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輝
遼寧省朝陽市農機技術推廣站
推廣保護性耕作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張金輝
遼寧省朝陽市農機技術推廣站
2002年以來,朝陽地區的7個縣市區都承擔了農業部一年一作春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項目。在項目區的帶動下,朝陽地區保護性耕作取得了較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保護性耕作技術已成為當前農業大田作物節本增效、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亮點。但是,近兩年來在工作實踐中發現,朝陽地區要大規模推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調查中發現,有個別項目縣和輻射區的農戶在實施保護性耕作1~2年后,下一年又改為傳統耕作方式,然后再繼續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現象。主要是農民害怕連續兩年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造成地表秸稈量過大,影響播種質量。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基層項目技術推廣人員對農民技術培訓、指導不到位。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短時期內能利用農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長期應用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土壤容重、團粒結構會發生明顯變化,會使一般土壤逐步變成為肥沃土壤,土壤中微生物也會發生明顯變化,如蚯蚓數量會逐年增加。
因此,在今后繼續推廣保護性耕作的過程中,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指導,要幫助農民克服傳統觀念,樹立只有堅持連續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才能使土壤肥沃、使農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信念。
在項目檢查和走訪農戶時發現,施行保護性耕作的地塊2~3年以后,部分地塊有苗情不好和產量下降的現象,影響了農民下一年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積極性。
除墑情不好和人為的播種質量不符合要求等因素以外,土壤經過連續幾年機械作業的碾壓,土壤活土層被壓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機理上看,新采用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可能存在犁底層,應先進行一次深松,以打破犁底層。對連續幾年不耕翻造成土壤堅實的地塊,要視情況再進行一次深松。深松不必每年進行,可每隔2~3年松一次。
基層推廣技術人員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以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確保保護性耕作技術得以順利推廣的重要前提。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是涉及到農機、植保、土肥、農學等多門學科的一個技術體系。要求從事技術推廣的基層農機技術人員必須改變以往只對農業機械能管會修會調整的狀況,業務知識面要廣,要對整個技術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都有所了解,能解決農業生產中各個環節所發現的各種問題。因此,主管部門要注重加強對基層推廣技術人員的多領域、多層面的技術培訓。基層推廣技術人員也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在植保、土肥、農學技術人員傳、幫、帶下學習掌握相關專業技術,以增強在保護性耕作項目實施過程中,對農作物生長全過程科學觀察能力和對農戶的技術指導能力。
保護性耕作機具尤其是免耕覆蓋施肥播種機的作業性能、效率、價格已成為制約保護性耕作技術大面積推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本省自主研發的機具,從結構設計到產品質量、作業性能、適應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機具作業效率低,影響農機手經濟效益;作業故障多,排種和排肥機構經常出現壅堵,易出現部件開焊、斷軸、斷鏈條現象;整機剛性差,機件易變形等等。另外,目前遼寧省應用的免耕覆蓋施肥播種機采用的都是條帶開溝播種方式,動土量和動力消耗相對較大。
值得一提得是,目前本地區只有一樣適用面廣、性能可靠的與保護性耕作配套的免耕播種機,就是2BMZF-2免耕播種機。即便是在全秸稈覆蓋的地塊作業,也能保證出苗齊全的作業效果,就是整機價格太高,達6萬多/臺,農機戶購買力差,不利于大面積、快速推廣。也制約了本地區保護性耕作種植玉米的面積擴大。
為了進一步提高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機的作業質量和效率,擴大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面積,需要進一步加快免耕覆蓋施肥播種機的改進和研發,加快新型免耕覆蓋施肥播種機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