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梅佟秀麗
1.高甸子鄉農業技術推廣站;2.綏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玉米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李寶梅1佟秀麗2
1.高甸子鄉農業技術推廣站;2.綏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玉米是綏中縣第一大糧食作物,促進玉米生產快速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充分挖掘潛力,提高單產,保障玉米有效供應,使玉米生產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生產實踐表明,合理增加密度、科學配方施肥、加強田間管理是提高玉米單產的主要措施。
玉米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選種關系到玉米秋季豐產,應結合品種特性、當地生態條件等選擇。如崗地溫度高,宜選擇生育期長的晚熟品種或者中晚熟品種;平地適宜選擇中晚熟品種;洼地宜選擇中早熟品種。若生產管理水平較高,可選擇產量潛力高、增產潛力大的玉米品種;反之,應選擇生產潛力稍低、但穩定性好的當地推廣品種。瘦地適宜稀植,肥地適宜密植;旱地適宜稀植,水澆地適宜密植。以上原則應因地制宜,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最好是按照種子包裝袋上推薦的適宜密度種植,稀植一般以2800~3300株為宜,密植畝保苗在4000株左右。
播前精選種子,挑出病蟲癟粒,播種前,選擇晴天上午9時下午4時,將玉米種子平鋪到室外晾曬2~3天,提高發芽勢和出苗速度。種植粒大小分級選種,種衣劑拌種,認真參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可有效防止地下害蟲及苗期害蟲危害,提高出苗及保苗率。
玉米提倡秋季旋耕整地。當地開春頂凌開溝起壟,鎮壓保墑,確保全苗。結合整地,畝施有機肥2000~3000千克,播種時使用配方肥定點生產企業的配方肥一次性深施肥,畝用量為35~40千克,施肥深度距離種子下方10厘米處。施用長效肥前期發苗慢可以補施二銨5千克,促進發苗。對于缺鋅地塊畝施用硫酸鋅0.5~1.0千克。
為實現玉米高產,搶早抗旱精播保全苗是關鍵。待 5~10厘米土層溫度穩定在8~10℃時,要及時搶墑播種(一般在4月上、中旬),氣溫低墑情好可以適當晚播。播種層土壤墑情達到手握能成團、扔下能散花的程度,墑情不夠要澆水添墑。一般也可在雨后墑情適中的4月下旬播種,播種時每畝施配方復合肥25~30千克,大喇叭口期每畝追施尿素25千克,在行側植株周圍施入。或施一次性復合40~45千克,不用追肥。播種后均勻覆土,厚度為5~6厘米。墑情好的黏土覆蓋厚度為4~5厘米,砂質土覆蓋厚度為6~8厘米,再依土壤墑情及時鎮壓保墑.
播種后畝用200~300毫升38%的莠去津 (阿特拉津)膠懸劑+100~150毫升50%的乙草胺乳油,對水60~90千克噴霧,進行土壤封閉。玉米出苗后4葉前,當闊葉雜草2~4葉,禾本科雜草3葉前,畝用55%耕杰懸浮劑100~120毫升,每壺水加1袋專用助劑對水15千克。干旱年份要先澆水后施藥或雨后施藥,適量提高用藥量;有機含量高的田塊,適當提高用藥量;反之有機含量低,砂性土質的田塊,適當降低用藥量。
1.查田補苗
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時查苗。缺苗嚴重時要及時補種,不嚴重時可采用就近多留苗或移栽補苗。移栽補苗最好在兩葉一心時進行。
2.適時間苗、定苗
一次定苗可在幼苗4~5片葉時進行。若兩次間苗,第一次應在幼苗3~4片葉時進行,第二次在4~5片葉時進行。有缺苗的位置要多留苗,行頭行尾可留雙株。
3.科學追肥、適時灌溉、及時排灌
根據土壤條件和玉米的長相確定追肥時期和數量。若玉米生長植株較弱,應在拔節后早追、多追;若玉米植株生長旺盛,則可適當晚追,在大喇叭口期追攻穗肥。每畝可追尿素15~20千克。孕穗至灌漿期,對水分需求量大,比較耐澇,發生旱情要及時灌溉,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產量,遇暴雨積水要及時排澇。特別是吐絲前后是水分敏感期,嚴重干旱將造成卡脖旱,難以抽雄,授粉結實不良,導致空稈,造成嚴重減產,此時干旱一定要澆水;灌漿后期至成熟期,需水量減少,但干旱影響粒重。
4.隔行去雄
去雄應在雄花(天花)從心葉抽出約達一半時,用手抽拔掉,邊行和地頭的植株不要去雄。抽掉的雄花莖稈中往往潛伏有玉米螟,因此抽拔掉的雄花應集中扔于田外或深埋,以防玉米螟爬出再為害玉米。整個玉米田塊的去雄株,一般以不超過總株數的二分之一為宜,以防授粉不良,影響結籽與產量。
5.站稈扒皮
對降水慢的品種,在蠟熟中后期進行站稈扒皮晾曬,以利脫水,促進早熟。
1.地下害蟲防治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蟲包括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等,通過耕翻、清除雜草上的蟲卵和幼蟲等措施,可有效減輕蟲害的發生。地下害蟲嚴重時,可用辛硫磷拌種或制毒土施入土壤中。
2.玉米螟防治
4月底以前應把玉米稈、穗軸作為燃料燒完,或做飼料加工粉碎完畢。
藥劑防治:在心葉末期可用顆粒劑和藥液灌注,用5%辛硫磷顆粒劑1千克/畝于大喇叭口期撒在玉米心葉。藥液灌注法可用80%敵敵畏乳油,稀釋成2500~3000倍液。每株玉米灌10~15毫升。
生物防治:畝放蜂2萬頭,分兩次放。第一次放蜂大約在6月20日左右,畝放蜂量1萬頭;第二次放蜂時間在第一次放蜂后7~10天后進行,畝放蜂量1萬頭。釋放方法:以距田邊15步,邊行15壟為第一放蜂點。并以此放蜂點依次間隔30步、30壟為下一個放蜂點。在放蜂點處選擇一棵茂盛的玉米植株,將蜂卡別在中部葉片背面的葉脈上,有效防止高溫日曬雨淋。
3.防治粘蟲
用2.5%溴氰菊酯、20%殺滅菊酯3000~4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噴霧。
玉米一般在完熟期收獲,當植株基部葉片變黃,苞葉呈黃白色而松散,籽粒變硬呈固有粒型和粒色時,要及時收獲。收獲后要及時進行晾曬。籽粒含水量達到20%以下時脫粒。脫粒后的籽粒要進行清選。