。第三是對有條件的各鄉鎮、村確立的生產基地可以建立基地農業投入品專供點,對農業投入品實行連鎖配送和服務。第四是建立監督檢查制度,市基地辦要組織力量對基地生產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場進行監督檢查和抽查。
首先是各鄉鎮依托農業技術服務推廣機構,組建本鄉鎮基地建設技術指導小組,建立鄉、村技術服務隊伍。市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對生產技術的研究和公關,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設的科技含量。其次是市、鄉通過對基地各有關生產管理人員、技術推廣人員、的綠色知識培訓,使其掌握標準化基地建設要求。同時,各鄉鎮要配備3~5名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技術推廣員,通過培訓考試合格后,負責水稻生產基地技術指導和生產操作規程各項技術措施和任務的落實。三是各鄉鎮定期組織基地農戶學習綠色食品生產技術,保證每個水稻種植戶至少有1名基本掌握水稻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
建立基地保護區。各鄉鎮在工農生產發展布局上,不得在水稻生產基地方圓5公里和上風向20公里范圍內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礦企業,防止工業“三廢”污染基地。位于水稻生產基地內的畜禽養殖場糞水要經過無害化處理,施用的農家肥必須經高溫發酵,確保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