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王有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呼和浩特機場農產品航空運輸發展研究
劉杰 王有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內蒙古地區農牧業在全國具有特定的優勢,尤其是畜牧業、特色水果等,更是聞名全國。但是,理應熱銷的畜牧產品和特色水果卻一直存在滯銷的問題,運輸渠道不暢、運輸耗時較長是導致特色產品無法外輸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內蒙古地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大眾對于外地新鮮農產品的需求更加強烈,利用空運輸入外地的新鮮農產品能夠占據很大的消費市場。可見,發展內蒙古農產品航空運輸業務,可以創建新型發展平臺、培育新的市場增長點,從而帶動內蒙古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呼和浩特 農產品 航空運輸 創新
近年來,內蒙古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自2002年起自治區經濟增長連續七年居全國第一,由2002年的1940.9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6000億元,年均增長20%。“十二五”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穩速前進,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新鮮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其中從外地空運至本地的新鮮農產品占據了較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與此同時,內蒙古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在其他地區的市場需求也有所增大,為了促進農產品產業的長足發展,促使本地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建立完善暢通的運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其中航空運輸更是不可或缺。
目前,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完成了由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的轉變,農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雖有所降低,但農業仍處于基礎地位。近年來,內蒙古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已經由農產品不足省區發展成為國家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4個純調出省區之一、綠色畜產品基地。內蒙古糧食連續增產,主要畜產品產量穩步增長,每年向社會提供著大量的優質糧、油、乳、肉、皮、毛、絨,具備了年產糧食200億千克、油料10億千克、鮮奶9億千克、肉2億千克、絨65億千克的綜合生產能力,在維護國家食物安全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內蒙古自治區蔬菜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由于其地處夏秋淡季冷涼蔬菜基地的中心地區,光照強,溫差大,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具備生產綠色及無公害產品的獨特資源環境,生產的蔬菜品質極優,具有明顯的時空、價格和質量優勢,現已成為我國城鄉蔬菜供應、北菜南調和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也是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全區蔬菜年總需求量由2005年的529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593萬噸,銷往區外的蔬菜由2005年的402萬噸增加到2012年的680萬噸。由于季節性的生產特點,從區外調入的蔬菜由2005年的283萬噸減少到2012年的262萬噸,蔬菜自給率由46.5%提高到55.9%。
生鮮農產品是人們生活的基本消費品,也是獲取營養的主要食品。近幾年由于食品質量問題不斷出現,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越來越重視,消費者較為關注生鮮農產品的新鮮與安全程度。其中,能夠影響生鮮農產品的新鮮與安全程度的因素諸多,而供應鏈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因素。整個供應鏈的主體包括消費者、批發市場、種植方、農貿市場、加工單位以及超市等,將這些主體聯系起來的關鍵性紐帶是物流運輸。
在內蒙古,大多數農產品批發市場還沒有建立現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統。生鮮農產品易腐爛,保鮮期短暫,對運輸方式、時間等都有嚴格的要求。近幾年,內蒙古地區在生鮮蔬菜方面存在生產與銷售結合不夠充分,銷售流通設施欠缺,尤其缺乏冷鏈設施,這導致了生鮮蔬菜的市場交易困難,農產品滯銷嚴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這種環境注重提高生鮮農產品的運輸時效性,不僅可以提高了當地生鮮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利于帶動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物流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
隨著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興業務的興起,國內乃至國際貨運業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使得運輸市場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由于在時效性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航空運輸的發展速度遠高于其他運輸方式,其適用范圍迅速得以拓展,運輸市場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據統計,2006年至2013年,內蒙古航空運輸起降架次由2006年的3.2萬架次上升到2013年的12.5萬架次,運營的機型特別是區內航線的機型則由E145這樣的小機型逐步優化升級成E190或A320較大的機型,通航城市由36個上升到73個,基本實現了對全國各省會城市和重點城市的全覆蓋,這為內蒙古航空貨運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內蒙古航空貨運業務取得一定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空客貨發展不平衡,集郵整體水平落后,呼和浩特航空客運量、貨運量在全國的排名靠后,依次為第32位、第41位。在新的形勢下,航空運輸貨物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和較大的發展空間,是內蒙古農產品成功外銷的重要途徑。航空運輸作為便捷快速的物流方式是銜接農產品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橋梁,是解決本區農產品滯銷問題,發展新鮮農產品供應事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切入點。同時,發展內蒙古航空貨運事業,開發內蒙古航空發展農產品航空運輸新模式,可以建新型發展平臺、培育新的市場增長點,從而帶動內蒙古經濟的更好更快的發展。
本文通過對呼和浩特機場的外部環境和自身能力進行分析,認定呼和浩特機場作為內蒙古地區區域航空樞紐,具有廣泛的經濟輻射范圍和良好的航線網絡布局,具備作為農產品航空運輸集散地的必要條件。本文通過對呼和浩特航空運輸模式以及農產品運輸現狀進行研究,從競爭環境、內部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確認航空運輸農產品不但符合運輸企業的利益,同時也能為農產品提供方帶來豐厚的報酬。本文據此提出了農產品航空運輸的可行性方案,并結合呼和浩特機場工作規劃制定了詳細的航空農產品運輸規劃。
本文還在規劃的基礎上,參照呼和浩特航空運輸特點、總結國內機場農產品運輸的成功經驗,從提高農產品運輸軟硬件設備、創新市場運作方式和提高保障效率等多個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有機的針對性措施,并從內蒙古經濟發展規劃、交通運輸規劃著手,提出了有側重點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